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帝之清朝,为什么好皇帝不能造就一个好朝代?

如题所述

原因很多,一、长子生母身份低微,他们是子凭母贵,比如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二、长子早期夭折,比如道光帝的前三个儿子,直到第四子出生时,前面已经没有兄长了,所以也可以看做是道光的长子,也就是后来的咸丰;三、才智平庸,比如康熙的长子、雍正的长子(皇三子弘时,前两个也夭折)才智无法托国,所以有德者居之 。

清朝是最接近现代的一个封建皇朝,且有跟西方文化接触的长久历史,为何就是出不了一个具有全球国际视野而雄才大略的君主呢?这是有它的原因的。且听吾试着分析。

杰出的君主人物必须有相应的土壤环境培养,而有清一朝十三帝,刚好没有此种土壤。

1656年,刚刚入主中原不久的清廷接待了荷兰使团,此时的荷兰正在用低廉的运输贸易,蚕食着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全球霸权地位。

当时的清廷并没有意识到,来自遥远的西方人出现在中国意味着什么。清廷顺利接过大明的思维:除中原外,其余皆为化外蛮夷。所以面对荷兰使团,顺治帝集团只是以朝贡贸易的思维接待了他们。而荷兰使团想要的却是自由贸易。因此双方无法达成一致,而清廷的傲慢失去了对刚崛起西方的直接观察。

到了康熙年间,康熙的思想还算开明,在东北反击东侵的沙俄,并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后,康熙注意力有点放在西方国家身上了。康熙命令法国人巴多明一本把法国书籍——皮理的《人体解剖学》译成满文,并命名为《钦定格体全录》,他认真学习并用铜人对照。不但如此,他还设立宫中实验场,供西方传教士做西药实验。这是清廷统治者第一次接触认真西方文化。可惜后来康熙的这些举动被保守派大臣反对。遂没有坚持下来。


而康熙对张廷玉等汉人官员的大量运用,则更远离了西方文化。因为汉人官员皆是儒家思想知识分子,对西方的先进产品斥之为奇淫技巧。

雍正年代太短,死得太早,略过不提。

及至乾隆年间,1793年6月,依靠工业革命称霸全球的英国,派出马嘎尔尼使团进入北京。给乾隆帝贺寿,意图说服乾隆,开关通商。并献上了一些当时全球最先进科技产品:天体运行仪、臼炮、英国马车(有减震装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9
因为好皇帝虽然是九五至尊,但不是什么事情都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还有和一堆大臣共同讨论过才能决定。好皇帝未必就有好臣子,皇帝也不能事事亲力亲为,所以一人之力是没有办法造就一个好朝代的。
第2个回答  2020-11-09
这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局限性导致的,越到后期,这个体制越僵硬。
第3个回答  2020-11-08
封建王朝的兴盛到衰落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当这个朝代已经不适合当时的环境,如果制度依旧不改变,那只能是消亡。这个和皇帝是否勤政没有关系。
第4个回答  2020-11-10
因为虽然清朝的皇帝他们都很勤勉,而且个人能力都不错,但是由于当时的世界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形势的变化使得他们没有办法独善其身。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