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 跪求英格兰历史

跪求 以下历史详细资料。

[最好人物还有关键词后面有英文的翻译。]

有关查理一世。二世(charles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詹姆斯一世 james the first.

the fitht with parliament.

the petition of right 1628

the civil war. 这个需要详细一点。谢谢。

the trial of the king.

the rump parliament.

the triumph of parliament.

the lord protector and the restoration.

以上内容覆盖的历史。请加以说明。

不胜感谢。

注:我后天就考试。

所以只有36小时。有好的答案我会在追加积分。

没有好的就只有关闭了。

各位大侠 帮帮我拉。 再次。感谢

英格兰历史

英格兰是联合王国四个主要地区中面积最大以及人口最多的地方。之所以会有这种地区上的划分,可以追溯到5世纪时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到来。而英格兰地区在政治上的统一则是从10世纪开始的。本篇文章主要就是在叙述这块地区的历史。要注意的是,自从1603年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即位为英格兰国王直到公元10世纪之前,英格兰的历史其实是很难和整个大不列颠的历史分割开来的。

史前英国。

罗马时期前的英国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时期(年份皆是近似值):

前8000年 中石器时代开始
前2500年 新石器时代开始
前1600年 青铜器时代开始
前900年 凯尔特人迁徙至此地
前400年 铁器时代初期
大不列颠岛的南部目前有许多罗马时期以前的遗迹留存下来。大约前15世纪青铜器时代的巨石阵(Stonehenge)就是一个大型的遗迹。

在石阵附近的爱维贝瑞(Avebury)则有更早以前巨石圈。在英格兰北部夏佛尔郡(Sheffield)的温克班(Wincobank)可以看到铁器时代的丘陵要塞(hill fort)遗迹,而英格兰南部也有不少这类的丘陵要塞,从多尔赛郡(Dorset)的大型梅登城堡(Maiden Castle)到位在柏克夏尔郡(Berkshire)小很多的葛林斯贝瑞城堡(Grimsbury Castle)都有,代表了那时已经拥有集中的土木工程系统。位在德文郡(Devon)的达特姆国家公园(Dartmoor National Park)拥有英国最大型的青铜器时代聚落遗迹,那里存留有大约5000个房屋地基、石柱、石柱群、石棺(kistvaen)、巨石圈和锥形石堆(cairn)。其中有许多的保存状况非常良好,最有名就是葛林斯庞(Grimspound)聚落。

都铎王朝时期
都铎王朝,开始于1485年,「玫瑰战争」结束,亨利·都铎夺得王位。1603年,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伊莉莎白女王去世,

都铎王朝结束。这一百多年的都铎王朝时代可是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都铎王朝的统治者包括:

亨利七世,亨利·都铎,亨利六世侄子(父亲是亨利六世同母异父的弟弟)
亨利八世,亨利七世次子
爱德华六世,亨利八世的小儿子
琴·格蕾郡主,亨利七世外孙女的女儿
在位只有九天,一般不算作英国女王
玛丽一世,爱德华六世同父异母的姐姐
伊莉莎白一世,玛丽一世同父异母的妹妹

宗教冲突与清教徒革命

工业革命
18世纪末期和19世纪初期,农业社会被广泛地转化为科技化和机械化的工业社会,这次重大的变革被称为工业革命。

非常多的农业生产者转移到了城市和邻近城市的郊区进行大规模的集中式生产,以蒸汽动力为基础的新技术使得经济规模扩大而得到节约和增加单个工人生产量,从而使得传统的家庭式手工业被减少,其后的结果就是这些地区拥有很少的底层支持,使得婴儿死亡率(这一方面,很多以5,6岁学龄前儿童为主的主日学校拥有葬礼社,互相负责葬礼事务安排)、犯罪率和社会剥削大大增高。

这次工业化的变革对工人来说并不是完全无痛苦的,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的生活受到威胁。他们中的一部分常常进行和准备进行对工厂的破坏。这些破坏分子被称为“德勒分子”。对这些“德勒分子”历史也应该有不同看法,如E.P.汤普森。(E.P.Thompsom)

近代历史
汉诺威王朝(House of Hanover),是于1692-1866年间统治德国汉诺威地区和在1714-1901年间统治英国的王朝。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英王詹姆斯二世和其信奉天主教的后裔被逐离英国。詹姆斯信奉新教的女儿玛丽和安妮陆续继位,但不幸二人都驾崩后都无存活子嗣可继承王位。

在安妮女王长子夭折后,英国国会为避免英国王位再次落入天主教徒手上,通过1701王位继承法/1701嗣位法,规定: 若1689权利法案中所规定的继承人全部无子死亡后,王位由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孙女,汉诺威选帝侯夫人苏菲亚和她的新教后代继承。

这部法律,令当时在英国王位继承序列头50名的王室成员都失去王位继承权。虽然,法案导致数次因王位争端而起的冲突,但位于王位继承序列第52名的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George I),最终于1714年继位为大不列颠国王及爱尔兰国王,直至1727年驾崩。而大不列颠王国和爱尔兰王国于1801年合并,组成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温莎王朝(The House of Windsor),自1917年统治英国和其海外领地的家族,其前身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而其家族实际姓氏为维丁(Wettin)。

王朝背景

温莎王朝的父系祖先为维丁家族,后来其中一个分支被分封到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国(即今日德国的图林根州),该分支便自此以国为王朝名,但保留维丁作为私人姓氏。

该分支的数码王子通过婚姻或获选多国国王,如葡萄牙、比利时和保加利亚国王等。1840年2月10日,英女王维多利亚和她的大表哥萨克森-科堡-哥达亲王阿尔伯特结婚,萨克森-科堡-哥达这个德国姓氏就此带入英国王室。

1901年1月22日,维多利亚女王驾崩,其长子继位为爱德华七世,爱德华成为第一位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的君主。

王朝之始———改朝换姓

1914年8月4日,英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但由于经历多年复杂的联姻,此时欧洲各国的君主,多是表兄弟的关系。而英国王室带有德国姓氏,更令英国人觉得不顺。为安抚民心,当时在位的英王乔治五世,在1917年7月17日颁布一道枢密院御令,宣布改将英国王室名和王室父系子裔私人姓氏,改为温莎。温莎一名来自温莎堡,是英国最古老的王宫之一,遽闻由英王征服者威廉一世选址奠基的。

重要事件

温莎王朝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两次皆成功令英国成为战胜国。而另一方面,英殖民帝国在二战后迅速瓦解,殖民地陆续宣布独立,令英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大不如前,陆续失去爱尔兰国王和印度皇帝等称号。

但通过各种妥协方式,令英国在前殖民地区的影响力依然举足轻重。这些妥协包括成立英联邦,和允许一些国家独立自主,但仍奉英王为国家元首。直至今天,仍有15个国家奉英王为国家元首,其中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等,令英王至今依然为名义上统治最大面积领土的君主。

--------------------------------------------------------------------------------
资料来源:http://www.soouo.com/baike/4001.htm

[编辑本段]概况
英格兰(England),一译“英吉利”。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领土的主要部分,因此习惯上英格兰一词也泛指英国。英格兰位于大不列颠岛的西南方,苏格兰以南,威尔士以东,还包括怀特岛、锡利群岛和沿岸各小岛,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是英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一个部分。历史上跟苏格兰以哈德良长城为界。 英格兰这个名字源自“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的简写,他们是继维京人和凯尔特人之后来到这个地方的日耳曼民族。人口4,684.5万(1983),集中了英国本土人口的83%。人口平均密度达每平方公里359人,为世界人口最稠密区之一。城市人口占80%。奔宁山脉纵贯北部和中部,平均海拔200-500米,山地两侧有煤、铁资源。东南部为起伏不大的平原。气候温暖湿润。主要河流有泰晤士、塞文和特伦特河等。是英国主要的工业、农业区。重要工业有采煤、钢铁、机械、炼油、化工、纺织、医药等。奔宁山两侧煤田附近为旧工业区,伦敦及其周围为新工业区,炼油和石油化工偏重在沿海港口。重要农畜产品有小麦、大麦、甜菜、马铃薯、蔬菜和牛、猪等。英格兰东南部为主要耕作区。重要的大城市和良港有伦敦、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设菲尔德、利兹、南安普敦和普利茅斯等。
[编辑本段]历史
“Britain”这个词起源于希腊语和拉丁语,而最终可能追溯到凯尔特语。尽管用“史前时期”这一尺度来衡量时,凯尔特人也是稍后才来到不列颠群岛的(在此之前的那些文明就已创造了诸如埃夫伯里巨石建筑遗址和圆形巨石阵这样的著名历史遗迹),但是有关英国历史的文字记载毕竟还是从讲述凯尔特人开始的。“凯尔特”这个词语相当普遍地经常用来区分不列颠群岛的早期居民和后来的盎格鲁-撒克逊入侵者。
罗马人的统治从公元43年起延续了300多年。在罗马人于408年最后撤走之前,该岛开始遭到来自北欧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侵扰,经历了一段日趋混乱的时期。“England”这个词正是从“Angles”而来的。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侵扰逐步变成了定居,并建立了许多小王国。不列颠人在如今的威尔士和康沃尔地区独立生存下去。这些小王国中出现了力量较强称霸全国的王国,先是在北方(诺森布里亚王国),然后在中部(麦西亚王国),最后在南方(西撒克斯王国)。但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北欧海盗接着入侵英国并定居下来,尽管在10世纪时西撒克斯王朝曾击败过入侵的丹麦人并一度称霸英格兰的广大区域。
1066年发生了对英格兰的最后一次成功入侵。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击败了英国人,来自法国的诺曼人和其他人来此定居。在随后的3个世纪中,法语成为贵族的语言,法律结构受到了英吉利海峡彼岸所通行的那一套的影响,社会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
威尔士虽然常常处于英格兰人的势力范围之内,但一直是凯尔特人的堡垒。然而在1282年卢埃林王子阵亡之后,爱德华一世发动了一场战役并取得胜利,把威尔士置于英格兰的统治之下。威尔士人的民族情绪继续高涨,15世纪初由欧文·格林德领导的起义便说明了这一点。1536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把英格兰与威尔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统为一体。
当初住在苏格兰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纪,来自爱尔兰的苏格兰人在如今的阿盖尔地区定居。洛锡安住着英格兰人,而威尔士不列颠人则继续北上来到斯特拉思克莱德。9世纪时,苏格兰各地区联合起来抵御北欧海盗。在整个中世纪,英格兰当时强大的君主国一直威胁着苏格兰的独立。
英格兰与苏格兰最终的联合表明,当时宗教上的差异比之以往的民族仇视更加至关紧要。在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1603年由苏格兰詹姆斯六世(英格兰詹姆斯一世)继位。即使如此,英格兰和苏格兰除了在奥利弗·克伦威尔统治时一度被强行联合在一起,在17世纪它们一直是相互独立的。到1707年,由于意识到更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合会带来益处,双方同意建立一个单一的大不列颠议会。苏格兰仍然保留自己的司法制度和宗教社区。但是在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这两位汉诺威王朝新教徒统治期间,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詹姆斯二世党人发动过两次叛乱,试图恢复信奉天主教的斯图亚特王朝。
1169年英格兰的亨利二世发动对爱尔兰的入侵。英格兰籍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因为他急于想使爱尔兰教会完全顺从罗马。爱尔兰大部分地区都落到了盎格鲁—诺曼权贵手中,但是在中世纪英格兰几乎没有在此直接行使管辖权。
都铎王朝的几位君主干预爱尔兰的倾向要强烈得多。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对爱尔兰造反者发动过一系列战役。'抵抗运动主要集中在北部的乌尔斯特省,1607年由于抵抗运动失败以及领导人出逃,乌尔斯特变成了来自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移民聚居地区。
由于英国内战(1642~1652),爱尔兰又爆发了多次起义,但都被克伦威尔镇压下去。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废黯之后,英格兰与爱尔兰之间的战争更是不断。18世纪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和平时期。18世纪末,英国政府为谋求稳定作出了多方努力。1782年,爱尔兰议会(建立于中世纪)获得立法自主权;在宪法上与大不到颠的唯一纽带是王国政府。然而,该议会仅仅代表少数盎格鲁-爱尔兰特权阶层,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1798年发生了一次起义,但没有成功;1801年,爱尔兰与大不列颠联合为一体。
虽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义者的起义遭到了镇压,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一股称为爱尔兰共和军的游击力量开始对英国当局采取军事行动。1920年通过的爱尔兰政府法案规定要成立两个地方自治议会,一个设在都柏林,另一个设在贝尔法斯特。该法案于1921年在北爱尔兰实施,乌尔斯特省9个郡中有6个接受了它们自己的议会,同时在英国议会中仍享有席位,并服从英国议会的最高管辖权。但是,爱尔兰共和军继续在南部为争取脱离英国当局赢得独立而战斗。1921年6月签订了停战协定之后,根据同年12月缔结的英—爱条约建立于爱尔兰自由邦,1949年该自由邦成为爱尔兰共和国。
海峡群岛和马恩岛虽不属于联合王国,但与联合王国有着特殊的关系。海峡群岛在10世纪和11世纪时曾是诺曼底公国的一部分。马恩岛在1266年以前名义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权,到1765年最终才直接由王国政府管辖。今天,海峡群岛和马恩岛都有各自的立法机构和法律制度,英国政府则负责那里的防卫和国际关系事务

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58688.htm#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01
  历史:
  “Britain”这个词起源于希腊语和拉丁语,而最终可能追溯到凯尔特语。尽管用“史前时期”这一尺度来衡量时,凯尔特人也是稍后才来到不列颠群岛的(在此之前的那些文明就已创造了诸如埃夫伯里巨石建筑遗址和圆形巨石阵这样的著名历史遗迹),但是有关英国历史的文字记载毕竟还是从讲述凯尔特人开始的。“凯尔特”这个词语相当普遍地经常用来区分不列颠群岛的早期居民和后来的盎格鲁-撒克逊入侵者。
  罗马人的统治从公元43年起延续了300多年。在罗马人于408年最后撤走之前,该岛开始遭到来自北欧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侵扰,经历了一段日趋混乱的时期。“England”这个词正是从“Angles”而来的。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侵扰逐步变成了定居,并建立了许多小王国。不列颠人在如今的威尔士和康沃尔地区独立生存下去。这些小王国中出现了力量较强称霸全国的王国,先是在北方(诺森布里亚王国),然后在中部(麦西亚王国),最后在南方(西撒克斯王国)。但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北欧海盗接着入侵英国并定居下来,尽管在10世纪时西撒克斯王朝曾击败过入侵的丹麦人并一度称霸英格兰的广大区域。
  1066年发生了对英格兰的最后一次成功入侵。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击败了英国人,来自法国的诺曼人和其他人来此定居。在随后的3个世纪中,法语成为贵族的语言,法律结构受到了英吉利海峡彼岸所通行的那一套的影响,社会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
  威尔士虽然常常处于英格兰人的势力范围之内,但一直是凯尔特人的堡垒。然而在1282年卢埃林王子阵亡之后,爱德华一世发动了一场战役并取得胜利,把威尔士置于英格兰的统治之下。威尔士人的民族情绪继续高涨,15世纪初由欧文·格林德领导的起义便说明了这一点。1536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把英格兰与威尔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统为一体。
  当初住在苏格兰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纪,来自爱尔兰的苏格兰人在如今的阿盖尔地区定居。洛锡安住着英格兰人,而威尔士不列颠人则继续北上来到斯特拉思克莱德。9世纪时,苏格兰各地区联合起来抵御北欧海盗。在整个中世纪,英格兰当时强大的君主国一直威胁着苏格兰的独立。
  英格兰与苏格兰最终的联合表明,当时宗教上的差异比之以往的民族仇视更加至关紧要。在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1603年由苏格兰詹姆斯六世(英格兰詹姆斯一世)继位。即使如此,英格兰和苏格兰除了在奥利弗·克伦威尔统治时一度被强行联合在一起,在17世纪它们一直是相互独立的。到1707年,由于意识到更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合会带来益处,双方同意建立一个单一的大不列颠议会。苏格兰仍然保留自己的司法制度和宗教社区。但是在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这两位汉诺威王朝新教徒统治期间,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詹姆斯二世党人发动过两次叛乱,试图恢复信奉天主教的斯图亚特王朝。
  1169年英格兰的亨利二世发动对爱尔兰的入侵。英格兰籍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因为他急于想使爱尔兰教会完全顺从罗马。爱尔兰大部分地区都落到了盎格鲁—诺曼权贵手中,但是在中世纪英格兰几乎没有在此直接行使管辖权。
  都铎王朝的几位君主干预爱尔兰的倾向要强烈得多。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对爱尔兰造反者发动过一系列战役。'抵抗运动主要集中在北部的乌尔斯特省,1607年由于抵抗运动失败以及领导人出逃,乌尔斯特变成了来自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移民聚居地区。
  由于英国内战(1642~1652),爱尔兰又爆发了多次起义,但都被克伦威尔镇压下去。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废黯之后,英格兰与爱尔兰之间的战争更是不断。18世纪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和平时期。18世纪末,英国政府为谋求稳定作出了多方努力。1782年,爱尔兰议会(建立于中世纪)获得立法自主权;在宪法上与大不到颠的唯一纽带是王国政府。然而,该议会仅仅代表少数盎格鲁-爱尔兰特权阶层,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1798年发生了一次起义,但没有成功;1801年,爱尔兰与大不列颠联合为一体。
  虽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义者的起义遭到了镇压,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一股称为爱尔兰共和军的游击力量开始对英国当局采取军事行动。1920年通过的爱尔兰政府法案规定要成立两个地方自治议会,一个设在都柏林,另一个设在贝尔法斯特。该法案于1921年在北爱尔兰实施,乌尔斯特省9个郡中有6个接受了它们自己的议会,同时在英国议会中仍享有席位,并服从英国议会的最高管辖权。但是,爱尔兰共和军继续在南部为争取脱离英国当局赢得独立而战斗。1921年6月签订了停战协定之后,根据同年12月缔结的英—爱条约建立于爱尔兰自由邦,1949年该自由邦成为爱尔兰共和国。
  海峡群岛和马恩岛虽不属于联合王国,但与联合王国有着特殊的关系。海峡群岛在10世纪和11世纪时曾是诺曼底公国的一部分。马恩岛在1266年以前名义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权,到1765年最终才直接由王国政府管辖。今天,海峡群岛和马恩岛都有各自的立法机构和法律制度,英国政府则负责那里的防卫和国际关系事务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3-02
你好希望可以帮到你!

英格兰是联合王国四个主要地区中面积最大以及人口最多的地方。之所以会有这种地区上的划分,可以追溯到5世纪时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到来。而英格兰地区在政治上的统一则是从10世纪开始的。本篇文章主要就是在叙述这块地区的历史。要注意的是,自从1603年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即位为英格兰国王直到公元10世纪之前,英格兰的历史其实是很难和整个大不列颠的历史分割开来的。

史前英国。

罗马时期前的英国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时期(年份皆是近似值):

前8000年 中石器时代开始
前2500年 新石器时代开始
前1600年 青铜器时代开始
前900年 凯尔特人迁徙至此地
前400年 铁器时代初期
大不列颠岛的南部目前有许多罗马时期以前的遗迹留存下来。大约前15世纪青铜器时代的巨石阵(Stonehenge)就是一个大型的遗迹。

在石阵附近的爱维贝瑞(Avebury)则有更早以前巨石圈。在英格兰北部夏佛尔郡(Sheffield)的温克班(Wincobank)可以看到铁器时代的丘陵要塞(hill fort)遗迹,而英格兰南部也有不少这类的丘陵要塞,从多尔赛郡(Dorset)的大型梅登城堡(Maiden Castle)到位在柏克夏尔郡(Berkshire)小很多的葛林斯贝瑞城堡(Grimsbury Castle)都有,代表了那时已经拥有集中的土木工程系统。位在德文郡(Devon)的达特姆国家公园(Dartmoor National Park)拥有英国最大型的青铜器时代聚落遗迹,那里存留有大约5000个房屋地基、石柱、石柱群、石棺(kistvaen)、巨石圈和锥形石堆(cairn)。其中有许多的保存状况非常良好,最有名就是葛林斯庞(Grimspound)聚落。

都铎王朝时期
都铎王朝,开始于1485年,「玫瑰战争」结束,亨利·都铎夺得王位。1603年,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伊莉莎白女王去世,

都铎王朝结束。这一百多年的都铎王朝时代可是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都铎王朝的统治者包括:

亨利七世,亨利·都铎,亨利六世侄子(父亲是亨利六世同母异父的弟弟)
亨利八世,亨利七世次子
爱德华六世,亨利八世的小儿子
琴·格蕾郡主,亨利七世外孙女的女儿
在位只有九天,一般不算作英国女王
玛丽一世,爱德华六世同父异母的姐姐
伊莉莎白一世,玛丽一世同父异母的妹妹

宗教冲突与清教徒革命

工业革命
18世纪末期和19世纪初期,农业社会被广泛地转化为科技化和机械化的工业社会,这次重大的变革被称为工业革命。

非常多的农业生产者转移到了城市和邻近城市的郊区进行大规模的集中式生产,以蒸汽动力为基础的新技术使得经济规模扩大而得到节约和增加单个工人生产量,从而使得传统的家庭式手工业被减少,其后的结果就是这些地区拥有很少的底层支持,使得婴儿死亡率(这一方面,很多以5,6岁学龄前儿童为主的主日学校拥有葬礼社,互相负责葬礼事务安排)、犯罪率和社会剥削大大增高。

这次工业化的变革对工人来说并不是完全无痛苦的,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的生活受到威胁。他们中的一部分常常进行和准备进行对工厂的破坏。这些破坏分子被称为“德勒分子”。对这些“德勒分子”历史也应该有不同看法,如E.P.汤普森。(E.P.Thompsom)

近代历史
汉诺威王朝(House of Hanover),是于1692-1866年间统治德国汉诺威地区和在1714-1901年间统治英国的王朝。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英王詹姆斯二世和其信奉天主教的后裔被逐离英国。詹姆斯信奉新教的女儿玛丽和安妮陆续继位,但不幸二人都驾崩后都无存活子嗣可继承王位。

在安妮女王长子夭折后,英国国会为避免英国王位再次落入天主教徒手上,通过1701王位继承法/1701嗣位法,规定: 若1689权利法案中所规定的继承人全部无子死亡后,王位由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孙女,汉诺威选帝侯夫人苏菲亚和她的新教后代继承。

这部法律,令当时在英国王位继承序列头50名的王室成员都失去王位继承权。虽然,法案导致数次因王位争端而起的冲突,但位于王位继承序列第52名的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George I),最终于1714年继位为大不列颠国王及爱尔兰国王,直至1727年驾崩。而大不列颠王国和爱尔兰王国于1801年合并,组成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温莎王朝(The House of Windsor),自1917年统治英国和其海外领地的家族,其前身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而其家族实际姓氏为维丁(Wettin)。

王朝背景

温莎王朝的父系祖先为维丁家族,后来其中一个分支被分封到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国(即今日德国的图林根州),该分支便自此以国为王朝名,但保留维丁作为私人姓氏。

该分支的数码王子通过婚姻或获选多国国王,如葡萄牙、比利时和保加利亚国王等。1840年2月10日,英女王维多利亚和她的大表哥萨克森-科堡-哥达亲王阿尔伯特结婚,萨克森-科堡-哥达这个德国姓氏就此带入英国王室。

1901年1月22日,维多利亚女王驾崩,其长子继位为爱德华七世,爱德华成为第一位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的君主。

王朝之始———改朝换姓

1914年8月4日,英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但由于经历多年复杂的联姻,此时欧洲各国的君主,多是表兄弟的关系。而英国王室带有德国姓氏,更令英国人觉得不顺。为安抚民心,当时在位的英王乔治五世,在1917年7月17日颁布一道枢密院御令,宣布改将英国王室名和王室父系子裔私人姓氏,改为温莎。温莎一名来自温莎堡,是英国最古老的王宫之一,遽闻由英王征服者威廉一世选址奠基的。

重要事件

温莎王朝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两次皆成功令英国成为战胜国。而另一方面,英殖民帝国在二战后迅速瓦解,殖民地陆续宣布独立,令英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大不如前,陆续失去爱尔兰国王和印度皇帝等称号。

但通过各种妥协方式,令英国在前殖民地区的影响力依然举足轻重。这些妥协包括成立英联邦,和允许一些国家独立自主,但仍奉英王为国家元首。直至今天,仍有15个国家奉英王为国家元首,其中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等,令英王至今依然为名义上统治最大面积领土的君主。
第3个回答  2009-03-02
英格兰王国
英格兰王国(英语:Kingdom of England,927年—1707年3月26日)是位于西欧的一个国家,在大不列颠岛的南方,包含了现今的英格兰与威尔士。皇室的首要居住地原本是位于汉普郡的温切斯特(Winchester),但伦敦和格洛斯特被授予同样的地位 - 特别是伦敦,从12世纪初开始已成为「事实上」的首都。伦敦成为王国的首都直至1707年(参见1707年联合法案),并继续保持英格兰首要城市的地位。该市亦是大不列颠王国(1707年–1801年)和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801年–1922年)的首都。今日仍然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的首都。
英国的现任君主,伊丽莎白二世,是英格兰国王及女王的现任继承人。英格兰女王(及国王)的头衔其实自1707年来已未被正式使用,但在法律上,这个被广泛使用的名称并不正确。她这个称号可以追溯至1千年前的威塞克斯国王称号。
历史
英格兰王国并没有正确的成立日期。英格兰王国可以追溯到七国时代,这七个小国家分别是肯特、东盎格利亚、诺森布里亚、麦西亚、埃塞克斯、苏塞克斯、与韦塞克斯。
在公元8世纪时期,威塞克斯王朝日渐兴盛,其统治权也渐渐的压过其它在英格兰的王国,这种情况则持续到公元9世纪。阿佛列大帝是第一位威塞克斯王朝的国王称呼自己为英格兰国王。他的儿子长者王爱德华在军事成就上超越他的父亲,在丹麦区(Danelaw)建立起自己的统治权。918年爱德华姊姊艾尔芙达的死,导致他919年从他的外甥女艾尔夫韦安中夺取了对麦西亚的统治权。927年中世纪早期英格兰的最后一个王国,诺森布里亚王国,被长者王爱德华的儿子,威塞克斯国王埃塞尔斯坦攻灭。埃塞尔斯坦是统治整个英格兰的第一人。他并不是法律上第一个英格兰国王,但事实上却是第一个。
英格兰仍旧保持着政治上的统一,然而,在公元10世纪末期,丹麦的维京人开始入侵英格兰王国。埃塞尔雷德二世在1002年下令屠杀所有在英格兰境内的丹麦人来作为响应。这只是引起了斯万一世和挪威的注意和战争行动。斯万一世于他余下的生命之中对英格兰筹划了四次全面入侵。1013年斯万被宣称为为英格兰国王,与埃塞尔雷德二世抗衡。斯万于1014年2月2日逝世。他的儿子克努特一世大帝继续对英格兰作战。埃塞尔雷德二世于1016年4月23日逝世。他的儿子爱德蒙二世很快就被克努特打败。克努特同意与爱德蒙共治英格兰,但很快后者于1016年11月30日逝世,令英格兰置于丹麦的统治下。丹麦王朝的统治直至1042年6月8日哈德克努特逝世为止。他是克努特一世大帝与埃塞尔雷德二世前妻,寡妇诺曼底的埃玛的儿子。哈德克努特没有自己的继承人,由埃塞尔雷德二世的儿子,他哥哥忏悔王爱德华继位。威塞克斯王朝复辟,英格兰王国再度独立。
1066年1月4日/1月5日时,忏悔王爱德华驾崩,他并没有留下任何子嗣,王位由他的内兄弟哈罗德二世继承。而忏悔王爱德华的表弟诺曼底公爵威廉立即宣称自己拥有王位继承权。威廉开始发动入侵英格兰并且在1066年9月28日在萨塞克斯地方登陆。哈洛德二世与他的军队在约克的史丹福德桥之战获得胜利(1066年9月25日)。他们行军穿过整个英格兰来对抗诺曼底公国的入侵,两军在黑斯廷斯战役取得了重要的结果(1066年10月14日)。哈洛德二世不幸兵败阵亡,而威廉获得最后的胜利。威廉并没有计划将王国与诺曼底公国合并一起。不过身为诺曼底公爵,威廉仍然缺乏对法王腓力一世有效忠之心。独立的英格兰王国可以让他的统治不受到干扰,他在1066年12月25日加冕为英格兰国王。
第4个回答  2009-03-02
在英国议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门口,竖立着英格兰国王理查一世的铜像,戴盔披甲,骑着高头大马,挥剑直指青天,看上去英武不凡,被人称为英国议会大厦的保护神。不过,如果你走近铜像的基座,就会惊讶地发现,即使你懂英文,也看不懂这位“保护神”的基座上镌刻的称号。问问旁边的警卫,他们会微笑地告诉你,那上面写的是法语,意思是“狮心王”。

原来,这位被称为“狮心王 ”的英格兰国王竟然是不会讲英语的。理查一世是金雀花王朝的第二位君主,当时,他的王国的主要疆域是在法国,包含了今天法国的大部分地区;在英国,他也只统治英格兰地区,苏格兰和威尔士当年并不在他的治下。理查在位10年,却只在英格兰呆了6个月,因此,这位国王一生不说英语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于过分地热中于参加第三次十字军东侵,理查一世在他的领地上为东侵募捐征兵,急迫到了横征暴敛的地步。理查有一句名言:“如果我能找到一个买主,我可以把伦敦卖掉。”按照历史记载,他的经济政策几乎把英格兰搞垮,东侵以失败告终,但理查本人却因为在一次战役中打败了“基督徒世界最大的敌人”———阿拉伯的撒拉丁而一举成名。据记载,理查在与撒拉丁交战时英勇无比,身为国王,他亲自杀入敌方阵营,连自己的坐骑都在激战中被砍死了。撒拉丁被迫撤退,还送给理查两匹骏马表示对他的钦佩。

至于理查为什么被称为“狮心王”,则来自于一段集英雄、美人等传奇要素为一体的传说。

据称在东侵返回的路上,理查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扣押,以索取赎金。不料,亨利六世的妹妹爱上了理查。一次,他们在幽会时被捉获,亨利六世十分生气,但他无法因为这个原因而处死一个国王,于是他让人将一头狮子放进了狱中,但没有放食物,希望饥饿的狮子吃掉理查。当狮子张开大嘴要吃理查的时候,理查却抢先一步,将手伸进狮子的咽喉,一直插入胸膛,将它的心脏掏了出来。然后他大摇大摆地走到宴会厅,将狮子心往盘子里一放,开始享用起来,把旁人吓得面无人色。此后再无人敢暗算他,“狮心王”的称号也就不胫而走。

在当年关押理查的古堡附近,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故事:在“狮心王”被关押的时候,忠实的英格兰宫廷歌手到处漫游,吹着英格兰的小调四处打探消息。有一天,国王在窗前听到了自己心爱的歌,知道是故人来了,便悄悄传递信号说明了自己的下落。

英格兰最终为理查支付了天文数字的赎金———英格兰因此而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困难,但在英国,从来没有人责难理查,反而为曾经拥有这样一位当时欧洲,甚至世界上最英勇的武士和最善战的国王而自豪。这也是最终英国议会决定在议会大厦外面建立他的雕像的原因。

不过,按照历史记载来看,英国议会门口这座戴盔披甲的“狮心王”雕像是有些不真实的,因为理查德一世以打仗不穿盔甲而著称,他当年若真是这样盔甲俱全地打仗,绝不至于42岁就死于外伤感染。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