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田制度是在哪个朝代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的

如题所述

学田制度是在宋代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的。

学田制是指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由国家拨给或者学校自行购置一定数量的土地,作为学校的固定资产,学校将这些土地租佃给附近的农民耕种。

在中国封建社会教育发展史上,自汉代以来,教育经费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宋朝之前,未确立一种比较稳定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宋代在仁宗朝以后,逐步形成了一种以学田制为核心的多种形式、多种来源的教育经费筹措制度,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阻碍教育发展的经费问题,为宋代教育及其以后各朝各代教育经费问题解决提供了范例。

宋代最早由朝廷赐给府州学校学田,是在乾兴元年(1022年)十一月。叛国子监孙奭奏请朝廷赐给兖州州学学田10顷,“以为学粮”,得到朝廷允准。此后各地纷纷效仿。此举被认为是宋代学田制度的开端。

宋代中央官学得到赐田始于仁宗康定元年(1038年)。至此,学田也成为国子监太学的主要经济来源。

学田制度产生的必然性:

1、宋代历朝皇帝都奉行“右文”政策,实行尊孔崇儒的文治政策。对统治者来说,经地方府州学校普遍建立起来,不仅是标榜文治局面的象征,同时也是进一步加强对各地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控制的重要举措。因此,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经费问题,就产生了赐给学田这种形式。

2、宋代鉴于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经验教训,采取了强化皇权的措施,同时也将地方财权归中央统一掌控。宋代朝廷所赐的学田,绝大多数是地方政府名下的田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这是宋代强化皇权的一个特定现象的产物。

3、实施学田制以维护地方官学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宋代政府急于解决科举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弊端,即士子离籍冒贯的问题。宋代的科举规模不断扩大,士子离开本地去招考额比较多的地区投考,造成各种矛盾冲突。

因此,为了使科举考试和学校教育本地化、一体化,士子必须在本地区学校读书,科举考试也要通各地的官学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这就要求建立一个能够容纳大量学生寄读求学的遍布全国的学校网,而做到这一点,就要提供足够的养士教育经费。因此学田制产生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