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的母亲的典故

如题所述

陶母“截发筵宾”、“封坛退鲊”等典故被广为传颂,大家尊其为“贤母”。

陶侃的母亲湛氏,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良母。她以教子有方和宽厚待人称道于世。 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陶母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 

陶母湛氏 

陶母湛氏(243-318),是东晋名将陶侃(陶渊明之曾祖)的母亲,也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良母,以教子有方和宽厚待人称道于世。她与孟母、欧母、岳母齐名,一同被尊称为"四大贤母"。陶母"教子惜阴"、"截发易肴"、"送子三土"、"退鲊责儿"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基本简介

陶母湛氏出生于三国时期吴国的新淦县南市村(今江西省新干县金川镇)。湛氏名字无从查考。家境贫寒,父早丧。16岁那年,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嫁给了吴国扬武将军陶丹为妾。陶侃出世后,正当时局混乱,战事不断,随着三国归晋,陶丹的家道也因此而没落。作为吴国的旧臣陶丹也因此没有再出道。为了生计,举家从鄱阳迁往庐江郡浔阳县,不久陶丹便因病去世了。

陶丹离开人世后,生活重担全部落在湛氏肩上。失夫之痛与家道的没落,并没有使这位年轻柔弱女子却步。她带着重孝将丈夫的灵柩运回鄱阳老家安葬,然后挑起了培养和教育儿子的重担。

她日织麻、夜纺线,换回钱粮供儿子读书。她自己则节衣缩食,常常是一边劳作,一边伴读,一年四季的夜半,都能见到这孤儿寡母的瓦屋透出油灯的光亮。此外,陶母湛氏将劳作后的全部时间用来教育儿子。她认为,孩子的品格是从幼年就开始形成的,课子不严,教子不紧,将会贻误孩子的一生。她教育儿子爱惜光阴,崇尚勤劳。又教诫其子,务“使结交胜已”。

东晋元帝大兴元年(318),陶母湛氏病殁,终年75岁。她去世后,人们遵其遗嘱,将其葬于新淦县城十字街右(今新干县城金川镇十字街2号),享年75岁(其碑石珍藏在新干县博物馆)。她以贤良的秉性和教子的良方,在妇女界树立了一块永不褪色的丰碑,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 后人为纪念陶母教子惜阴苦读的精神,在湛氏故宅旁筑有陶侃读书台,其下为洗墨池。后又在读书台附近兴建了“惜阴书院”、“金川望江楼”。宋代名人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杨万里、文天祥,明代名人解缙等都到此游历并赋诗赞誉“陶母教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