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用好人才,用活人才

如题所述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如何用好用活人才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关键要用好用活。重点做好以下四点:
  一要用心选用。就是要育才、爱才、惜才。具体工作中,要进一步创新培养机制,提升人才个体素质。人才培养是人才选用的基础环节,只有根据人才发展使用的需要,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人才教育模式,完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加快紧缺人才、创新人才、外向型人才以及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才能培养出既有过硬本领,又有健全人格、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近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培养,全市实施的“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培养工程,都是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有益探索与尝试。要进一步创新激励机制,让人才成长有动力。尽量拓宽优秀人才的发展空间,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人才感到切实有所需、有所用、有所值;合理提高优秀人才的收入水平,按照“四个尊重”的原则,重奖用劳动做出巨大社会贡献的人才,让人才因“才”而得福;积极主动为人才排忧解难,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目的。要进一步创新选拔机制,让人才出现有机会,构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人才选拔机制,是人才辈出的前提。近年我们推行的公开招考、招聘、竞争上岗等措施和方法,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了“快车道”。
  二要量才选用。就是“人岗相宜”,把合适的人用到最合适的岗位。一个人不可能具备种种才能,胜任一切岗位,他总有最适合于他的位子。《孟子》说:“仁者在位,能者在职”,意思是如果他具备管理方面的才能,品行又好,能服众,充满智慧,有一定见识,是个“仁者”,就应该在位,坐在管理者的位子上;如果它具备某一方面的特长、技能,是一个技术型人才,那么就应该让他承担某个技术岗位的职责。但现实中,我们往往“学而优则仕”,只要某人在某个岗位上干得出色,就将其提拔成为管理型人才,这种用人方法,是简单的“用人之短”而非“用人之长”。正确的用人之道是“因才授任”,达到人岗相宜的最佳组合。吴仁宝是个“仁者”,在华西村支书的职位上,打造出了“中国第一村”。我县著名编剧刘镜,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编排大型陇剧《绿叶红花》、《古月承华》,均荣获国家级奖项。相反,当前把一些学习“农、林、牧”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分配到中小学校任教,无疑是误人子弟的用人方法。正所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人不同能,所用就应有所不同。
  三要破格选用。就是不拘一格用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要求使用人才:“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经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通俗地说,就是要打破条条框框,唯才是用。首先要打破年龄杠杠。人才既有年轻有为者,又有大器晚成型,用人年龄“一刀切”势必造成“英雄无用武之地”。就拿政府机关来说,近年来越来越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进入公务员队伍,他们具有知识优势,但大多不具有年龄优势,如果过分强调年龄优势,他们将可能被埋没。其次要打破资历限定。制度和观念上的论资排辈之“格”不破,就会造成“年轻有为者不能用,大器晚成者用不成”的尴尬局面,资历不是“才”的硬指标。武威市焦三牛年仅23岁,工作虽只有半年多时间,就升任副县级干部,就是才能与资历比拼的结果。再次要打破学历底线。美国《华盛顿时报》一年的科技类招聘广告达3500多个,其中近300个完全没有任何学历要求,要求硕士的仅70多则。由此可见,高学历不一定就是可使用的人才,学历只能是人才使用的参数。最后要打破身份界限。知识型工人巨晓林、学习型农民工王钦峰等一大批工人、农民成长成才的经历,充分证明人人皆可成才,因此要大胆使用不同身份的人才。常规不破,人才难得,只有“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用好用活人才。
  四要大胆选用。就是要敢于大胆使用看准了的人才,是用人的气魄问题。这就要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社会理念,不拘一格挖掘人才,放手使用人才。要破除求全责备的狭隘偏见,正确对待某些人才的缺点和弱点。所谓“黄金无足赤、白璧有微瑕”,说的就是人无完人。人才之所以为人才,也不是因为其没有缺点弱点,而是因为其在某些方面具有卓越的才气。古人讲:“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问小疵”,只要大节、主流是好的,就要敢于大胆使用。要勇于冲破种种陈旧观念和习惯势力的束缚,摒弃潜意识中一些人不敢用、用了不好驾驭或超越自己的思想观念,而要有容人之量,欢迎新上来的同志超越自己,应放手把优秀的“苗子”提拔到重要的岗位上及早锻炼培养,搞好传帮带。全省近年在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我县选用优秀大学生村官到非公企业实施“人才支企”工程,充分调动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人才使用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6-27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如何用好用活人才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关键要用好用活。重点做好以下四点:
一要用心选用。就是要育才、爱才、惜才。具体工作中,要进一步创新培养机制,提升人才个体素质。人才培养是人才选用的基础环节,只有根据人才发展使用的需要,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人才教育模式,完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加快紧缺人才、创新人才、外向型人才以及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才能培养出既有过硬本领,又有健全人格、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近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培养,全市实施的“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培养工程,都是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有益探索与尝试。要进一步创新激励机制,让人才成长有动力。尽量拓宽优秀人才的发展空间,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人才感到切实有所需、有所用、有所值;合理提高优秀人才的收入水平,按照“四个尊重”的原则,重奖用劳动做出巨大社会贡献的人才,让人才因“才”而得福;积极主动为人才排忧解难,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目的。要进一步创新选拔机制,让人才出现有机会,构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人才选拔机制,是人才辈出的前提。近年我们推行的公开招考、招聘、竞争上岗等措施和方法,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了“快车道”。
二要量才选用。就是“人岗相宜”,把合适的人用到最合适的岗位。一个人不可能具备种种才能,胜任一切岗位,他总有最适合于他的位子。《孟子》说:“仁者在位,能者在职”,意思是如果他具备管理方面的才能,品行又好,能服众,充满智慧,有一定见识,是个“仁者”,就应该在位,坐在管理者的位子上;如果它具备某一方面的特长、技能,是一个技术型人才,那么就应该让他承担某个技术岗位的职责。但现实中,我们往往“学而优则仕”,只要某人在某个岗位上干得出色,就将其提拔成为管理型人才,这种用人方法,是简单的“用人之短”而非“用人之长”。正确的用人之道是“因才授任”,达到人岗相宜的最佳组合。吴仁宝是个“仁者”,在华西村支书的职位上,打造出了“中国第一村”。我县著名编剧刘镜,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编排大型陇剧《绿叶红花》、《古月承华》,均荣获国家级奖项。相反,当前把一些学习“农、林、牧”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分配到中小学校任教,无疑是误人子弟的用人方法。正所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人不同能,所用就应有所不同。
三要破格选用。就是不拘一格用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要求使用人才:“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经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通俗地说,就是要打破条条框框,唯才是用。首先要打破年龄杠杠。人才既有年轻有为者,又有大器晚成型,用人年龄“一刀切”势必造成“英雄无用武之地”。就拿政府机关来说,近年来越来越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进入公务员队伍,他们具有知识优势,但大多不具有年龄优势,如果过分强调年龄优势,他们将可能被埋没。其次要打破资历限定。制度和观念上的论资排辈之“格”不破,就会造成“年轻有为者不能用,大器晚成者用不成”的尴尬局面,资历不是“才”的硬指标。武威市焦三牛年仅23岁,工作虽只有半年多时间,就升任副县级干部,就是才能与资历比拼的结果。再次要打破学历底线。美国《华盛顿时报》一年的科技类招聘广告达3500多个,其中近300个完全没有任何学历要求,要求硕士的仅70多则。由此可见,高学历不一定就是可使用的人才,学历只能是人才使用的参数。最后要打破身份界限。知识型工人巨晓林、学习型农民工王钦峰等一大批工人、农民成长成才的经历,充分证明人人皆可成才,因此要大胆使用不同身份的人才。常规不破,人才难得,只有“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用好用活人才。
四要大胆选用。就是要敢于大胆使用看准了的人才,是用人的气魄问题。这就要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社会理念,不拘一格挖掘人才,放手使用人才。要破除求全责备的狭隘偏见,正确对待某些人才的缺点和弱点。所谓“黄金无足赤、白璧有微瑕”,说的就是人无完人。人才之所以为人才,也不是因为其没有缺点弱点,而是因为其在某些方面具有卓越的才气。古人讲:“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问小疵”,只要大节、主流是好的,就要敢于大胆使用。要勇于冲破种种陈旧观念和习惯势力的束缚,摒弃潜意识中一些人不敢用、用了不好驾驭或超越自己的思想观念,而要有容人之量,欢迎新上来的同志超越自己,应放手把优秀的“苗子”提拔到重要的岗位上及早锻炼培养,搞好传帮带。全省近年在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我县选用优秀大学生村官到非公企业实施“人才支企”工程,充分调动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人才使用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