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清明节”又叫什么节呀?

小学的社会课里,有一节课,“清明节和端午节”我们都知道,春节又叫新年;中秋节又叫团圆节,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那么清明节又叫什么节呢?请不要乱说,知知者回答,不然会出现教学的知识性错误。

清明节,又名坟节、鬼节、冥节、死人节、聪明节。与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合成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清明本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但是,由于它在一年季节变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加上祭祖、寒食节又并入其中,清明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清明时节,正是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之际。从周朝始,延续至今,清明给人的印象逐渐就演变成了“祭祀”、“扫墓”的代名词了。
清明的祭祖活动起源于南北朝时代。到唐时,玄宗下令将“扫墓”记入典制,并给予假期,类似于今天的国家法定假日。“(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月二十一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当然唐时的假期还包括“郊游”这一活动内容。宋高菊卿诗《清明》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祭祖、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其实也是家庭、家族乃至国家、民族的一个认知功能,是族群情感上的一次确认,一种归属。说开去,是面对先人的一种行为约束——面对祖先你能默默告诉先人这一年当中干了多少坏事么?!谚称“清明无客不思家”, 这种感情不仅是为了祭祖,也是家庭宗族内凝聚力的反映。�
北宋时期是清明节气最为鼎盛的时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述的盛景可以管窥。
说到“郊游”,也叫“踏青”。所以清明既庄重亦浪漫。唐宋时期的郊游更是一种社交礼仪活动。从皇族到平民,那一时间段都去郊外了;尤其是女性,一年的压抑、憋闷,只有这么几天可以出去透透气、解解闷,尽管不可以放纵,但也是难得的一段美好时光。有谚云:妇女的清明,男人的年。其中亦有不少游乐活动,主要有荡秋千、放风筝、斗鸡、拔河、踢球、马球、赛龙舟等等。
范成大的《清明日狸渡道中》: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当道立,纸鸢鸣半空。墦间人散后,乌鸟正西东。描绘的就是一幅野外清明的全景图。正如明王磐《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写到的一派春和日暖的大好景象: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插柳、戴柳也是踏青时节的重要习俗,是一种节日装饰与点缀。就“寒食”而言,插柳可喻“政治清明”?!
从大概念大含义的角度来说,清明应该包含三个内容:节气、寒食节、上巳节(这一节日是农历的三月初三,清明前后)。
传统的思维可能告诉我们,清明节是农历的节日,其实不然;二十四节气的依据恰恰是公历,是由太阳公转而来的。最为典型的就是一年当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夏至,一年当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冬至以及一年当中昼夜时长平分的春分与秋分。这四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的基础与原点。
从节气的角度来讲,清明可以当做一个新的生产生活周期的开始。从这一天起,大江南北很多地方开始了新一轮的春播。有农谚为证:清明到,把谷泡;清明前后,点瓜种豆。另外清明前后,既是民间饲养蚕的季节,又是祭祀蚕神的节日。
寒食节则是同晋文公重耳与介之推的绵山传说有关。主题是“禁火”,纪念火光中消逝的介之推母子。“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清明复清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云: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禁火其实也是一种星相信仰。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诸星属木,必须防火禁火;其次是源于“改火习俗”,也就是“换新火制度”——禁火三天,停旧火换新火,这跟古代钻木取火的恶劣环境也有关系。唐人诗云:自叹清明在远方,桐花覆水葛溪长。家人定四持新火,点作孤灯照新房。
上巳节从周代开始就有流传。日本学者小南一郎引证古籍中关于“三月三日,清明之节,将修事于水侧,祷祀以祈丰年”等说法,以为水滨祓禊与农耕礼仪有关系。法国学者格拉耐认为上巳节最初是表示初春的复苏的祭礼,其根本目的是乞雨。这种看法与小南氏的推断实际上是一致的。还有人认为,在这类临水祓禊活动中,能看到水神崇拜的深刻影响。
由此可见,上巳节的内容很丰富。首先是水中沐浴,意取“去旧”;其次是祭祀,主要是祭祖;再有便是青年男女之间自由交往与互赠礼物。
清明从某种程度上成就并丰富了唐宋年间的诗词艺术。那句著名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标题就是“清明日题城南庄”。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明在现代人尤其是都市人的眼中逐渐淡化为“祭祖”与“踏青”两个内容了;更多的是“踏青”,那种一到清明便漫天的烟雾缭绕的景象不多见了。“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带着点凄冷的味道,日渐萧条。
清明时节,需要压抑一下,收敛一下。
记住清明,记住先人的清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6-02
寒食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第2个回答  2006-06-02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第3个回答  2006-06-04
又名坟节、鬼节、冥节、死人节、聪明节
第4个回答  2006-06-06
“清明节”又叫"寒食节"!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