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管理机制有哪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拜托各位大神

唐朝的管理机制有哪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 尽量详细些 谢谢大家

、组织体制的概述 唐朝实行中央集权管理,由中央系统和地方系统组成。 中央系统:三省六部一台五监十寺。也曾设有秘书省和殿中省,但作用不大,故常被忽略。其决策方式由政事堂会议决策。政事堂:相当于决策委员会。 地方系统: 设州县两级制,下面还有乡、里两个基层组织,这样实际上即中央、(道)、州、县、乡、里这样的组织系统。其中唐太宗时,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把全国划分为十个监察区,称为道。 2、中央系统组织机构简图 (可惜,画好之后显示不了) 用文字表示如下: 皇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一台 五监 十寺 吏部、礼部、工部、刑部、兵部、户部 其中:六部归尚书省管理 3、三省六部一台五监十寺的构成及部门职责 三省 中书省:决策机构; 正职:中书令 副职:中书侍郎 下辖:中书舍人、右散骑常侍、右谏议大夫、右补阙、右拾遗、起居舍人、集贤殿和史馆(机构) 门下省:复核机构; 正职:门下侍中; 副职:门下侍郎 下辖:给事中、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补阙、左拾遗、起居郎、城门郎、符宝郎、弘文馆(机构,掌管图书、礼仪、制度沿革等)。 尚书省:执行机构,下设六部。 正职:尚书令 副职:左仆射、右仆射 六部各设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六部 正职为尚书、副职为侍朗 吏部:相当于人力资源部; 下设:主事、令史、书令史、制书令史、甲库令史、亭长、掌固等。 礼部:类似于公关部,主管礼议,含与国外使节的礼仪; 刑部:类似于法院系统,主管案件的审理,大案及平反案归大理寺复核。 户部:类似于财政部,管户口、经济、财政; 下设:主事、令史、书令史、计史、掌固。 工部:类似于建设部; 兵部:类似于国防部。 一台:一台即御史台,掌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吏,参预大狱的审讯 御史台下分三院: 1)台院侍御史,负责纠举、弹劾朝廷百官。 2)殿院殿中侍御史,掌殿各种仪式。 3)察院监察御史。 分为左右御史。其中左御史:监察中央政府官员,主要是尚书省六部官员,中书、门下省不在监察之列;右御史:检查各地方官员,全国分十道,每道一个,称“观察使”。 另外,散骑常侍、谏议大夫和补阙、拾遗也是专门的谏官。以“犯颜强谏”著称的魏徵,就做过谏议大夫。并形成了“谏官随宰相入阁议事的制度”。 五监: 国子监:掌文教; 少府监:掌皇家手工业生产; 将作监:掌土木工程; 军器监:掌制造军器; 都水监:掌水利建设 十寺 太常寺:即掌礼仪祭祀的, 光禄寺:掌皇室酒醴(lǐ李)膳羞; 卫尉寺:掌兵器仪仗的 宗正寺:掌皇族谱籍的 太仆寺:掌皇帝车马和国家牧政的 大理寺:掌刑法断狱的 鸿胪寺:掌国宾、礼仪 司农寺:掌国家仓廪储备 太府寺:和掌财货,贸易。 4、地方系统 州 1、一般地方州 统管者:刺史 下辖: 实职:判司(含司功\司仓\司户\司法\司兵) 虚职:别驾、长史、司马,主要是中央安排闲人所设 2、京城的州叫做府 统管者:牧 一般由亲王任职 实际管理者:府尹 下辖:少尹、司录参军等 县 统管者:县令 下设: 县丞:类似于副职 县尉:催征租赋 主薄:掌管文书簿计 4、品阶及名称系列 唐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同于现在,她的职位\品阶\功勋彼此相关,但不重叠.许多时候,职务与品阶并不一致。 文官品阶及其名称如下(仅查出了前十项): 1、正一品:太尉、司徒、司空 2、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 3、正二品:特进 4、从二品:光禄大夫 5、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 6、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 7、正四上:正议大夫 8、正四下:通议大夫 9、从四上:太中大夫 10、从四下:中大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6-27
九寺五监 九寺五监是唐代中央政府的办事机关。在国务的活动中, 寺监多承受六部诸司下 达的政令,寺监执行完毕必须「申复所司」 。在处理具体事务时,寺监同六部有 隶属与承受的关系。 地方官制《州》《县》《乡、里、保、邻》《羁縻州县》《都护府》 唐代地方行 政制实行州、县二级制。唐有三百五十八州, 较汉代的郡多两倍多,州刺吏是唐 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唐代的县 ,玄宗时为一千五百七十三个,比汉的县多了两百余个。和州地位 相等的地方政 权,还有府和都护府。府是州的别名,设于首都和陪 都所在之州。都护府则设置 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州 州是唐朝最重要的一级地方政权,除三府外,全国地方遍 置诸州。州长官为刺史 ,刺史是亲民之官,天子颇为重视。州按户 口的多少分为三等:四万户为上州, 三万户以上为中州,三万户以 下为下州。除上中下等以外,还有辅、雄、望、紧 之分。京师之地 辅弼君王,故治「辅」,如同汉之三辅。其余则依地理环境的远 近 美恶而分为雄、望、紧。京都所在称「京都府」,国内重要卫戍地 区称「都督 府」,边疆冲要地区称「都护府」。京都府的设置始于 开元年间,为京都、陪都 或行都所在,如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 、凤翔府等,最多达到十个。府是州的 别名。著名的「三都府」是 指京兆府、河南府与太原府,河南府为东都,太原府 为北都。三府 长官置牧,规定「亲王遥领」,实际的行政长官是府尹。州刺史的 职权在概括来看是和三府的牧尹相同。在安史之乱前,唐代地方政 府组织比较完 善,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得当,但随着中央政治黑暗 ,安史之乱便转变成各节度 使的横行与割据。 县 州之下为县。三都之县在内曰京县,又曰赤县,城外曰畿 县。又依地域的不同, 有望、紧之别。还依户口多少分为上、中、 中下、下四等。每县置县令一人。县 级行政机构在封建国家运作上 有相等地要的影响。唐代在县令职掌中规定,县令 要「养鳏寡,恤 孤穷,审察冤屈,躬亲狱讼,务知百姓之疾苦」。县令下之官吏 分 为三部份:一是司户佐,掌田、户、赋役,为国家征收赋役而设; 二是司法佐 ,掌刑法,三是博士,掌教育。按《唐六典》定制,诸 州中县编制定,县令以下 官吏共计五十二人,如果县的户口超过四 千户,则县吏可以增加七人(《唐六典 .诸州县令》),另有学生 二十五人,行政组织机构精简,职掌明确。 乡、里、保、邻 县以下的基层组织是乡、里、保、邻。四家为邻,五家为 保、百户为里,五里为 乡。乡置耆老(亦称「父老」)一人,里设 里正一人。里正由地主富户或六品以 下勋官担任,负责查核户口, 收授土地,监督农业生产,征敛赋役。五百户以上 的市镇设坊,置 坊正一人;城郭外设村,别置村正一人,村满百户以上的增置一 人。 羁縻州县 唐太宗时设置羁縻州县,以统治周边少数民族。贞观四年 (公元六三○年),唐 太宗平定突厥,突厥表示愿归附,唐太宗除 将十万户突厥内迁中原之外,又在其 原地设置羁縻府州,在行政管 辖方面,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统率原来的 部众。在行政上 保持半独立状态,在政治上保留各族原有自治权力。唐太宗在突 厥 族设置羁縻府取得成功之后,又推广至其它少数民族部落,见于史 志的羁縻府 州有八百五十六个,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 、刺史,皆得世袭。羁縻 府州虽有较大的自治权力,但都督、刺史 都必须由中央任,并取消原有的「可汗 」称号。为了加强对羁縻府 州的管理,唐代又建之起都护府这一行政区划。 都护府 都护府是中央与羁縻府州之间的纽带,它代表中央行使对 羁縻府州的管理权,负 责管理边防、行政和民族事务。都护由汉人 担任,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袭。都护 府属官设置与内地府州相同, 有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和功、仓、户、兵、法 等曹参军事,分 管各种行政事务以及人事、民政、财政、军事、司法等方面的事 务。这些属官也由中央任,所管辖的事务都要依据中央的指示和政策 进行。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