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唇亡齿寒,为何吴国对蜀国的灭亡坐视不管呢?

为何吴国对蜀国的灭亡坐视不管呢?吴国怎么会笨到舍弃自己唯一的盟友呢?是吴军太过无能还是另有打算?

三国时期,魏国独大,吴国和蜀国也只能以联盟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共同商讨如何去对付魏国。可是后来,魏国攻打蜀国的时候,吴国为什么坐视不管呢?其实,并非是不想救,而是吴国实在是有心无力。

前期的时候,魏国就已经在三国之中站稳了脚跟,吴蜀两国联盟,唇齿相依,相互抱团取暖。事实上,吴蜀两国确实也就只能在一起取取暖了,根本干不了别的事情,更不要说去攻打魏国了。

当时,魏国的策略是先稳定内部,其它国家能拖就拖,能不理就不理,但是吴蜀两国却是再也坐不住了。因为魏国一旦变得更加强大的话,那吴蜀两国就只有灭国这一条路可走了。所以,便出现了吴蜀两国主动去挑衅魏国的画面。面对吴蜀两国的挑衅,魏国依然不为所动,不是魏国仁慈,而是他们在养精畜锐,等时机成熟之后再一举拿下。

终于,魏国等到了这个时机,决定出兵灭蜀。在魏国强势的攻击下,蜀国很快便支撑不下去了。后来,刘禅主动投降,蜀国便就此灭亡了。相信,很多人应该都想知道在魏国攻打蜀国的时候,吴国究竟在做些什么。原来在那时,吴国已经开始内乱,根本无暇顾及蜀国。内部矛盾的激起,使吴国上下人心惶惶,本来应该去求助蜀国的时候,却已经是有心无力了。

吴国没能成功对蜀国进行救援,无疑是把自己往覆灭的道路上又推了一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并没有坐视不理,相反它还做了一些准备,甚至都已经派兵去救护蜀国了。可是蜀国灭亡的太快了。根据记载,大军开往边境,蜀国立马向吴国求救。吴国见到此情形,知道蜀国有灭国的危险,丝毫不敢怠慢,立马派兵紧急支援蜀国。

当时吴国想到了三个对策。第一,大将军率军魏国南方的重镇,以围魏救赵这个计谋迫使魏军回去支援。第二,另外派人前往南郡商议,由永安方向进入蜀国救援。第三,另外几个将军由汗水进入汉中救援。可以说吴国在救援蜀国这件事情上已经倾尽全力了,可还是没有达到任何效果。

吴国刚刚部署好的时候就传来了蜀国投降魏国的消息,蜀国居然只撑了短短的三个月就宣告灭亡。并不是的救援不给力,实在是蜀国的这个猪队友太不争气,走向灭亡的脚步实在是迈的太快了。

最终公元263年8月,魏国兵分三路,总共大军18万发起了灭蜀国的战役。蜀国将士在的带领下奋勇反击,然而最终没有抵挡得住魏国的军队。蜀国,就此灭亡。

我们再来看一下其他的势力在干什么,当时的南中四郡有不少的兵力,但是这些南方部落却没有派军支援蜀国。在强大的时候,南方各族迫于它的实力不得不臣服,但是当它的实力比不了从前的时候,那些势力就不会进行援助了。

蜀汉即将灭亡的时候,大后方的南方各族居然坐视不管,而吴国居然还能派兵驰援,只可惜蜀国灭亡的太快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18

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家,说魏国最强。吴蜀联盟共同对抗曹魏。公元263年,曹魏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人率二十万大军进攻蜀汉,蜀汉不能抵挡,后主刘禅在成都投降,年底,蜀汉灭亡。很多人就想知道,作为蜀国的联盟吴国到底在干什么?难道吴国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吗?其实蜀汉灭亡之前,吴国是尽了全力救蜀汉的。


据记载《三国志·三嗣主传》:冬十月,蜀以魏见伐来告。......甲申,使大将军丁奉督诸军向魏寿春,将军留平别诣施绩於南郡,议兵所向,将军丁封、孙异如沔中,皆救蜀。蜀主刘禅降魏问至,然后罢。这段记载说的很清楚,蜀汉向吴国求救,如果还派遣老将丁奉兵出寿春打算来个“围魏救赵”,又派留平前往荆州商议从永安入川,而且还派丁奉、孙异从汉水入汉中救援。

从这样的部署来看,吴国该做的也都做了。吴国动用了他们可以动用的力量,用最可能的办法、途径试图救援蜀汉,最终结果我们都看到了蜀汉后主刘禅降魏!然后再也没有然后了。


有人就在想如果吴国能入川救援蜀国,两国合兵魏军未必能灭掉蜀汉。甚至还有可能会把曹魏军团灭在四川山中,到底是不是吴国故意来迟呢。答案是肯定的,吴国未能及时救援蜀汉,其原因就是不能怪吴国动作太慢。只能怪蜀汉灭亡太快,蜀汉的求救信号是十月份到达吴国,十一月后主刘禅就举国降魏了。

想想看在古代那种调兵遣将的速度,再加上属地崇山峻岭行军困难。蜀国给吴国留的时间实在太短了!而且吴国也用了围魏救赵的方法,奈何蜀汉君臣秒投你没办法!假如姜维能在汉中或者沓中挡住魏军至少一路人马(魏军三路伐蜀),就可以为蜀汉争取时间,东吴的援军就有可能到达。


姜维将钟会大军阻挡在剑阁,却没想到邓艾从景谷道偷渡,进兵至绵竹,杀败诸葛瞻,刘禅一方面调阎宇支援成都,一方面召集大臣商议。谯周力排众议,劝刘禅投降。后来姜维还企图借钟会之手复国,可惜计划泄露,姜维、邓艾、钟会全部被杀,自此,蜀汉彻底灭亡。

第3个回答  2020-09-19

怎么可能会管呢,吴国甚至都巴不得蜀国灭亡,哪里会去管这种事情,关羽是被谁偷袭致死的难道还要我再重申一遍吗,明明两国结盟状态,却直接打破结盟,背刺盟友,就这种水平,哪里会想那么远。

 

吴国就是逊啦,懂什么战术啊,仁义啊,孙权就是弱啦,孙十万打合肥怎么都打不下来,一有机会背刺,立马背刺了关二爷,还沾沾自喜的把关羽人头送给曹操,还想让蜀国以为是曹操指示的。

 

孙十万是真的以为刘备跟他一样蠢吗,整个三国,就吴国是最不成器的,如果三国时期没有了蜀国,整个三国时期的重要意义,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直接消失殆尽,也就曹操还有点能看的东西,不过也就相当于朱温之流。

 

至于孙十万?人们根本不会记得他是谁,像孙十万这种水平的,历史上太多了,历史记不住太多平庸的人,孙十万就是耀眼的三国时代一个平庸的人。

 

所以说这样的吴国,怎么可能会对蜀国的灭亡有所帮助呢,他们背刺你都来不及,还能来帮你,那可是真的想太多了。

 

然后吴国那个时候的势力也是不行了,原本两国结盟,才能勉强抗衡魏国,上来背刺蜀国,关羽直接败走麦城,荆州沦陷,孙十万还没打下合肥,这样的两国打不过魏国,那不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吗。

 

吴国的实力在三国中属于最弱的,虽然纸面实力略高于蜀国,但真要打起来,根本不是蜀国的对手,更不是魏国的对手。

 

哪有什么唇亡齿寒,大家就算是真的一时结盟,那也是打算结盟之后还要继续拼杀的,又不是现实中的好兄弟,只是因为利益关系流动的关系罢了,根本没有什么唇亡齿寒一说。

第4个回答  2020-09-19

蜀国并没有坐视不管,而是展开了对策,面对魏国对于蜀国的攻打,吴国第一时间想到了三个对策。因为吴国清楚如果不去救蜀国,那么蜀国一灭魏国的下一个目标一定是吴国,而魏国的实力强大,又岂是吴国可以抵挡的?所以在救蜀国这一件事上吴国尽心尽力,毕竟蜀国是盟友。

可惜吴国的准备并不万全,据说当时吴国派了丁封和孙异带领大部队从水路出发,前去蜀国增援。可是从这儿到蜀国路途太长了,而且走水路肯定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没想到他们一路前去蜀国,可是到了半路突然发生了一件事,那就是刘禅向魏国投降了!对方都投降了那还打什么?所以吴国的救援还没有开始就用不上了。

这一切都怪刘禅不争气,他投靠了魏国之后就被当做了人质带了回去,魏国还好吃好喝招待他,让他过着神仙日子,才有了‘乐不思蜀’。而吴军当时听到了这个消息,觉得就算救了蜀国又如何,碰到刘禅这样的猪队友唯恐被他拖下水,还不如不救。于是吴军就改变了战略,以救援之名偷袭了罗宪。

罗宪驻守的地方是永安,他也算一个硬骨头,面对吴军的袭击是怒火难平,虽然一开始打赢了,可哪里敌得过一而再再而三的攻打。他抱着宁死不便宜吴国的想法向魏国求援,而吴军看到他这样做就被吓退了。蜀国灭亡后,吴国的命运已经注定了,不久之后就被魏国吞并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