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皖苏区创建历史是什么?

如题所述

1930年夏,红1军南下作战,连克霍山、英山、罗田、云梦、花园等城镇,苏区和红军得到迅速发展。10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由蔡申熙任军长,陈奇任政治委员的红15军及其所在的蕲(春)黄(梅)广(济)游击根据地划归鄂豫皖苏区。

1932年6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达到极盛局面。红四方面军发展到2个军6个师、1个少共国际团、4个独立师,共4.5万余人,成为全国三大主力红军之一。各县独立师、游击队和赤卫军等地方武装发展到20万余人。革命根据地东起淠河,西迄平汉铁路线,北达潢川、固始,南至黄梅、广济,总面积4万余平方公里,人口350万人,拥有黄安、商城、英山、罗田、霍邱五座县城,建立了27个县的革命政权。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为当时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苏区面积4万平方公里,人口350万,根据地党组织和政权组织,红军及地方武装在反围剿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其间,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和鄂豫皖省委于1931年5月在光山县新集镇(现在为新县县城)成立,6月,鄂豫皖区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鄂豫皖区苏维埃政府,同年11月,主力红军经过改编和扩建,组建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成为全国三大主力红军之一。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展的意义: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迅猛发展,直接威胁到南京政府,蒋介石急忙调集30万兵力,自任总指挥,对这块根据地进行“围剿”。由于张国焘无视敌强我弱的事实,盲目轻敌,因而在战略上发生严重错误,虽经红军将士浴血奋战,歼敌上万,仍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 

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土地革命,使根据地内实现了最主要的社会变革;根据地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不断加强和蓬勃发展,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鄂豫皖苏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