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将僧人、道士称为“方外人士”?

如题所述

方外人士的意思就是在这个规则之外的人,什么人是规则之外的人呢?就是信奉道教和佛教的人士。孔子在书中写到,能被儒家学说束缚的人都是方内。在方外还有一部分是信教的人。所以这个方外人士就是其他教派,不推崇儒家学说。不能被儒家学说束缚的人。

但这个方外人士并不是个贬义词。这一可以看出,孔子的大度,认为学说学派很多,但是侧重点不一样,这个社会中并不是儒家学说一家独大。所以用方外人士来形容这一类人。相反的,在儒家学说之外,才真正的构成了历史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

如果儒家学说一直是打压其他宗教或者学说,那么我想中国的历史可能不是特别丰富多彩。在方外人士中大多是僧侣和道士,为什么单单会把这两家称之为方外人士呢?其实孔子心里也明白,因为他们都选择了把自己的教派神话,这样就有内心的一种惧怕,惧怕神灵佛祖惩戒,所以给人一种威慑力,让信奉者不敢去做坏事,但是儒家学说是从人的内心去分辨是非,从内心出发,并不是一种惧怕,而是一种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这个方外的方字就是规矩的意思。

所以方外人士就是规矩之外的人,不受儒家规矩束缚的人,那只有僧侣和道士了。所以这个词还是比较有历史渊源的。我相信孔子学说能坚持这么久也是肯定在方外方内都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1
古代对出家之人有“方外之人”的称呼。最早的时候,方外是指中原以外的夷狄 之地,也指中原之外的边远地方寻常百姓都是 世俗之人,都叫“方内”之人。而僧侣、道 士都是出家人,无须在遵守人世道德规范, 也不受世俗律法的约束,故称“方外”之人。
第2个回答  2019-08-01
方外”,犹言世外。“方”,就是“道”的意思,也指世俗 秩序或邦国 律法。平常百姓皆在世俗秩序及邦国律法约束之内,故都是方内之人。而在此世俗价值体系规范之外者,就是方外之人。方内、方外的划分,是以 儒家价值标准区分的。儒家认为:除了儒家之外的思想,均可叫做方外之学。 佛教乃外国、夷狄之教,故称佛教为方外之教,又称 僧侣为方外之侣。
第3个回答  2019-08-02
“方外”是个合成词,从单字来解,“方” 就是“道”的意思,也指世俗秩序或邦国律法。平常百姓皆在世俗秩序及邦国律法约束之内,故都是方内之人。而在此世俗价值 体系规范之外者,就是方外之人。依佛教、道教思想理念而言, 僧侣和道士都是出家人,摈弃了世人固守的道德规范,不能用世俗的规律加以约束,因此都可称做方外人士或尘外之士。
第4个回答  2019-08-02
“方外”,犹言世外。“方”,就是“道”的意思,也指世俗 秩序或邦国 律法。平常百姓皆在世俗秩序及邦国律法约束之内,故都是方内之人。而在此世俗价值体系规范之外者,就是方外之人。方内、方外的划分,是以 儒家价值标准区分的。儒家认为:除了儒家之外的思想,均可叫做方外之学。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