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败亡之道。多言,贻害无穷。”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如题所述

傲,败亡之道。多言,贻害无穷。

咸丰八年,曾国藩给国荃的信中说:

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两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嚣讼,即多言也。历观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生。

曾国藩在这里指出了普通人的两大凶德和弱点:傲慢和话多。

某种程度上说,年轻的曾国藩犯过傲慢和多言的错误,但他都能在事后认真反省、改正,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人格。

所以曾国藩说的“凶德致败者”,是他从人生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宝贵训诫。

    傲,败亡之道。

人一旦有了傲的心,必然会在各个方面放松警惕,祸乱、失败也必然接踵而至。

傲是自取灭亡之道,所以古人说骄公必败。

在西方,莎士比亚也曾经说过:“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一个高傲的人,必然不能容忍别人,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

王阳明说,“故为子而傲,必不能孝;为弟而傲,必不能弟。”

一个自傲,傲慢的人是不会有什么人际关系、人脉的,不仅如此,他们可能连最起码的父母、夫妻、兄弟之间的关系都处理不好。

    多言,贻害无穷。


曾国藩的“戒多言”源于一件小事,当时他刚进入翰林院不久,正春风得意,一次在给父亲过生日时,对前来祝寿的好友郑小珊夸夸其谈,有些得意忘形,结果引起郑小珊反感,拂袖而去。

事后曾国藩后悔万分,他在日记里反思自己有三大错。

一是平常就自以为是;

二是嘴上说话没把门的,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三是明明说话得罪了人,还跟人强辩,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总结这三点,曾国藩说自己作为一个标准的儒家知识分子,连《礼记》里说的“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的道理都参不透,连语言这一关都过不了,还能成什么大事呢?

曾国藩一生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他不仅经常批评自己“每日言语之失,真是鬼蜮情状!”

也经常反问自己“言多谐谑,又不出自心中之诚”,这种言语习惯、个性缺点,“何时能拔此根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8
盛极必衰,这是一个定理。骄傲就是失败和消亡的开始,目中无人就会走上失败的道路。俗话说言多必有失,话太多百害而无一利,祸患无穷。
第2个回答  2020-11-08
我的理解是太骄傲自大,早晚会让你走上失败灭亡的道路,话太多,只会给自己留下无穷的祸端。
第3个回答  2020-11-06
就是骄兵必败,言多必失的意思,所以在历史上清朝才会被别国打的一塌糊涂,因为自己以为自己很强悍,而且少言多行这也是一个人该有的品质,因为祸从口出,不知道哪句话就会得罪别人。
第4个回答  2020-11-08
骄傲会让人迷失自己,看不清自己的真实水平,言多必失,说得多,错的多,学会静静的倾听是提升自我,反思自我的必要手段。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