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乡长,里长如何产生?

有老师说是人民选举产生的,不可思议啊!

    乡长里长亭长都是由推举制选出来的。直接向当地县长负责。他们也没有国家俸禄。工资有当地县长县丞等出资。
  秦汉时乡间有掌教化的三老,乡官多由其举荐,三老多为当地名门望族,或有学士之人。
  秦朝制度十户为一里 有里长 十里为一亭 有亭长 十亭为一乡
  里长即一里之长。《秦律》都称为“典”。《秦律杂抄》:“典、老弗告,訾各一甲。”后世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专政,在县级以下,设立了有乡和里,其中一“里”单位的长官为里正。乡、里虽然没有正式的政权机关,但是在宋代,统治者依靠乡间地主,统治和控制广大农民。北宋政权建立以后,就差派乡村的地主当里正、户长和耆长。里正、户长负责“课督赋税”。耆长则专司“逐捕盗贼”。
  亭长:战国时始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汉书·百官公卿表》则谓十里一亭。亭有亭长,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多以服兵役已满期之人充任。此外设于城内或城厢的称“都亭”,设于城门的称“门亭”,均置亭长,其职掌与乡间亭长同。汉高祖刘邦曾在秦时担任亭长。出土云梦秦简有“市南街亭”等语。《续汉书·百官志四》,谓洛阳二十四街,每街一亭,十二城门,每门一亭。东汉后渐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13
里长即一里之长。《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秦昭王病,“民以牛祷,病愈”,“王因使人问之何里为之,訾其里正与伍老屯二甲。”旧注:“訾,罚之也。”《秦律》都称为“典”。《秦律杂抄》:“典、老弗告,訾各一甲。”
后世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专政,在县级以下,设立了有乡和里,其中一“里”单位的长官为里正。乡、里虽然没有正式的政权机关,但是在宋代,统治者依靠乡间地主,统治和控制广大农民。据《文献通考·职役考》记载,北宋政权建立以后,就差派乡村的地主当里正、户长和耆长。里正、户长负责“课督赋税”。耆长则专司“逐捕盗贼”。总之,这些乡村最基层的小吏,其职责有二:一是榨取钱物,二是弹压农民。

亭长即乡官名。战国时始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出土云梦秦简有“市南街亭”等语。《续汉书·百官志四》刘昭注引蔡质《汉仪》,谓洛阳二十四街,每街一亭,十二城门,每门一亭。《汉书·百官公卿表》则谓十里一亭(里,据近人研究,当指距离而言,非乡里组织之里)。亭有亭长,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多以服兵役已满期之人充任。此外设于城内或城厢的称“都亭”,设于城门的称“门亭”,均置亭长,其职掌与乡间亭长同。东汉后渐废。汉高祖刘邦曾在秦时担任亭长。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1-12
中国自古县官以下由民间选举产生,主要是名望高、才能优秀的人或者是族长、富家之类担任。
第3个回答  2009-01-13
秦制十里为亭,十亭为乡;也就是比村长高半级,比乡长低半级的官员,名门望族,大地主之类
第4个回答  2009-01-17
秦时乡间有掌教化的三老,由其举荐,实际上三老多为当地名门望族,所推荐之人都沾亲带故,一般非本族之人,都没希望.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