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王集遗址东阿历史

如题所述

东阿,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坐落在地势险要之地,历来备受史家称道。《山东通志》记载:“城头黄石俯瞰狼水,山势险峻;渡口清河穿行鱼山,水流浩荡”。旧《东阿县志》中提及:“东阿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城镇,盟约争斗、遗迹遍布,见诸史书的事件不胜枚举”。东阿位于南北交通要道,东南依山,西北临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东阿"作为县名,源自秦朝,其名称的由来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它地处古代齐、赵两国交界,古济水(今汶河)流经此地汇入大清河,与黄河平行入海,河曲形成大陵,因此被称为“阿”。阿有东西之分,东阿在齐国,西阿在赵国(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从《齐乘》、《山水》等古籍可看出,"东阿"之名与地形特征密切相关,但确切的命名时间和含义在史书上鲜有记载。丁锡田的《山东县名渊源》中提到,《尔雅》称大陵为"阿",王先谦则指出西阿为赵国的葛城,而《史记》中的“赵与燕会阿”指的是河北的直隶安州。东阿在春秋时期已是齐国的阿邑。


追溯东阿的历史演变,夏商周及远古时代的记载较为匮乏,考古发掘揭示,如香山遗址属于仰韶文化,青冢子、王集遗址则属于龙山文化,这表明新石器时代,东阿已有人类居住(《中国历史图集》)。汉代时,东阿和谷城同属于东郡。汉高祖以鲁公之礼在谷城安葬项王。两城并立,东阿城位于今阳谷县境内的阿城镇,谷城则在今黄石山附近。北齐时期,谷城并入东阿,逐渐成为废墟。北宋时期,东阿县因避水患多次迁址,最终定于今东平县旧县镇。明代,知县朱真为防洪,将县城迁至东阿镇,城池规模初具。到了明朝中后期,知县秦昂、田乐、白栋等人陆续增修,城楼、城门众多,狼溪河穿城而过,形成独特的城市格局。清朝时期,知县郑廷瑾和张晋先后对东门进行重修,乾隆年间,城墙焕然一新。然而,洪水和战争的破坏使东阿古城成为废墟,仅存东门的城楼遗迹,如今的东阿城,犹如一幅充满沧桑的画卷,诉说着历史的沉淀与变迁。


两城之间的大桥虽然依然屹立,但历经风雨洗礼、洪水冲击和战争的摧残,显得愈发苍老。如今,它是济南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东阿的标志意义和历史见证。我们希望在党和政府的呵护和民众的爱护下,这座古老的大桥能永续存在,因为它不仅是东阿的灵魂,更是历史的教科书。




扩展资料

东阿王集遗址位于东阿县陈集乡王集村南1500米 处,现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为隆起高地,俗称堌堆顶。1994年,山东省考古所、聊城地区文物研究室、东阿县图书馆联合对该遗址进行调查。从采集到的陶器标本,可识器物有缸、豆、鬲、盆、钵等。经勘探发现龙山文化古城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