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明史·何楷传》翻译,麻烦提供下,绝对好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9-22
何楷(1594-1645),字玄子,号黄如,漳浦县镇海卫人。居住湖西赵家城村下梧石湖山,又建居漳州府城“何衙内”。
何楷小时候很聪明,读书常常过目不忘,被村人称为神童。
天启五年(1625),何楷考中进士。朱延禧想推荐他在词馆工作,何楷不答应。这时,又恰逢阉党魏忠贤大肆残害朝廷官员,何楷就没有被任命官职。他回家建造紫芝书院,讲学其中,为家乡培养人才。
当时,漳浦镇海卫设有码头,一些恶霸在征税,渔民痛苦不堪,何楷就把这情况向监司反映。在何楷的努力下,码头的征税被永远革除了,老百姓们异常欢喜,纷纷称颂何楷的恩德。
崇祯七年(1634),何楷被起用,授予户部主事,晋升员外郎。何楷以廉洁能干闻名于世。崇祯皇帝下诏各部门推举言官,大臣们皆推举何楷。于是,何楷就改任刑科给事中,再转任工科右侍郎,又转任兵科左侍郎,晋升工科都给事中。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陷安徽凤阳,毁掉朱元璋的皇陵。何楷弹劾安徽巡抚杨一鹏、巡按吴振缨,以为他们有罪责,应受惩罚。并向皇帝当面讽谏辅臣温体仁、王应熊,说:“振缨,是体仁的亲戚;一鹏,是应熊的老师。你们两个人不能坐视不管。逆贼侵犯皇陵,神和人都异常愤怒。陛下听了也很伤心,停止了听讲学,退避不上朝,臣民见陛下如此看重这件事,很是感动。唯独你们两位辅臣对这件事漫不经心,还想让杨一鹏、吴振缨戴罪立功。你们之间的感情再深厚,也不能慢待祖宗陵寝,你们之间的朋党再牢固,也不能不抚恤天下人的讥刺。”
何楷与二辅臣意见相左。何楷又上疏说:“应熊、体仁应上奏辩论。
第二天,两人自己带领门生、亲家和连襟上朝论说此事。刑部官员由于敬仰他们,徇私情,放过他们,不追究责任。
何楷乞求皇上宣旨温体仁、王应熊二辅臣,告诉他们不要太看重个人间的恩情和仇恨,而把国家大事当儿戏看待。王应熊上奏折辩论。
何楷说:“臣上疏了,却还未奉旨,王应熊则先一日摘引臣的疏词,想必是有人把臣的疏词泄漏了。”崇祯皇帝听了,也认同此事,就命令王应熊自己上朝陈说,没想到王应熊承认了。后来,崇祯皇帝下诏逮捕杨一鹏、吴振缨入北司狱,何楷由此官升一级。
吏部尚书说登州、莱州是国家的重要地盘,巡抚陈应元推说身体有病,不好好把守,应该让他离职,回家养病。朝廷就推举劳永嘉代替陈应元,劳永嘉说莱州、登州设巡抚原本是多余的。何楷上疏驳论了此事,强调登州和莱州的重要性。
何楷请求崇祯皇帝,赐给被阉党残害而死的都御使高攀龙官职,补赐给左光斗等大臣谥号。应该下诏令,平反被阉党残害的官员,张扬正义,让皇帝的恩惠在世上发扬光大。何楷多次上疏,崇祯几乎都听取他的意见。何楷也多次担任工科都给事中。
何楷做事敏捷、干练、稳重。凡是那些文章奏折、书札,都自己亲自起草,不曾刻意雕琢,就能娓娓道来几千字,语言流畅、精炼、准确,凡是看过的人都赞赏他为“经纶心手”,何楷因此名声响于朝廷内外。
崇祯皇帝对百官贪污之事很是气愤,想要狠心治理此事,使百官廉洁清正,于是贪官被下诏入狱的频频皆是。何楷援用老制度,虽然没有明确规劝用省刑,但用省刑的意向很是明显,他不用酷刑,只是用绝妙的方法让官员们认罪,可见他也很爱护百官,希望他们能重新做人。
何楷还善于心计。当军需物资严重匮乏,年额缺至二百三十余万时,何楷就上疏陈述要多发行钱币,以缓解司农之急。另外,他提出均衡收入和开支、分地界、准搭配等办法,都凿凿可行,即使在当时不被实施,也可见一斑。
何楷博览群书,特别留心经学,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他都坚持读书,好学不倦。读完自己的书,他常常向别人借书读,这家的书读完,再向另一家借。
崇祯十一年(1638)五月,崇祯皇帝因为火星以相反方向行走,因此要减少伙食开支并修身反省。兵部尚书杨嗣昌却主张增加筹款,并上疏引用前代的历史事实为自己辩护。何楷和南京御史林兰友、黄道周等五人先后论说杨嗣昌的做法不当。何楷说:“嗣昌引建武款塞事,欲借以申市赏之说,引元和田兴事,欲借以申招抚之说,引太平兴国连年兵败事,欲借以申不可用兵之说,只是巧言附会罢了。引永平二年马皇后事,更不知指斥安在。”
但是,崇祯皇帝袒护杨嗣昌,不听何楷的建议。六月,杨嗣昌父亲死了,杨嗣昌本应回家丁忧守孝。可是,崇祯皇帝为了一己之私,夺情起用他,让他入阁为大学士,仍掌兵部。何楷与黄道周、林兰友、刘同升、赵士春等五人先后聚集在京城弹劾杨嗣昌夺情,说他不仅不守孝,还推荐本应守孝的陈新甲夺情,接替卢象升担任宣大总督,不忠不孝,违背了我朝以孝治天下的礼制。何楷等五人的弹劾,震动朝野,一起被称为“夺情五谏”。
崇祯皇帝大怒,把何楷贬官两级,调任南京国子监丞,其他弹劾杨嗣昌夺情的人也纷纷被贬官外调。当时,江南有一个叫北孝秀的学者,写了一些文章,想拜见国子监官员。国子监官员侯某是榜监生,他是此次拜见的引见人,收取了北孝秀大量钱财,各主管部门都不敢过问,何楷秉公审理了此事。何楷办事大公无私,廉洁自律,守法奉公,侯某很是惊慌,于是归还所有佣金,并主动承认了自己的过错。
之后,何楷的母亲逝世了,何楷就回家奔丧守孝。守孝结束,朝廷大臣纷纷上疏推荐何楷再入朝为官。可是,等到何楷被召入京城时,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已经攻入京城,京城沦陷,崇祯皇帝自缢煤山。
顺治元年(1644年)5月,马士英、阮大铖拥立福王朱由崧于南京成立了南明政权,称弘光朝,弘光皇帝任命何楷为户部右侍郎,监督并管理钱法,兼任工部右侍郎。当时是马士英、阮大铖执掌朝廷大事,大片的国土为清兵所占领,时局一日不如一日,何楷看了无比伤心,他多次上疏乞求告假还乡,都不被批准。南京沦陷了,何楷抄小路回到福建,他题诗于旅社,哀叹国破之伤,诗说:“风雨频来有意无?似因奔窜故嗔余。除奸未请尚方剑,守职空同辕下驹。浪说蒙尘宜扈跸,谁云谕岭可迁都?自知进退成狼狈,悔不当时触玉除”。
顺治二年(1645),南京被清军攻破,何楷走到杭州,遇唐王朱聿键,他就跟从唐王来到福建。唐王在福州称帝,称南明隆武朝,隆武皇帝任命何楷为户部尚书。当时朝廷大权掌握于郑芝龙、郑鸿逵兄弟手中,郑芝龙海盗出身,横行霸道。上朝时,郑芝龙常常不来,借口有病躲在家里。何楷上疏劾奏郑芝龙两兄弟“无人臣之礼”。隆武皇帝嘉奖何楷敢于直言,任命他掌管都察院的事情。郑芝龙兄弟知道了,更是怨恨不已。有一次,天热,隆武皇帝在宫殿上召见群臣商议政事,郑芝龙和郑鸿逵当着皇帝的面挥扇去暑,何楷呵斥阻止他。郑芝龙、郑鸿逵两兄弟因此对何楷更加不满,怀恨在心,凡事不分大小,处处加以刁难,从中作梗。
何楷知道自己在朝廷,郑氏兄弟是容纳不下他了,他连忙上疏请求告假还乡,以保全自己。隆武皇帝违心地同意他暂时回乡养病。何楷遂动身回漳浦,在回乡的途中,几个盗贼拿着大刀挡住他的去路。何楷说:“我没有什么钱财,只有三十多两旅途所用之银,那就全部给你们了,乱世之中,你们出来干活也不容易,但千万不要伤人性命。”
盗贼头领说:“今天,我们是专程要你的命来的,我们不要钱财。”
听话意而知音,何楷知道是郑氏兄弟指使他们来的,他镇静自若地说:“我知道诸君是受郑氏所使,我与郑氏并无私仇,都是为国家大义,但郑氏横行霸道,心胸狭窄,容不下别人,使得风雨飘摇的国事更是不可为。我与诸君更是无冤无仇,你们受人指使要我的头耳,我若因此为国家而死,死不足惜,请你们不要伤及无辜的人,担负不义之名。”说完,何楷伸长脖子,命令他们取下他的头。盗贼们惊愕不已,注视他好久,又聚集在一起细声商量。一会儿,盗贼头目说:“好一个不怕死的都院,我们为你的大义感动,不想背负无义之名,我们就暂且割取你的耳朵回去复命吧。”盗贼头目说完,上前用刀割了何楷的一只耳朵扬长而去。
果然不出何楷所料,此事正是郑芝龙派部将杨耿在半路劫杀何楷,借以向朝廷示威,显示自己在朝廷的威望,以打压黄道周等与他政见不一的大臣。而杨耿为何楷大义真情所动,向郑芝龙报告已经杀了何楷,放何楷一马。
隆武皇帝听说何楷被盗贼所杀,哭了好几天。当时有人作一对联说:“都院无耳方得活;皇帝有口只是啼。”这对联把朝廷的无奈真实地表现出来。
有人写信给何楷,安慰他,何楷答说:“此是小盗!吾所担忧的是大盗,是盗国之人啊。”
何、郑两家从此结为世仇。后来,郑成功占据厦门,郑氏的人一来闽南漳州,何楷必然派人捉拿他们。何楷的第三个儿子常常哭着规劝父亲不要把事情做绝了。何楷最后听从儿子之劝,不再捉拿郑氏之人。
何楷在父母坟墓旁建了一间草庐,支起床和蚊帐,在此睡觉。他虽身在家中,心里还对军国之事念念不忘,难舍难分,因此面容憔悴万分。食不安,寝不稳。一日,他听说清兵攻入漳州,竟然嚎啕大哭,而后不省人事,一会儿,又醒过来,何楷抑郁而逝。
何楷逝世后,三公子被郑军捉去了,关在监狱里。因为三公子曾经规劝过何楷不要捉拿郑氏的人,所以被免于一死,但要造铁甲一千两百副才能释放。
何楷一生著作有《孝经》、《古周易订诂》、《诗经世本古义》,后两本书入选《四库全书》。另有一本《春秋绎》,大概是以黄楚望、赵子常二家调停家事为主,但用典过多,这本书没写完。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