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一首诗要具有哪些方面的才华?求大神帮助

如题所述

作一首诗要具有哪些方面的才华,也就是成為一個詩人的條件。這裡歸納為六點。 一﹑詩人是對生命認真的人 詩人就是真人, 最熱愛生活的人, 最認真生活的人, 一步一腳印地去過日子的人。詩來自生活, 不是來自學問。學問越大, 詩可能寫得越差, 因為學問是邏輯的, 理解的, 分析的, 可以學習得來, 而詩是純粹感覺的, 這個感覺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 也就是所謂慧根。 有了詩的生活才有生活的詩, 沒有生活就沒有詩人, 所以詩人是認真於生活,善於把生活作形象思維的人。 二﹑詩人是感性充沛的人 詩人的世界, 是一個感性的世界。一般來說, 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人, 理性和感性是需要平衡的, 好像車的四輪﹑鳥的雙翼一樣, 必須要平衡, 一個人才正常。但是我必須說, 詩人是非理性的人, 誇張點說, 詩人是不正常的人, 越正常越糟。不正常才能寫詩, 非理性, 對所有藝術家都重要。 三﹑詩人是對語言敏感的人 詩人對語言非常敏感, 對文字特別講究, 而且對形象化的文字或者文字的形象化特別有一種思維的才能, 什麼東西都會想到個畫面, 什麼東西都想用畫面來表達, 這是詩人的本性, 詩人都有這個能力。 四﹑詩人是有一貫人格的人 詩人的人格是一貫的。詩不是一種技術, 詩是一種思想, 一種人格, 一種道德精神的最高顯現, 詩人是非常高貴的。別的文類的作家都沒有一頂帽子, 只有詩人有一頂桂冠。 詩是文學的貴族, 詩常常體現一些非常高貴的情操, 詩人有一貫人格的堅持。 詩人有他一貫的人格, 有他的道德精神, 有他不變的情操, 所以在他的精神世界裡, 是非常嚴謹, 也非常高尚的, 人常說, 煉字﹑煉句﹑煉意。煉字就是語彙, 煉句就是整個的語文章法, 煉意就是意境。我的理解是: 煉字不如煉句, 煉句不如煉意, 煉意不如煉人(人的品格的修養)。寫詩, 開始時比的是技術, 誰的句子用得漂亮, 誰的哪一首詩寫得特別好; 但最後比的是精神人格, 比的是他的精神世界完整不完整, 他的人格統一不統一。如果他精神世界不完整, 他的詩雖然可能會有些好詩, 但他只是個小詩人, 或僅止於是個好的詩人, 而不是一個偉大的詩人, 偉大的詩人一定有他的精神品格。 五﹑詩人是為民族的語言巨廈添磚加瓦的人 詩人是勤於使用文字的人, 因為勤於使用, 所以變成了文字的創新者。詩人喜歡到處旅行, 去收集不同的語言, 寫成札記, 由札記再發展成詩文。 假如說一個人寫日記, 每天都寫, 寫了50年, 這個人不是作家也得是作家。為什麼呢? 因為他最善於用文字來整理自己的思想, 記錄每天所做的事情。 我們中華民族, 同住在一個語言的巨廈中, 這巨廈華麗無比, 宏大無比, 它是歷代文人用語言建築起來的。而詩人是為這巨廈添磚加瓦的人。漢字﹑漢字文化, 就是我們永遠的精神紐帶, 用漢字寫的詩, 就是全世界華人共同的長歌。 六﹑詩人是帶著故鄉旅行的人 愛故鄉愛旅行的人, 故鄉跟內心世界交感, 這些焦慮這些思考就成為文學的重要題材。 經常旅行, 經常拿故鄉跟外國比, 這樣反而增加了對自己國家﹑自己民族的認識。對了, 帶著故鄉旅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9
如何写诗 要想写诗歌看有关诗歌的创作理论是没有用的,关键是看你的文学功底和你的情感及想象力了。莎士比亚说过,坠入爱河的人、疯子和诗人都很有想像力。为什么把诗人和疯子、坠入爱河的人的人等同起来,最主要的是他们在情感和想象力方面都有过人之处,特别之处。所以想通过学理论来写诗不是一个好办法,但既然你提出这样的问题那我就提供些文字让你参考吧!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 下面是一篇教学随想,看看。 我们知道,诗歌是一种非功利性的、表现人类心灵世界的、富有创造性的文学样式,它是一切文学样式的发端,一切纯文学中都有诗的特质。诗较其它文学要严谨、纯粹、精微得多。所以,让学生了解和丰富文学艺术,培养他们纯正的文学趣味,学习、鉴赏诗歌确实是登堂入室的最佳起点。因此,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诗歌鉴赏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神活动,它的途径和方法较多,这也是诗歌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着重以明确诗歌欣赏思路为前提,指导诗歌鉴赏方法为基点,来启发学生悟性和灵性,使他们渐入诗的佳境,渐入艺术的殿堂,从而达到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鉴赏的水平和能力。换句话说,诗歌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人怎样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精炼的语言描写形象,创造意境,表达主题。(可以说,诗歌鉴赏是诗歌写作的必要准备阶段,是决定诗歌创作水平高低的关键所在。) 在教学中,诵读是诗歌学习、鉴赏的切入点。反复朗读,熟读成诵是诗歌鉴赏的开始。因为诗歌本身具有形之于声的特性,较其他文学样式更宜于朗读和背诵。诗歌素有“三分诗七分读”之说。朗读能使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使静止的诗活动起来,变成听得清、看得到的形象画面,能将我们很快地带入诗的意境,去领略那摇荡心灵的思想美、图画美和音乐美。因此,在课堂上,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指导朗读的技巧,通过诵读体会诗歌音乐美的特点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诵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主要指导学生抓住诗人感情变化这条线索,注意语气的轻重,语速的缓急,以抑扬顿挫之声调读出声情并茂之效果。让学生在诵读中,仔细品味诗歌的语句层次、内容和韵味,直至进入诗歌所创造的那个色彩鲜明、线条清晰又显飘逸迷茫的意境当中,理解诗人的那种“哀而不伤”的离情别绪。(可以说,诗歌诵读在韵律方面对诗歌写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诗歌鉴赏的第二个环节是,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的翅膀,再现作者在诗中创造的生动鲜明的意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诗歌这一文学样式的重要特点就是形象鲜明,情感浓烈,情景交融。阅读时只有展开想象,借助联想,才会身临其境,与作品产生共鸣。只有当欣赏者通过艺术形象感悟到的思想性与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思想性一致时,我们的审美感知才能进而达到审美享受。这一环节是诗歌鉴赏的难点所在。那么这一环节体现在教学上,就是需要教者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感情脉络,与诗人发生感情交流。教师要把原诗的意境和再现意境,以饱满的感情,用准确而又生动的语言讲给学生,使之受到感染、熏陶,以唤起学生思维活动,在他们心中呈现出一幅幅情景交融的图画来。例如在学习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时,就要从诗人选择的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鲜明物象中,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及“淤滩上的驳船”,指导学生回溯祖国数百年来贫困落后的历史事实和种种沉重的负担,进而理解诗人对经过重大创伤的祖国的深沉忧虑和至诚体贴。在我看来,作为语文教师,不一定要有诗人的气质和灵感,但教诗歌必须有丰富的情感,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指导他们捕捉意境中闪光的东西,引领他们进入诗的意境氛围之中。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促发诗歌写作热情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