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评价哪位大将时说: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

历史上谁真正能做到“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呢?

这是对蜀将姜维的评价。姜维心智聪明,被诸葛亮认定为自己在军事方面的继承人,可惜,姜维最后结局不好。要说历史上,还真的有这样的人才。比如说,唐太宗李世民、唐后期的武将郭子仪,还有三国时期的曹操。这些人都可谓是文武双全。

李世民是李渊的儿子。当年李渊攻打隋朝的时候,李世民就是他帐下的得力武将。可以说,李唐能打败隋朝,李世民起码占百分之五十的功劳。随后,李世民登基,大力改革,裁剪机构、推广惠民政策,选拨有用官员。而且,在治理政务上,李世民能听进去朝臣的规劝,那时他旗下真是文臣武将如云。李世民为大唐后期的繁华垫定了基础。

唐朝后期的名将郭子仪,这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郭子仪是武状元出身,功夫了得。在平叛安史之乱里,郭子仪也是出了大力气,这就证明郭子仪在军事上有着很高的天赋。令人佩服的是,明明是武将出身,后面居然能当上宰相。要知道,过去文武界限很明显,而且宰相还是文臣之首。况且,人家郭子仪还是两次出任宰相,可见处理政事上,肯定很有手段。

虽然后人对曹操的评价不能统一,但是我认为曹操也算是文武兼备的了不起人物。官渡之战里面,以少胜多的确立了自己在三国的地位。在治理政务上,虽然把持着汉献帝,但是人曹操管理朝堂不也管的很好么?而且曹操留下的那些著名诗篇,也可以看出曹操是个有大志向的人,曹操对后来曹魏政权的建立来说,是地基般的存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这个人就是姜维,这句话在《三国演义》中是诸葛亮送给姜维的诗,在作者眼中,诸葛亮是把姜维当作自己的接班人来看待的,所以对他寄予厚望,从来不掩饰地夸奖他,说他非常懂得治国的方法,能够让老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而且武功高强,还能够代领军队保家卫国,是一个可以担当重任的人,也是唯一能接替他的人。

其实小说中对于姜维的描写也是非常多的,据记载,姜维小时候父亲就战死沙场,从小他是和母亲一起相依为命,当时姜维非常欣赏儒家大师郑玄,后来郑玄就把他收做小弟子,让他在身边做一些关于文案书写的工作,姜维当时做得非常认真,没过多久朝廷开始大量招聘官员,姜维考上了,做了一个地方小官,后来因为父亲的缘故被调到军事处工作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诸葛亮,当时他是去投靠诸葛亮的,但是看到城门紧闭他心中非常失望,后来诸葛亮出门迎接让他留在身边工作,时间长了诸葛亮就越来越欣赏他,觉得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做事小心细致,其它人都比不上他,当时诸葛亮身边的亲信做错事,让姜维能够得到诸葛亮的重用。

不不过后来姜维还是战死了,其实在三国时期这样一个战乱纷飞的时代里,姜维还能刻苦学习,谨慎做事已经非常难得了,看到这样的人也难怪诸葛亮会开口夸赞他。

第2个回答  2020-09-19

“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是诸葛亮对姜维的评价。诸葛亮收服姜维以后,如获至宝,亲自收姜维做自己的亲传弟子,几乎将自己的毕生学识都毫不吝啬地传授给了姜维。姜维也很给力,并没有辜负诸葛亮的厚望,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姜维也是后期蜀国的顶梁柱,是一个文武兼备的大将。多次与魏国名将邓艾,郭淮等交手。

早期姜维是魏国的将领,与尹赏、马遵等镇守天水。诸葛亮大军到来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于是马遵等人随郭淮连夜逃往上邽,将姜维丢下。城门早已关闭,姜维进不了城,又逃亡冀州。冀州太守也不愿意让姜维进城,走投无路的姜维只能投降于诸葛亮。

后来在街亭失守以后,诸葛亮率领大军回蜀,导致姜维与其母亲分开了。当时母亲尚在冀县,写信给姜维让他回去。姜维回复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自古忠孝难两全,姜维在大是大非面前,舍小家顾大家,不得不令人钦佩。

后来后主刘禅在主力尚在的情况下开门投降,姜维却并没有放弃。姜维一直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假意投降钟会,并且成功的策反了钟会,借钟会之手杀了魏将邓艾等人。虽然最后计划暴露了,钟会与姜维被杀害了。但当时的魏国士兵将姜维的肚子抛开,发现姜维的胆子想斗一样大,这也是胆大如斗的来历。

第3个回答  2019-08-08
这是对姜维的评价。诸葛亮对姜维这个接班人寄予厚望,他不吝惜赞美之词,称他不但懂得治理国政能之道,能够安抚黎民百姓,还能带兵打仗,掌握乾坤发展大势。
第4个回答  2019-08-08
"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这是诸葛亮评价姜维的佳句,姜维的聪明才智的确配得上这种话。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