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著的问题

阅读《水浒》《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汤姆·索亚历险记》。
举例说明其中一部名著的两个最突出的特点。
一定要说出两个特点并举例说明哦!这是我寒假作业。急~~~~~!!!!!!!!

解析《水浒传》的艺术特点2

二、在人物塑造上不仅表现了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成就,同时也体现着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书中的英雄人物,不仅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而且又是被高度理想化了的。作者从人民的理想出发,把他们的反抗精神和道德情操,提到很高的境界,并把自己强烈的爱憎感情熔铸在人物身上,使他们具有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浪漫主义的特征也表现在对人物本质特征或英雄行为的渲染和夸张上。如吴用的机智过人,李逵的赤胆忠心,以及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杨柳等夸张描写。因此说小说在人物塑造上非但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而且把两者结合起来,从而使《水浒传》成为我国小说史上两结合的创作方法运用得较好的作品。

试以武松为例做分析。武松在作者笔下是力和勇的化身,写他有超人的大力、大勇,是寄托反抗封建压迫的美好理想。景阳冈打虎,是《水浒传》中最精彩的章节之一,集中渲染的就是武松的力和勇。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曾经坏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吊睛白额大虫,作者显然作了艺术的夸张,是理想化的。但细读整个描写,却又并未脱离生活,而是写得入情入理,真实可信。

先写喝酒。在上冈之前,小说用了将近全节一半的篇幅来写武松在酒店里喝酒,写得很详细,不厌其烦。但是绝非闲笔,也不流于琐碎。因为,在作者的心中,写喝酒就是写打虎。而喝酒本身,就包含了现实和理想两种成分。那种一般人喝了两三碗就要醉倒的“三碗不过冈”、“出门倒”的好酒——“透瓶香”,武松却喝了十八碗而不曾倒,还同时吃了四斤熟牛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这就通过夸张的手法显露了武松的英雄本色。使读者不禁这样想:有如此这般酒量和食量的大汉子是有可能把老虎打死的。这是为写打老虎做准备的。这种描写当然是理想化的。另一方面,写喝酒又有他的现实根据。因为喝酒还可以壮胆、添力,一个人在喝了足量的酒以后,醉醺醺地,可以变得更加大胆和勇猛。同样爱喝酒的鲁智深就曾说过:“洒家一分酒只有一分本事,十分酒有十分气力。”连《儒林外史》中的范进的丈人胡屠户,要给女婿治“痰疯”,因为举人是文曲星下凡,不敢下手,还是喝了酒壮了胆子,才敢下手打那一个耳刮子。同样是喝酒,《三国演义》中的“温酒斩华雄”的那杯酒,关羽就不能喝,如果他端起一口气就喝光了,那就什么精彩也没有了;相反,《水浒传》中的武松在打老虎之前如果没有喝酒,或者虽然让他喝了却未让他喝足,那他就不能打死老虎。不喝酒就不能打虎,不喝酒就不能显示英雄本色。对比起来,同样的一件事,比如喝酒,不同的人,不同的条件,不同的情景,要做不同的艺术处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酒文化”之一,这难道不是有很深的现实意义吗?

三、《水浒传》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表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这是继承话本的传统而来的。话本是说给人听的,为了引起听众的兴趣,特别忌讳离开故事情节去对人物环境、外貌、心理等静止、冗长的描绘,而要求通过人物的具体行动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来揭示人物性格。当然,和宋元话本比较,无论人物环境的渲染,人物典型化的高度,表现手法的多样等方面,《水浒传》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比话本无意又大大进了一步。

四、小说中安排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情节。这些情节的成功,首先因为它们是经过精心提炼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节。作品是紧紧地围绕“官逼民反”这一条总线索来展开情节的。林冲等英雄被逼上梁山,到“智取生辰纲”、“花荣大闹清风寨”、“宋公明三打祝家庄”、“宋公明夜打曾头头市”等回目,不仅仅反映了起义由小到大的整个过程;而且也表现了起义斗争中那些如火如荼、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书中的情节也充分起了展示人物性格的作用。随着人物出场与行为,常出现一组组的情节,而每一组情节又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因此当一提到武松时,我们就会联想到“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刀光血影、震撼人心的场面。提到林冲时就会记起他“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风雪山神庙”等不幸的遭遇。其他如宋江、李逵鲁达等也莫不如此。

其次,小说的情节特色,还在于它的生动性、曲折性。写大小事件,都显得腾挪跌宕,变化多端。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中,先写林冲得悉陆谦追踪前来的消息后,勃然大怒,立即买把解腕尖刀去前街后巷寻找陆谦,但下面并未写陆谦的出场,反而写林冲因找不到他而“心放慢了”,,以后林冲又被调至草料场,得了个清闲差使,一场风波到此似乎是平静了下来了。但在一个风雪之夜,草场突然起火,点明了陆谦的诡计,紧跟着写林冲如何手忍陆谦。这样就收到了风云不测,波澜陡起的艺术效果。

五、《水浒传》的全部结构基本上是完整的,同时又是富有变化的。书中人物与情节的安排,主要是单线发展,每一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一环紧扣一环,互相勾连的。这种安排固然是由于继承了“话本”表现手法的特点,把一些主要人物和事件集中起来叙述;但更主要的还是为全书的内容所决定,即通过不同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道路来展示起义斗争的广阔画面的。小说结构的完整,还表现在开端、高潮和结局等安排的精心设计上。作品把高俅安排在开端,是为了突出“官逼民反”的意义。从英雄们个人反抗到排座次,逐步形成了起义的高潮,以后斗争走上了妥协投降的道路,终以“魂散蓼儿洼”的悲剧告终。从开始到结尾正是农民起义一般过程的真实反映。这里必须指出七十回后征田虎、王庆部分,显然是后人增添的,无论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是情节的处理,都与前面有很不一致的地方。

六、《水浒传》的语言成就也是极为突出的。由于它从话本发展而来的,因此先天就有口语化的特点。作者又在人民口语的基础上进行了巨大的艺术加工,使其成为优秀的文学语言。

1、《水浒传》的语言,在于明快、洗练。无论叙述事件或刻画人物,常常寥寥数笔,就能达到绘声绘色的境界,就能达到行神逼肖的地步。在“汴京城杨志买刀”一回中,对泼皮牛二的描写就是这样的。书中只写“只见远远地黑凛凛一条汉子,吃得半醉,一步一步颠撞将来”几句,便把牛二的凶行醉态非常形象地勾画出来。紧跟着在牛二与杨志论刀的一段简洁对话中,又把牛二百般刁难,撒泼耍赖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2、《水浒传》的语言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鲁智深打店小儿时,书上写到:“鲁达大怒,揸开五指,去那店小二脸上只一掌……”用“大怒”和“一掌”还不足以表现鲁达的愤怒,而用了一个“揸”字却把那种神韵和盘托出了。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一段描写更为精彩,作者用幽默、俏皮的语言,贴切的比喻,并通过郑屠夫的自身感受,把他被打的丑态表现得异常逼真,读来特别使人感到痛快。

3、《水浒传》中很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也是登峰造极,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富有很强的魅力。像李逵处见宋江一回对话固然非常精彩,就是一些次要人物的语言也表现得很出色。例如武松打虎后,遇见两个猎户,他们吃了一惊道:“你那人吃了惚律心,豹子肝,狮子腿,胆倒包着身躯,如何敢独自一人,昏黑将夜,又没器械,走过冈子来!不知你是人还是鬼?”这就非常切合猎户的身份和他们当时的心情。此外,像差拨语言的两面三刀,阎婆惜语言的刁钻泼辣,王婆语言的老练圆满,都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总之,家喻户晓的《水浒传》,用它特有的思想内容深受人民的喜爱及其广为流传,用它特有的艺术魅力,影响着后来的文学创作,特别是小说、戏剧、民间文艺等方面的影响更是不可非议的。在《说唐》、《杨家将》、《说岳》、《水浒后传》等小说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它的影响。戏剧方面的《宝剑记》、《义侠记》等都是有关水浒的踪迹。《水浒传》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特别是英雄人物的塑造方面,给予后人很好的启示。我们不得不说《水浒传》的确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