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阅江楼记 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 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阮之严固,必曰:“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馐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馀里而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六朝 迄 于南唐——迄:到 B.亦可为天下后世 法 ——法:效仿 C.登览之顷,万 象 森列——象:景象 D.其有不油然而 兴 者耶——兴:高兴 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描写朱元璋“登览”所见的一项是( ) ①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②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阮之严固。 ③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④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 ⑤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 ⑥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馈之勤。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各项内容与文章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文章虽为奉命应制之文,但本文的结构比较巧妙,且言语简洁,写景叙事和议论穿插得比较自然,具有宽阔舒展的气势。 B.朱元璋于金陵狮子山,察看地形地貌,并高度赞叹其为帝王之洲,应将此地改为“阅江楼”。 C.作者认为,兴建阅江楼,是皇上用来振奋精神的,且由不同事物而产生不同的感慨,都寄寓着使天下大治的理念。 D.文章为应制文章,浓郁的歌功颂德之气,且用临春楼、结绮楼、齐云楼、落星楼来反衬阅江楼的磅礴气势。 4.将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个回答  2013-08-24
1.D
2.B
3.B
4.(1)从六朝到南唐,大抵都是偏安一方,不能与山川出现的王气相称。  
  (2)天下有这样多的臣民,就更觉得要想办法让他们安居乐业。接触到类似的事物,便引起联想,不止一桩。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