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找一下这段文言文翻译

《北史·列传卷三十八》 “《春秋》之义,不幸而失,宁僭不滥。僭则失罪人,滥则害善人。今议者不忍罪奸吏,使出入纵情,令君子小人,薰莸不别,岂所谓赏善罚恶,殷勤隐恤者也?”

辛雄,他的字是世宾,他是陇西狄道人。他的父亲名字辛畅,曾做过汝南及乡郡二郡的太守。辛雄从小就很孝顺父母,他父亲死时,他悲伤过度,以至于别人几乎认不出他来。清河郡人王怿当司空时,曾任命他为左曹这个官职。王怿升迁为司徒时,辛雄仍然当左曹。辛雄平时做事很正直用心,并且对政事很熟悉,经过他的政事,众人都很佩服。王怿经常跟别人说:“辛雄断过的案子,从来没有人争执过。”辛雄做人就是这样。他先后做过尚书驾部、三公郎等官。当时正值淘汰郎官的时候,淘汰的结果,只有辛雄和羊深等八人被留下来,其余的人都被遣送回去。
当初,廷尉少卿袁翻认为犯罪的人,经常以恩情等到处找关系,希望能减轻罪行,这些行为导致案件枉直很难查明。所以袁翻上奏,认为所有有风闻的案件,都按照有罪来论处。(即如果你住的地方发生案件,你附近的人都认为你有罪,你就有罪)。这样的结果是所有的案件不论冤枉与否,涉及案件的人都进了监狱。然而又不去审理。所以皇帝下诏书令门下省、尚书、廷尉商议这件事。辛雄说:“按照《春秋》之义,不幸有小过错,宁肯放过,不要到处捉人。到处捉人会把好人也捉了。现在讨论这件事的人不去怪罪奸吏,使奸吏能得以纵情犯罪。使到君子与小人不能区分。这难道就是赏善罚恶吗?这就是鼓励勤劳,抚恤人民吗?古代的人唯恐自己不能清楚地理清案件,我还没听过有明知有冤但是不去审理的。”当时正值盗贼群起,南方的外寇侵入国境,而且山蛮作乱的时期,孝明帝想亲自去征讨。以荆州为先期目的。下诏令辛雄为行台左丞,和临淮王彧(彧是人名,估计是下文的议,是一军的军团长)向东赶赴叶城;别将裴衍向西打通鸦路。裴衍稽留原地没有跟进,议的大军已经到达汝滨。恰逢北沟那边发来求救信。议认为那个地方不属他管,不想去救。辛雄对他说:“大王您指挥大军在外,看见有利于我军就应该顺从,看见可以进攻的就应该进攻,怎么可以以不属于自己管为籍口不去管呢?”王彧怕事后有失职,向辛雄索要救北沟的兵符。辛雄认为皇帝的车驾将要亲征,蛮夷反叛者必然心中震动,政府军乘着他们离心的时候前去征讨,必然是攻无不破,战无不胜。所以就把兵符发给王彧,命令他快速出击。贼众听说王彧来救,果然都自己跑了。辛雄在军中上疏给皇帝,里面说到:“凡是人面临对方坚固阵势还能够勇猛精进,忘掉自身安危,用自己的身体去抵挡白刃不露出害怕的。第一是想得到荣耀的名誉,第二是想得到重赏。第三是因为畏惧军队严格的纪录。第四是避祸难(古代打仗,经常招募死囚为敢死队,如果立功则赦免其罪,而且记功赏赐,第四种即指犯大罪的人或者可以解释为另一种看法,即保家卫国,希望保护自己的家园。)。如果不是这几个原因,即使是圣王在位,也不能够劝他的臣下去死,慈祥的父亲不能严厉得命他的儿子去死。圣明的皇帝深深地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凡是有战功的,必然加以赏赐,凡是有过错的,必然加以惩罚。这样做就使到不论是亲疏或者贵贱,胆小者或是勇士,贤明者或是愚笨者,听到钟鼓的声音,看旍旗的队列。都激动奋勇,竞相奔赴敌方。这难道是他们厌恶生在世上,希望早点死去吗?利处跟害处放在他们前面,即使他们不想去都做不到啊!自从秦陇叛乱,到今天已经几年了。蛮夷在左边扰乱人民日常生活,也有多年啦。凡是战事一起,在役的人多达数十万,但是这三个方面的军队,却是败多胜少。我深深思考他们失败的原因,是不能严明执行赏罚这两个原则啊!陛下您想要天下早日太平,怜悯征夫的勤劳憔悴,于是降下圣明的诏令,赏赐(指战功得到物质的奖励,但是对个人来说却无持续性)经常可以得到。但是兵将的勋劳,却历久得不到承认。逃亡的士卒,在家安享。这些使到有气节的士人,不能得到政府的荣誉,庸笨的人没有什么畏惧。进攻去击山贼,英勇战死了,得到的却是赊欠的赏赐;溃败逃散的,却身躯完好无甚罪过。这就是为什么军队看见敌人会逃跑,不肯拼死进攻啊!希望陛下能够重新思考,再发出圣明的诏书,重新考量赏罚,这样军威必然重振,盗贼的祸难可以消弭。我听说在必不得不已的时候,宁肯不食也不可无信。按照这个道理来推算,信义这个东西一刻也不能失去啊!(出自《论语》孔子答治国者以何为先)严明赏罚,对陛下来说是很容易的,但是尚且不能全面得到推行。攻击敌人,是战士认为很困难的,然而还让他们去死战,这样能说得通吗?”后来他还当了吏部郎中。
等到尔朱荣进入洛阳,河阴之难后,人人恐惧不安,辛雄潜伏逃窜,不出来当官。孝庄帝想要让辛雄当尚书,门下向他上奏说:“辛雄尚未露面,不知道他的生死。”孝庄帝说:“就算他死了,当上尚书对朝庭来说也没损失,如果他活着的话那不用他来当尚书岂不是很大损失了吗?”于是任命他当度支尚书。后来还在度支尚书的基础上兼任侍中、关西慰劳大使。在当上关西慰劳大使将要上任时,他上书请求准许五件事:一、所有以往亏欠太久的租调,希望能够免除不收。二、希望可以罢免对农事有影响的徭役,使人民生命得到保证。三、在征收税收时,能够区别对待,有钱的多收,没钱的少收。命令所属州郡严格检查,不得对所有地方,所有人员平等征收。四、每年都要兴兵,死亡了大批人员。有些是家中的父亲,有些是家中的儿子,这些人间惨剧还没完结,如果村中有遗存的老者,希望可以给他一个闲职(即国家养老),这样使活着的人能够快乐,死去的人也能安心。五、国家动乱到现在已经很久了,人民很少学习礼仪,如果州郡中有闺门内和穆相处,或者弟子孝悌非常突出的人,希望可以由政府加以表彰,立牌坊等光耀这些人的门闾。庄帝对这些都顺从了。并而特地下诏:如果有人年纪达到七十岁的,授予他县级干部待遇,如果达到八十岁的,授予郡级干部待遇。如果有九十岁的,再加四品将军的爵位。一百岁的加从三品将军的爵位。
永熙三年,辛雄兼任吏部尚书。当时近习专权,辛雄害怕遭到谗言,因而又潜匿。因为他不能守住正道,所以当时的人也经常嘲笑他。孝武帝南征,辛雄兼任左仆射,被授予留守京师的重任。永熙末年,兼任侍中。皇帝进入关右地区,齐神武帝到达洛阳,在永宁寺大集朝庭官员,责难辛雄及尚书崔孝芬、刘廞、杨机等人,并且说:“作为大臣侍奉皇上,应该在皇上有危难的时候匡救他。如果明知不对而不谏不争,皇帝出巡不陪同,没事的时候就忙着争宠,有危难的时候就逃窜,你作为大臣的志节在哪里呢?”于是就杀了辛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09
按照《春秋》之义,不幸有小过错,宁肯放过,不要到处捉人。到处捉人会把好人也捉了。现在讨论这件事的人不去怪罪奸吏,使奸吏能得以纵情犯罪。使到君子与小人不能区分。这难道就是赏善罚恶吗?这就是鼓励勤劳,抚恤人民吗? 恩 看仔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