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朋友也会跟着利益走?

如题所述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是孔子的一种美好的理想,希望世界上的人都能像兄弟一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些都说明了朋友是那么的可贵与难得。可是,现实生活却是另外一番情形:利益没了,朋友就散了,曾经的“肺腑之言”也显得那么苍白。

也正如孔子所说的“无友不如己者”,不要跟那些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因为对自己的人生学问来说,他们不会有什么帮助的。但是对于那些投机钻营的人,却完全可以借这个教导去和他们结交,富豪权贵,投其所好,得其势力,行其私欲。

很多人交往的前提就是以利益为主,最初的着眼点便在于这个朋友会带来什么好处上。酒肉朋友的意思,就是有酒有肉就是朋友,无酒无肉就不是朋友了;有了利益就是朋友,没有利益就不是朋友。他们的奢望越来越大,大到对方满足不了的时候;他们的欲求越来越高,高到一方满足不了另一方的时候,裂痕就会出现了。

然而,人的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一旦这交往的利益没有了,友情也就完了,甚至还会反目成仇,势不两立,利益没了,朋友就该散了。

交情朋友,相当于企业的新增资产。是你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投入资金、时间和情感交的朋友,你们之间有利益,是利益把你们连在一起。有时持续几个月,有时是几年,但不会太长。利益没了,关系也就结束了。

在养狗场上,往往会有这样令人深思的一幕:在一个圈内有着十几只狗安然地休闲着,有的趴在地上正在睡觉,有的懒散的走动,有的在相互的嬉闹……这里是一片平和安祥的气氛。狗主人来了,在狗圈内丢了一块肉骨头,忽然间,群狗跃然而起,同时扑向那块肉骨头,扑咬,追逐,呲牙咧嘴,发出吾吾哇哇的叫喊。这不正应验了一位圣哲之言:“无利可安然相处,有利必刀刃相见”吗?狗类见利益有了冲突时,尚且如此的变了脸。被称之为“万物之灵”的人,在利益面前的心态是否会表现得比畜类更为复杂一些呢?

某报刊登过这样一则令人心寒的消息,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特殊的财产损害赔偿案。原告陈老太太告的人就是其亲生儿子张某。陈老太太在昌平区南口镇有住房6间,自己年老体弱,没有劳动能力,出租自有房子的租金是她生活的唯一来源。在2004年3月,儿子张某赶走了住在那里的房客,搬到陈老太太房子里面居住,在遭到反对以后,张某竟然雇人砸毁陈老太太亡夫的墓碑。陈老太太精神上受到莫大的打击,感到非常气愤,故将儿子张某起诉到法院。俗话说,养育之恩大于天。陈张系母子关系,陈的亡夫亦即张的父亲,仅为住房一事竞一下子变了睑,到了砸父亲墓碑的这个地步,至亲在利益面前尚如此变脸,更何况非亲非故之人?

古往今来,小至家和家,大至团体与团体,国家与国家,在利益面前都会亮出真正的一张脸。宫廷中为争夺帝位,父子反目,兄弟残杀,屡见不鲜;家庭里为一钱一米,至亲间拳脚相加,刀刃相见的比比皆是。社会生活中一些所谓的共存,多是以相互利益的需要为基础的;所谓的双赢,只不过是利益分配,利益交换中出现的暂时的平衡。人情、爱情、友情、亲情,其中的“情”无一不是暂时的、相对的(正如辩证法所揭示的,事物的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一样),当利益需要时,这“情”则存,当利益完结时,这“情”则亡。然而,给予朋友利益,并不一定能获得他的友谊。也就是说,所有受到你恩惠的人,不一定都能成为你的朋友,但“所有受到你损害的人都变成了你的敌人。”

利益交换,这和人要吃饭、鸡要啄米一样简单。

中国人崇尚“君子之交淡如水”,很多人忌讳将利益和朋友联系起来,以为如果承认了利益是友谊的前提,就会被贴上“势利”的标签。

其实人生中大部分朋友都是在谋取共同利益的过程中结交的,利益越一致,关系越深厚。尽管人与人之间有各种矛盾,但利益的凝聚力会使双方去磨合、修复,自动寻求平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4
其实除了父母与子女关系以外 其他都是利益关系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