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团长我的团

这部电视剧的剧情是怎样的,总觉得里面的人物神神兮兮,神经质的?

  《团长》不是一支“不抛弃,不放弃”的精英团队

  《团长》带你回到那个血脉贲张的年代

  2007年,《士兵突击》火爆大江南北,其原班人马没有停留在胜利的喜悦中,而是很快集结滇南小镇,开始打造《我的团长我的团》(以下简称《团长》)。历经172天的艰苦拍摄和两次重大意外事故的打击,2009年3月5日,《团长》终于首播。

  但“团长”没有“士兵”那么阳光灿烂一团和气,因为在抗战末期的云南边境,只有残忍的战争,溃逃的将士,血腥的死亡。这不是一支“不抛弃,不放弃”的精英团队,他们像一群小丑,卑微、无耻、无赖,但就是这样一群溃兵、人渣、炮灰,却在浴血奋战,保家卫国——我们多久没有看到真正的血性男儿了?更多的是,标榜纯爷们儿却扮女性取悦大众的小沈阳,风流成性令N多女人受伤的陈冠希,或者挥金如土却没有点真本事的所谓花样美男们……《团长》的出现,是娱乐至死中的永不妥协,是物欲横流中的精神求索。

  《团长》中人物众多,性格各异,而其中四人被兰晓龙称之为“妖孽”——孟烦了、龙文章、迷龙、虞啸卿。在该剧播出之际,本报对四位演员段奕宏、张译、张国强和邢佳栋进行了独家专访,他们将带你回到那个血脉贲张的年代,回到军人、爱情和死亡都那么不一样的年代。

  《团长》之角色篇 四大妖孽另类抗日

  你是《士兵突击》迷吗?你看过兰晓龙的原著吗?你迷恋段奕宏、张译这群纯爷们儿吗?《团长》风暴已经席卷全国,如果你不想在热火朝天的全民讨论中失去话语权,《团长》就是你非看不可的选择!因为——

  小丑军人成了主角

  我们看到的军人角色大都是英勇杀敌型、正义凛然款的,他们不会逃跑只会奋勇杀敌,如果你因此认为《团长》也是在简单、常规、主旋律化地讴歌“中国远征军”,那么你错了,《团长》不是一支“不抛弃,不放弃”的精英团队,他们就是一群溃兵、人渣、炮灰,卑微、无耻、无赖——但,这才是在极端环境里真正的军人吧?兰晓龙告诉我们:和平时期,我们需要“不抛弃,不放弃”,但在战争年代,只要活着就好!哪怕你用什么诡计付出什么代价!从这个角度说,《团长》会令正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中打拼的你深有体会。

  抗日战争不是一路凯歌的

  从小,我们就看《地雷战》《地道战》,印象中都是我方一路凯歌,小日本屡战屡败,还特别狼狈——但整整打了八年的抗日战争,我方怎可能毫发未损?《团长》让我们大吃一惊:跑、跑、跑,所有人就是在龙文章的率领下一直全面溃逃!偶尔取得个小胜利还是靠龙文章和一帮无赖兵坑蒙拐骗、装神弄鬼搞成的,更多的是死亡——你感到震惊,但如果兰晓龙为了讴歌“中国远征军”,写成《大决战》《血战台儿庄》那种,你会愿意看吗?

  鲜为人知的血泪史

  60多年前,国民党派出中国远征军协助缅甸抵抗日军的侵略,战斗异常激烈,我方损失惨重,这段“滇缅之战”其实是一段鲜为人知的血泪史,《团长》的横空出世,才让我们得以有机会窥见历史的真相。而且兰晓龙把滇缅最精彩的十场作战都浓缩进来了,必定是千钧一发,扣人心弦。

  很多影视剧总是不忍心让主人公一直“点儿背”,一些挫折之后必定就要安排点甜头给观众看,但《团长》偏不,它会在你绝望时告诉你其实还有更值得绝望的事等在后面,让你扼腕叹息却又欲罢不能。

  另类的英雄配美女

  《团长》的爱情戏份绝对不是主线,但也并非一带而过。战地里的爱情,本就凄美而深邃,更何况,这是一个有关鸡飞狗盗、泼皮耍辣的兵痞所拥有的爱,它更加让人笑中带泪,泪中还会滴着血。看完这部戏,也许女人会学着如何心疼身边的男人。

  军事发烧友惊艳的装备

  武器装备是《团长》重要的亮点,导演康洪雷说,这是一部拍给军事发烧友看的电视剧。剧中有大量各式武器,包括中正枪、三八步枪、九二机枪、歪把子机枪、柯尔特手枪等。还有九二式坦克、美式威尼斯吉普车、美军飞虎队C46运输机,以及两辆日式坦克,都是按1:1比例仿制的。其中C46运输机造价就要7万多,而坦克最便宜的一辆也要10万元左右。

  妖孽一:愤怒却无力的孟烦了(张译饰)

  背景:北平人,前期川军团副连长,后期川军团团长。

  性格:一个无可救药的怀疑主义者,自暴自弃,刻薄刁钻,用堕落的行径掩饰内心真实的想法,就像他的名字,本意是“烦恼都了结”,但没多少人理解,大老粗的战友们都喊他“烦啦”。

  内幕:四大“妖孽”中,张译的年龄最小,兵龄却最长,作为编剧兰晓龙的战友,他们的交情最深,个性也很相似。在《士兵突击》中他出演绝世好男人史今,到了《团长》,兰晓龙原意让他扮演懦弱无能的阿译,因此起名时借用了张译的小名,但当兰晓龙的剧本写到一半时,发现整个故事的叙述者“我”,即孟烦了非张译莫属。于是,后来兰晓龙将孟烦了的性格特质向张译靠拢,孟烦了最常用的小动作掰手指头就是照着张译的个人习惯而写的。

  史今招人喜欢的是对许三多这么榆木疙瘩的人都能“不抛弃,不放弃”,时刻细腻地关照、体贴别人,不抽烟,不喝酒,甚至充满了母性光辉。孟烦了不同,阴阳怪气,悲观厌世,但他真实。《团长》以孟烦了的视角看世界,所以他代表了观众的眼睛,他的所思所想,包括最龌龊、最见不得人的想法,观众都会看得一清二楚。

  张译:“与史今博爱的‘大’相比,孟烦了就像鲁迅先生说的,藏不住‘皮袍下的小’。但每个人都有‘小’,尤其孟烦了他有很强的文人情结,他细腻敏感,他的‘小’格外的多。他像一个愤青,他接受不了有损于祖国和人民的行为,他会愤怒。但他一个人又改变不了战局,眼看着国家在日寇铁蹄下节节败退,他剩下的只有愤怒了。他的可爱之处就是他在愤怒之下会口不择言,会说出很多损人不利己的话,但如果把这些外壳砸碎的话,我们依然能看到孟烦了跟史今一样,有一颗赤诚的爱国心。”

  妖孽二:不择手段活下去的龙文章(段奕宏饰)

  背景:籍贯不详,假冒团长,后升为川军团团长。

  性格:癫狂、狡黠、滑稽、虚伪、虚荣,不着边际,一个带着江湖气的兵痞。

  内幕:《士兵突击》中的袁朗被女性观众评为最想嫁的完美男人,段奕宏用洒脱不羁的表演征服了观众。“段版袁朗”也激发了兰晓龙的创作灵感,一挥而就写成了被视为“妖孽之首”的龙文章。《团长》拍摄结束后,导演康红雷称赞段奕宏:他是成长得最快,也最让人放心的一个。

  《士兵突击》里的袁朗是老A(特种兵)的灵魂人物,在一群“士兵”中显得极为跳跃,他狂放、自负、不近人情。但是,袁朗还不及龙文章的十分之一。龙文章走南闯北,诡计多端,行无定规,战无定法,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可以不把长官放在眼里,瞒天过海自封团长,也可以毫不脸红地从英国人那里骗吃骗喝骗给养,更敢于拿生命作赌注与日本人进行“玩笑式战争”。

  段奕宏:“龙文章会找到对待每一个人的手段和方式,这是他的生存法则。但正是他,唤醒了一群人麻木的心灵,让大家明白,国难当头,岂容坐视。他是在那个年代积极抗争的代表,民族的脊梁,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们国家早亡了,我们现在大概都用日语来交谈了。但同时他最在乎的是军人的尊严,对生命抱有极大的尊重,说出‘没有任何结果值得付出生命’。”

  妖孽三:得瑟又无赖的迷龙(张国强饰)

  背景:东北兵,突击队队长。

  性格:混世魔王,能作会耍。火爆外表和野蛮行为下有柔软的内心,为心爱之人可以随时献出生命。

  内幕:张国强是四个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典型的东北汉子,当过兵,为人敞亮、风趣,还爱耍宝——让人怀疑兰晓龙是根据他的个性创作的“迷龙”。

  张国强:“《士兵突击》里的高城,是高干子弟又是连长,总是激情万丈,高傲霸气。他看许三多那就是恨铁不成钢,所以没事就找许三多的茬,是和史今正好相反的残酷教育法。但他同时也像个孩子,有很可爱的性情。但《团长》里的迷龙,贼能得瑟哈?贼无赖哈?他热爱生活,是一个生命力极顽强的老兵油子,一个不停折腾自己,有着真性情的快活鬼。”

  背景:湖南籍,出场时是川军团团长,很快升为师长。

  性格:有理想有抱负,知人善任,但盛气凌人,不可一世,沾染某些不良的官场风气。

  内幕:邢佳栋本人身上的军人气质非常突出,但他却从未当过兵。他饰演的师长虞啸卿戏份不多,但每每会在关键时刻出现,与炮灰团的人不同,这是个类似美国西点学校的军官。龙文章与虞啸卿的对手戏极为精彩,“南天门之役”一场戏,二人之间剑拔弩张的对峙令人拍案叫绝,千万不可错过!

  邢佳栋:“《士兵突击》里的伍六一,是钢七连最生猛的兵,忠诚,坚强,对战友、对钢七连怀有深厚的情谊。《团长》中的虞啸卿,忠诚依旧,但作为师长,他没有跟炮灰团共进退同生死,他是那种为了胜利不惜代价的人。看到家国沦丧,溃不成军,他无力承担更无力挽救,越抗争越无奈。”

  《团长》之方言篇 残酷中的一点调侃

  剧中每一个场景都会听到两种以上的方言,有四个人就会有四种土话在调侃,有五个人就会有五种乡音在对骂。

  龙文章:八九种方言

  段奕宏是新疆人,自认在语言模仿能力上没有天分,为了掌握各地方言,段奕宏向《团长》剧组天南地北的人请教。因为剧组没有湖北人,段奕宏甚至打起了湖北某报社前去探班的记者的主意。但该记者并不是湖北本地人,于是便打电话给其湖北朋友从电话里录下台词放给段奕宏听……

  段奕宏:“龙文章只知道他出生在察哈尔和热河交界的一座小庙,从小流离颠沛。他会背60个地名,30多个地方小吃,说八九种方言,不仅是为了和别人交流,也是一种生存方式,这是他的聪明,也表现出他的传奇性。”

  孟烦了:老北平话、英语

  孟烦了是北平来的一介文人,而张译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学习北平话并非轻而易举,但他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语却令剧组所有人都快震趴下了。

  张译:“北平话和现在的北京话不一样,老北平土话发音时拐的地方特别多。我长这么大一直说东北话,《团长》开机之前专门找了老北平词典学习。片花里有一句‘您瞧我这条腿是为我自个儿烂的吗’,拍的时候情绪到了,就把东北腔喊出来了,这是我典型失败的一句话啊。”

  迷龙:东北话

  张国强算是捡了个大便宜,用家乡话就可以把一切台词搞定。怒江上与日本人对垒时“个人专场”的一场戏,更是精彩异常。

  张国强:“我削你啊,整死你啊,这群瘪犊子玩意儿啊,干啥玩意儿啊,全是东北话。在戏里,我唱得太多了,京剧、评剧、黄梅戏、二人转。我是话剧演员出身,但也是梨园子弟,弟弟们都是评剧团的,也有唱二人转的,我就让他们唱完录在手机里,我一遍遍听,一遍遍跟着学。怒江那场戏,我唱评剧,翻跟头,扑通躺地上装死人,很多都是现场即兴表演的。”

  虞啸卿:普通话

  《团长》原著中虞啸卿是湖南人,邢佳栋却是土生土长的北方人。他与导演商议后决定,将虞的湖南话改成普通话。

  邢佳栋:“虞啸卿本人受过很精良的高等教育,他的很多语言都是白话文,俚语,从技术角度讲,如果用方言表现不是特别好,我一个北方人,非要说湖南话,不见得能给角色增色多少。”

  这些人从一开始就知道,他们的命运就是炮灰的命运,他们团的命运就是炮灰团的命运……

  别人把他们当炮灰,他们视自己为军人!

  《团长》之死亡篇 炮灰的宿命

  有战争的地方就有死亡,何况是炮灰团。他们活着不会有人重视,他们死了也不会有人记得。但《团长》中每一个“炮灰”的死亡都让人撕心裂肺。原著小说中除了孟烦了和虞啸卿之外,全部阵亡。电视剧中,导演康红雷也许没有让龙文章、迷龙、阿译去死,但郝兽医、豆饼、康丫……这些活蹦乱跳的人却一个个倒了下去。

  张译:“带给我震动最大的死亡是郝兽医的死。他像父亲一样心疼孟烦了,但孟不愿承认,嘴还损,终于有一天,在激烈的对骂中,孟骂郝是笨死的,无能死的。之后突然一颗炮弹就落在郝的头上。孟那种懊悔、伤心欲绝的心情至今让我非常纠结。”

  “还有豆饼的死。他像一个跑到大城市打工的农村孩子,没有人看得上他,但他自己很快乐。他在最惨烈的战斗中死了,就像出来串门的孩子,但比谁都串得远,再也没有回去。”

  段奕宏:“虽然军人总得有牺牲,但龙文章身边的兄弟一个个死去,令他濒临崩溃。他的内心就像气球吹到极限,一扎就破。‘没有任何结果值得付出生命’,这不仅仅指的是炮灰团,看完这部戏,每个人都会明白这句话的涵义。”

  张国强:“康丫的死让我很难过,他中枪后咳着血,特安静地躺着。郝兽医说‘我给你弄碗面吧’,可是等面端回来时他已经静静死去了。”

  邢佳栋:“一将功成万骨枯啊,对于师长虞啸卿这样的高级将领来说,手下的士兵成千上万,炮灰团每个炮灰的死似乎并不存在,他对生命个体的缺失是忽略不计的,他不在乎他的梦想要葬送多少个有梦想的炮灰——这是一种悲哀,战争的可恨就在于此。”

  《团长》之爱情篇 请女人给男人一个拥抱

  编剧兰晓龙告诉我们,《团长》要表达的一层涵义是,没有任何结果值得付出生命。另一层涵义则是,女人要多拥抱你身边的男人,它会让男人更温暖,给男人更大的力量。在《士兵突击》中兰晓龙没有安排一个女性角色,令人称奇;在《团长》中他描绘的两段爱情,却令人感怀。

  迷龙与上官戒慈:有冲动更有尊重

  迷龙与上官戒慈的爱情,是战争带来的伤口上开出的花。一身蛮力的他遇到温柔似水的她,便陷入了一往情深的漩涡,令他不惜触犯军法,以命相抵。

  张国强:“准确地说,他们之间不叫爱情,是吸引,是迷龙的一种欲望,当他第一眼看上她,就决定要保护她。上官戒慈站了一星期,每天重复的一句话是‘谁能葬了我公公,我就嫁给谁’,但没有人理会她。只有迷龙迈出了这一步,问她从哪来,叫什么名字,第三句话就是‘你能嫁给我吗?’他给死者做了一个极漂亮的棺材,这是生者能给死者最大的尊重。在那个年代,命都保不住了,迷龙却能有这样的举动,足见他是有真性情的。”

  孟烦了与小醉:美好但苦涩

  任何地方的爱情都比《团长》来得体面,孟烦了与小醉(土娼)的爱情很美好,但很苦涩。

  张译:“他们就像大浪之下的一粒沙,渺小孤单,没有根基,他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连生存都保障不了,又怎么可能紧紧抱在一起?我为他们的爱情而感动,但不敢说观众会感动到什么程

参考资料:http://amuse.nen.com.cn/73749759612944384/20090314/2540588.s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15
给你个全集的文字介绍

我的团长我的团全剧剧情分集介绍(1-45)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