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男孩》为什么能够在奥斯卡颁奖礼上脱颖而出?

如题所述

关灯拆电影,只读经典。每日一部爆款赏鉴,高效撸完电影节。

《月光男孩》在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摘取了最佳影片奖、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编剧本奖。相信大家应该对颁奖礼最后的乌龙还记忆犹新。

最佳影片是爱乐之城《月光男孩》

《月光男孩》是一部非常小众的电影,一是因为它的题材不常见,二是在黑人题材的电影当中,它属于处理得比较个人化的一部作品,

整部电影精致,细腻,镜头语言设计工整,它探究的是人物的内心世界,带有比较强的艺术感。

关灯特约,请勿转载

文/葛颖

影片一开场是一段非常快速的跟摄,穿着白衣服的黑人小男孩被同龄人追赶。他就是影片的主人公——奇伦(Chiron)。

奇伦慌不择路地躲进一间屋子,闯进了一个并不是他家的地方,他捂着耳朵表现得十分恐惧。


他把自己锁在小黑屋里。这其实是很多瘾君子吸毒的地方,他在地上捡到了吸毒用的针管。

导演从镜头语言上表示,从童年开始,奇伦的内心世界就是一个锁闭的小黑屋。

小黑屋钉在窗框上的薄木板直接被人拆下,强光投射进来,胡安破“窗”而入。原来胡安刚刚在街上目睹了奇伦被4、5个人追着跑的场景。

胡安是一个毒贩,他也是奇伦生命中第一个重要的人。

胡安走到室外的光亮中,他要奇伦从小黑屋出来。

他说:“出来吧,外面坏不到哪去”。

这个场面呈现出他们两人之间的人物关系。

胡安想把奇伦从锁闭的内心世界中拉出来,他闯入的不只是一间破烂的屋子,更是奇伦的内心世界,他为他带来了光亮。

胡安送奇伦回家,在车上,奇伦的状态和第一天完全不同,他把手伸出车窗外,模仿飞机起飞降落的动作。

这段舒展的手部动作,很像梁朝伟在《重庆森林》里的那段手势。

奇伦是单亲妈妈养大的。母亲是个瘾君子,情绪阴晴不定。好的时候对孩子非常好,但他大部分时间对孩子来讲是个噩梦。

母亲有男友,在家里,她房间粉色的暧昧灯光只属于她与男友,她关上门将奇伦隔离在自己的世界之外。

可想而知在奇伦的成长过程中经历过怎样的孤独。如果有父母足够的关爱,其实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是非常可塑的。

导演用色调差别来展示母子间的疏离和对峙。

因此胡安和胡安女友特蕾莎,变成了奇伦真正可以依靠的“父母”。

导演用一场教游泳的戏,把父亲教导儿子如何“混社会”具象化。

在迈阿密的海边,胡安像一个父亲一样手把手教奇伦游泳。

好好感受,你就在世界的中心。

这里的另一层隐喻是,海洋就像是人类社会,它可以把人浮起来,让人感到自由,在社会中畅游。

但它同时又是危险的,如果你泳技不佳,就有可能被海洋吞噬。

游完泳后两人坐在棕榈树下聊天。

一个素昧平生的毒贩在和一个孩子讲着他的往事,感叹着人生。

一个真的父亲都未必能做到这一点。所以奇伦真的对胡安满是依恋和崇拜。

胡安送奇伦回家,在家门口与他玩闹,给了他零花钱。拿了钱,这就是他们关系的改善,证明奇伦完全接纳了他。

回到家的奇伦烧了一桶热水,似乎要洗澡,但其实并不然。

他在怀念海洋,怀念和胡安漂流在海洋上的那种感觉。

另一方面,胡安给奇伦示范了怎样活得受人尊重甚至羡慕。

一是锻炼身体,让自己有强健的体格,另一方面就尽量用金子来装饰自己。

毒贩胡安开着好车,戴着金表,脖子上还挂着那么粗的金项链,车上还装饰着一个金色的皇冠。

然而胡安对奇伦再好,仍改变不了他是个毒贩的事实。

胡安将毒品贩给了奇伦的母亲,让母亲吸毒、不顾孩子,使家庭关系恶化,也使家庭经济条件恶化。

但是胡安又爱着这个女人的孩子奇伦,给了他缺失的父爱。

那么奇伦该怎么对待胡安?胡安到底是他家庭的罪人呢?还是拯救者?

这场奇伦和胡安的对话戏表明了奇伦对胡安的态度,也指涉整个影片的核心内容。

两个人先是在聊比较私密的话题。奇伦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和迷茫,同性恋是错的吗?同性恋是一种罪吗?

胡安是一个非常懂得对待孩子的一个成年人,他对同性恋问题是比较理性客观的。

然而对于孩子的疑问,大人也不是所有的都能回答。

日后奇伦也选择了和胡安相同的生存道路。在迈阿密这种比较差的黑人社区中,一个黑人好像唯有贩毒才能有一点经济条件。

影片中第二个对男主人公来说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他的竹马玩伴,凯文。也是日后纠缠他一生的伴侣。

童年时奇伦体格弱小,被其他男孩辱骂“死同性恋”,并且集体欺负他。但他被欺负了也不怎么还手,因此更加深了别人对他的“娘炮”印象。

只有凯文一个人例外,凯文跑上来主动关心奇伦。

两人最初的交往是从打架开始,凯文用激将法使奇伦建立了自信心。打完之后,两人的关系开始变得不同。

奇伦上高中后,身板依然高高瘦瘦,同学们甚至在课堂上公开嘲弄他是个同性恋,讽刺他“忘了换卫生巾”。

奇伦在这个时期更加孤独,他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牢笼之中。

而在这个时候,凯文又一次闯入了他的世界。一次在走廊相遇,凯文热情地和奇伦打招呼,并涛涛不绝地讲述着自己与几个姑娘的爱恨纠葛,似乎是在强调自己的异性恋身份。

奇伦受欺负后来到海边,恰巧凯文也来了。

两个月光男孩真的变成蓝色了。

这一段是两人互相交心的段落。

内敛真诚而又表里如一的奇伦,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性取向;而他身边的凯文,虽然对奇伦是有好感的,但一直把自己伪装成异性恋。

这是奇伦第一次和同性有亲密的肢体接触。

然而离开了这片两人独处的沙滩,在校园里,凯文为了自保,必须扮演一个异性恋,他不得不和其他人一样,参与殴打奇伦的集体行动。

一个360度的跟摄,展现了这段非常社会性的表演。在这样一个像拳击台的场子中,相恋的二人不得不进行比赛,这是非常残忍的。

中后景被软焦处理掉,开始强化二人灵魂的直视。奇伦表里如一不愿隐瞒,初恋情人凯文却要表演。

成年后,两人再次相遇,凯文已经结婚有了儿子,他仍然在伪装自己的同性恋身份。

奇伦虽然外表已经变得虎背熊腰,但是心里还是那么单纯、深情、和始终如一。

他终于沸腾起来,从内心深处掏出了这一句话。

在你之后我就没有碰过别的人了,你是唯一一个。

原来奇伦为自己的初恋情人凯文,从十几岁守身至今?!

虽然外表改变很多,但是他似乎仍然是当年那个脆弱的小男孩,依偎在爱人的怀里。

影片最后又回到了那片童年的大海,他终于完全地安定,找到了爱的归宿。

海洋、沙滩在这部影片中带有梦幻、天堂之感。

在奇伦的童年时期,他与胡安最重要的一场戏就是在沙滩上谈心,胡安又教会他游泳。

而奇伦青少年时期的情窦初开也是在沙滩上。

电影的片名叫《月光男孩》,源于片中胡安和小奇伦谈心时的一句台词。

在这月光下,黑人男孩们是蓝色的。

Blue这个词是多义的,既是蓝色的意思,也是忧郁的意思。


电影中有大量的蓝色调和蓝绿色调,配合不同的照度,营造了诗意的电影质感。

和母亲吵翻了的奇伦来到了胡安的家中。胡安家装饰感很强,整体明亮的色调营造了一种安心感。这个家成为了小小的奇伦和日后长大的奇伦一个蔽身处。

奇伦在高中被欺负后,回家把头浸入冰水中,镇痛脸上的伤口。整个画面处于绿色的色调中。此时的绿色指射迷惘和愤怒的情绪。

奇伦因为复仇袭击同学被警察带走,坐在警车里看向窗外一脸愧疚的凯文,这一眼是他们青少年时期的最后一眼。惨绿色的少年时代就此结束。

成年后的奇伦变得和胡安一样强壮强大。镜头又一次展现他把头浸在冰水中,但这个镜头色调呈蓝色,一种冷酷和冰冷的质感。

《月光男孩》赢下了奥斯卡的最佳影片,确实是有不输给《爱乐之城》的实力的。

排除政治、种族、同性恋的话题标签之外,《月光男孩》纯粹的人性表达,依然是非常动人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02

《月光男孩》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在颁发这个最佳影片的时候,奥斯卡可谓是闹出了最大的一个乌龙,先是颁给《爱乐之城》,《爱乐之城》的主创都兴致勃勃的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组织方却说弄错了,最佳影片获得者是《月光男孩》,真是一片哗然,接着是雷鸣般的掌声和尖叫声,《月光男孩》为什么能够在奥斯卡颁奖礼上脱颖而出呢?



《月光男孩》这部影片的题材是比较让人感到敏感的题材,影片中所体现一些真理可谓是令观众印象深刻,这部影片没有绚丽的场景,它更多的是在讲故事,讲一个看似平淡无奇却又十分值得我们去深讨的故事,有一种“以小博大、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月光男孩》中关于种族的问题讨论,也是旨在让人们看了这部影片后,可以减少这方面的一些歧视,影片在结构上采用了一系列的对比,特别是现实的的无奈在美景的衬托下显得尤为残酷,片中对于人物近距离的拍摄,显得更加的真实,让观众看了之后有一种空间感。



《月光男孩》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一个我们自己内心的醒悟,这部影片有点教育人的意味,说白了就是“救世主”,其实,这部影片的寓意还是比较好的,我认为就是想要告诉你“你就是你,一个不平凡的自己”。

第2个回答  2017-03-02

          第89届奥斯卡影片《月光男孩》(Moonlight)与《爱乐之城》(La La Land)这两部影片的定位是完全不在一个层次。前者是侧重于对美国整体社会现像的思考。后者则是侧重于对于人生的思考。


       《月光男孩》这部影片给人至少以三值得深思的地方。一是歧视对于童年的思考,二是毒品对于青年的思考,三是关于同性对于人生的思考。本片讲述男主角喀戎从孩童、少年、青年三个时期的成长之路,呈现出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心路历程和情感选择的影响。


         孩童时喀戎为了躲避追打欺负他的同学,躲进了一名毒枭胡安的家里,并与胡安和胡安的女友特蕾莎相结识,并在胡安的家里过夜,后由于母亲责备喀戎昨晚没有回家,喀戎于是去找胡安,并跟胡安在海水里学习游泳,胡安告诉他:月光下的黑人小孩看起来是蓝色的(这就是本片的片名的由来)。后来由于喀戎得知胡安卖毒品给自已的母亲后,离开了胡安。此处歧视对于童年的思考。

        少年时喀戎读中学时的一个晚上,喀戎在海滩遇上的凯文,并肩聊天的过程中两人产生感情并接了吻,在学校里,经常欺负喀戎的泰雷尔要跟凯文玩个游戏,迫使凯文被迫打了喀戎,之后喀戎也受到泰雷尔等人围殴,当喀戎决定从此不再继续懦弱下去后,在课堂上用椅子砸伤泰雷尔。而被关押在少管所结束了整个少年时期。此处毒品对于青年的思考。

         成年后喀戎成了当地很有势力的一名毒枭,在戒毒所内见到母亲,母亲对于曾经所犯下的错,忏悔过无数次,随着母子二人拥抱在了一起后喀戎化解了对母亲心结。之后喀戎来到餐馆找到了凯文,并与凯文回家后,喀戎告诉凯文他是唯一碰过他的男人,两个依偎在一起,本片结束。此处着重于同性对于人生的思考。

第3个回答  2017-03-07

如果真爱有颜色,那么一定是蓝色

不去谈剧情,不去谈奥斯卡,也不去谈什么政治正确。

只想聊一下《月光男孩》的摄影,干净纯粹有想法。

电影分三段式,第一段日场和夜场是8:2,第二段是5:5,第三段变成2:8。

在仅有的日场戏里为了体现迈阿密阳光的刺眼,甚至很多影像是过曝的。

 

电影通篇是运动镜头,一直手持,连推拉摇移都少的可怜。

只有在三次出现和解的关键段落,变成了固定镜头。分别是与毒贩在海边,月光下打飞机,以及与初恋男友重逢。

 

跟人的手持摄影,一方面呈现出不安的状态,另一方面相当于一个视角。

这在第一段海水里受洗特别明显,摄影机几乎与水面持平,浸入感和拟人感特别强。

而在手淫结束后开车回家,镜头一直在后面,有一种偷窥感,呈现出这段感情的禁忌性。

 

当然,电影最重要的的是色调对叙事的帮助。

在这部片子里蓝色可以被解读为冲突和伤害的代表。

小男孩被霸凌时背着蓝书包,妈妈在抢钱的时候穿着蓝衣服,初恋大打出手时穿着蓝衣服,当他决定要复仇时还是穿着一件蓝衣服,蓝色的母题贯穿到他的一生。

第三段里,母子和解的色调渐变非常关键,男主对母亲怨念很深时头发肤色是蓝色的,在和解的过程中蓝色慢慢变成了黑色。

 

这个电影是浅景深背景虚焦,消除纪实感的同时营造一种梦幻的感觉,最重要的是区隔主角和环境。

这很容易联想到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无限贴近人物本身,显示出个体的孤独与格格不入。

这才配称得上是电影,即使没有台词也依旧可以用影像来叙事。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