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英雄的故事及其简介

除了花木兰

风光绮丽的江南水乡——浙江山阴(今绍兴),是清末爱国女杰秋瑾的
故乡。
秋瑾的家庭封建气味很浓。她的爷爷、爸爸都做过官,张嘴闭嘴离不开
封建礼教的陈词滥调。
秋瑾长到十四五岁时,就已有志有才,很喜欢看有关梁红玉、穆桂英等
女英雄的故事书,决心像她们那样为女子争光。
有一天,秋瑾的表姐妹随大人来玩,交谈起来,姐妹们都恨自己是个女
孩子,没地位,没自由,好像笼子里的小鸟。秋瑾越听越觉不平,愤愤地说:
“女子的聪明才智不一定比男子差,只是因为女子没有机会读书,缺乏独立
谋生的本领,依靠男人吃饭,才受欺侮。我们应该立志图强。”
这话不知怎的被秋瑾的父亲知道了。他面带愠色,把秋瑾叫到面前:“《女
诫》看了没有?记住了吗?”
“不但看了《女诫》,还看了《史记》、《汉书》。”秋瑾从容回答。
“嗯,看这么多书?‘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你忘了么?”
“可写《女诫》、编《汉书》的班昭就是女的啊!还有蔡文姬、谢道韫、
李清照,都是才女。如果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汉书》就编不成了。”
父亲没料到女儿竟敢当面顶他,正要大发脾气,一个女佣人进来说:“舅
老爷来了。”他起身一甩袖子,就急忙迎客去了。
秋瑾看着父亲的背影,不服气地小声嘀咕着:“不对就是不对,发脾气
能让人服吗?”

隋,唐

平阳公主

南北朝统一,但是乱世还没有结束,不久中国又一次陷入了大分裂的状态。这次分裂的时间很短,隋文帝的外甥李渊只用了7年时间就击败群雄,再一次统一了天下。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统天下,历史上只有汉高祖刘邦胜过李渊。但是汉高祖击败项羽,当上皇帝后,全国仍然动荡不休。汉高祖直到死前不久还在亲自镇压叛乱。而唐朝却不存在这个问题。之所以会这样,主要因为唐高祖李渊有一群杰出的儿女。这群儿女中功绩最大的就是太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三女儿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当然姓李。可是她的芳名叫什么,正史上却没有记载。中国的史书对待女子的态度至五代为之一变。五代以前,不论何种女子,史书上多半会留下她们的名字。除非像前秦的毛皇后那样由于前秦存在的时间极短,历史纪录未必完整而没有留下姓名的。但是到了宋朝以后,女子的姓名就不再公开纪录在史册中了。越是尊贵的女子越是如此。反而是所谓的“女贼”往往在史书上被直呼其名。纪录平阳公主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一作于后晋,一作于北宋,但无一记载平阳公主的名字和年龄。所以弄得后世写武侠小说的如黄易者只好给她胡乱起个名字叫李秀宁。

唐高祖李渊共有19个女儿,平阳公主排行老三。这19个女儿当然不可能都是一母所生。平阳公主的母亲是李渊的原配窦氏。也就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的母亲。说起这位窦氏,倒也是一位奇女子。

窦氏是京兆平陵(今陕西兴平)人,父亲窦毅是北周的八大元帅之一(窦毅官封上柱国。这个官名没有对应的现代官名。北周设八个柱国大将军统领全国官兵。勉强翻译可译为方面军司令。但是实际上这个官衔的荣誉性大于实际权力。所以和本朝开国时所封的元帅相仿。)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从小就很聪明,深受武帝喜爱,把她留在宫中当自己的女儿抚养。当时天下三分,北周是最弱小的一个。为了取得外援,武帝娶了一名突厥公主当皇后。但是武帝对这个政治婚姻很不满意,经常让突厥公主守空房。窦氏就经常劝说舅舅多忍耐,搞好和突厥的婚姻可以消除北方的威胁,全力对付南方的陈和东面的北齐。

不久,隋文帝杨坚篡夺北周皇位。窦氏恨恨地说:“我恨自己不是男子,无法为舅舅家扫除祸患。”吓得父亲赶紧捂住她的嘴:“不要胡说!这是灭门之罪!”不过窦毅由此认为自己的女儿不是等闲之辈,当然不能随便嫁人。于是到了女儿谈婚论嫁的年纪,就搞了个比武招亲的办法。当然,这个比武招亲可不是象武侠小说里那样摆个擂台让大家上去和窦氏对打。窦毅让人在大门上画了两只孔雀,有意招亲的必须在百步外射两箭。凡是两箭各射中一只孔雀眼睛的,就招为女婿。根据现在的正史记载,李渊是相当平庸的一个人。但是他别的好处没有,箭法倒是相当高超的。几十人来应试,只有李渊两箭都射中了。

窦氏嫁给李渊后成了他的贤内助。李渊的脸上皱纹多,隋炀帝便戏称李渊“阿婆”李渊回到家很不高兴。窦氏问清原因,马上安慰他:“这是吉兆啊,你做的是唐国公,唐和堂谐音,阿婆是一家之主也就是堂主啊。”当时,天子的金銮宝殿也叫做明堂。窦氏指的是李渊将来要做皇帝,取代隋炀帝。

由于长在宫廷,窦氏对宫廷政治颇多心得。李渊养了不少骏马,窦氏就劝他献给爱马的隋炀帝:“皇上喜欢鹰和马,您是知道的,现在应该把骏马献给皇上,不该自己留著,否则会招人诬陷。”李渊开始还舍不得他的骏马,后来真的被隋炀帝责问,才赶紧献了上去。窦氏在四十五岁时去世,李渊这才细细琢磨亡妻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经常给隋炀帝送骏马鹰犬,隋炀帝果然异常高兴,很快升李渊为将军。李渊流著泪对儿女说:“我如果早点听你们母亲的话,早就做上这种官了。”

扯了这许多题外话,只是想说明李渊如此平庸的一个人,为何会有杰出的儿女。

隋炀帝其实并不能算是个标准的亡国之君。其文才武略决不输于历史上任何一位名君,至少不输于李世民。这两个人上台以前都不是太子,都有极好的名声,都立下了盖世无双的功劳,都是靠了血腥的政变才上了台。上台之后初期的文治武功都差不多。问题是,隋炀帝比李世民少了一些纳谏的虚心又多了一些好大喜功。这遂导致他不顾国力开凿大运河,又远征高丽。结果弄得天下大乱。自己也在江都掉了脑袋。

在这乱纷纷的时局中,李渊的胜出机会起初并没有那么大。他的地盘在遥远的山西边境,远离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手下兵力也不足,不过万把人。而且天天要面对突厥的进攻。最要命的是,他的家眷全都在长安,身边只有一个次子李世民跟着。如果他起兵造反,家眷立刻不保。但是皇位的诱惑力超过任何一种亲情,在周围包括李世民在内的众人的怂恿下,李渊于隋大业13年(公元617年)5月起兵。

由于家人都在长安作人质,李渊不敢明目张胆的称王称帝,对外他宣称领兵离开自己的防地是为了到江都去接应被困在那里的隋炀帝。可是他的进军路线不是东南面的江都恰恰是西面的首都长安。这么干连李渊自己都说是“掩耳盗铃”。当然更瞒不过在长安留守的隋朝官员。长安方面立即下令拘捕李渊的家人。逮捕名单中就包括了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绍。

这位柴绍先生在唐朝的凌烟阁24功臣中排名第14,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他还是主将。李贺有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不过大业13年时,柴绍可没有诗中的这股英雄气概。听到捉拿他的命令,他立刻撒腿就跑。跑之前还对老婆说:“你爸爸造反,我想去和他会合。我们一起跑肯定跑不掉,把你留下我又怕你会有危险,你说怎么办?”他的意思是老婆是李家的人,怕带着目标太大,自己一个人逃跑胜算就大一点。平阳公主何等聪明,当然看的出这里面的潜台词。但是她的胆量比老公大多了,立刻说:“你尽管一个人走,我妇道人家,躲起来很容易,到时候自有办法。”于是柴绍就心安理得独自逃走了。

平阳公主说她是妇道人家躲起来很容易不过是为了宽柴绍的心,但是她的确有自己的计划。柴绍离开后,平阳公主立刻动身回到鄠县(今陕西户县)的李氏庄园,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将产业变卖,招兵买马,公开与朝廷对抗。当时天下大乱,长安虽然还掌握在隋室手中,但周围的州县到处都是土匪。其中最大的一股的首领是西域来的胡商何潘仁,手下有几万人。平阳公主派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归降。不知道马三宝使了什么手段,势力远远超过平阳公主的何潘仁居然甘愿做平阳公主的手下。这倒是和本朝太祖初上井冈山时收编王佐,袁文才颇为相似。本朝太祖熟知史实,不知道当时是否想起过这段历史。

言归正传,平阳公主收编了何潘仁后又连续收编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土匪,势力大增。在此期间,朝廷不断派兵攻打平阳公主。平阳公主不但打败了每一次进攻,而且趁机扩大战果,连续夺取了鄠县,武功,周至,始平等县。队伍也扩张到了7万多人。平阳公主收编的这帮手下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如果没有几分真本事,就是男人也镇不住他们。何况兵源来自原来不相统属的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收编的乌合之众变为一支百战百胜的劲旅,取得如此大的战绩,平阳公主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实在是出类拔萃的。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这时他很高兴的发现平阳公主已经为他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他派柴绍去迎接平阳公主。夫妻二人见面,看到妻子如此风光,不知柴绍是否会脸红。接下来,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柴绍属于李世民的部下,与平阳公主平级。夫妻二人各领一军,各自有各自的指挥部(幕府)。平阳公主的这一万多精兵就称为“娘子军”。11月9日,攻克长安。

平阳公主在关中行动的意义对建立李唐王朝来说是怎样评价都不过分的。前面说过,李渊是个很平庸的人。虽然很有野心,却是属于有贼心没贼胆的人。起兵之后稍稍遇到一点小挫折就曾经想打退堂鼓,退回太原老巢。幸亏李世民苦劝,才勉强前进。他在渡黄河以前一直在与隋将屈突通缠斗。后来采取李世民的计策,用少量兵力牵制屈突通,主力直攻关中。如果没有平阳公主在关中接应,这一招就成了孤军深入,是极为冒险的。要是进攻长安不利,则后路势必让屈突通切断,那时就真成了瓮中之鳖了。

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史籍。直到6年之后的武德六年(公元623年)2月初史书上才突如其来地记了一笔她的死讯。而之所以会记上这一笔还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礼与众不同,是以军礼下葬(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为什么会这样,前面已经分析过,中国的史籍一贯看不起女人,尤其看不惯带兵的女人。古籍都是历代一再删削过的。平阳公主的事迹大概就是这样湮没的。不过根据种种史籍中的蛛丝马迹,对这六年的情况,我们还是可以勾勒出一个大概来的。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攻克长安之后,平阳公主继续领兵作战为大唐打江山。李渊虽然攻克了长安,但是他不过大致控制了半个关中。他的四周都是敌人。攻克长安后,李渊立刻面对据有陇西之地的薛举和凉州(今甘肃武威)李轨。从唐武德元年七月薛举派兵大败唐军于浅水原开始至二年二月擒李轨占河西五郡为止,李渊好不容易才安定了关中和西方。才喘了口气,刘武周就抄了李渊的后路,攻占了李渊的老巢山西。李渊命李世民征讨。李世民用了差不多两年时间才打败刘武周夺回山西。奠定李唐天下的一仗是灭王世充。这一役唐军围城打援,把前来援救王世充的窦建德一起干掉了。这几仗柴绍都有份参加。如果说平阳公主这时在长安享清福是不符合她的性格的。作为杰出的将领,她当然是要参加这些决定大唐命运的决战的。窦建德覆灭后,余部推刘黑闼为主,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在漳南(今河北故城)起兵反唐,徐圆朗、高开道亦举兵响应。他们北联突厥,不到半年尽复窦建德旧地。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

娘子关位于太行山脉西侧“井陉”西口,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与河北省交界,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井陉”是晋中和冀中地区之间最近捷的通道,秦末韩信灭赵就是走的这条路线。山西是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屏障,无山西则中原和关中不稳,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敌人从“井陉”进入山西。

由于没有打败刘武周夺回山西前平阳公主不可能驻守在此,所以平阳公主最早也要到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才进驻娘子关。那么她之前都在做什么呢?当然是在打仗。在没有一天不打仗的情况下,李渊怎么可能让平阳公主这样一员良将闲置3年多后又突然启用呢?

平阳公主最后死于何种原因,史书上没有说。李世民生于公元599年。公元617年李渊起兵时他18岁,李建成大李世民10岁左右为28岁,李元吉比李世民小2岁左右为16岁。如果平阳公主是李世民的妹妹,她应该是至少16岁了。再小就不可能为老爹在关中抢地盘了。但是16岁又不太可能。因为除非她和李元吉是双胞胎,否则很少有人能够连续三年每年生一胎的。所以最有可能的是她是李建成的妹妹,李世民的姐姐。李渊起兵时她的年龄应该是20到26岁之间。这样,到公元623年,她的年龄应该介于26至32岁之间,万一她是李世民的妹妹,那么去世时不过22岁而已。古人的寿命虽然不长。但以这样的年龄去世,对于身体强壮的武将来说,生病的可能性好像不大。结合她死时以军礼下葬,大胆推测一下,应该是战死或负了重伤回到长安后创发而死的。

她战死的情况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性是在与突厥作战时身亡。当时中国内乱,北方军阀包括李渊在内都和突厥结盟。利用突厥攻击自己的敌人。突厥也不把结盟当一回事,经常入侵。山西正是突厥经常侵犯的地区。另一种可能性则是在实行消灭刘黑闼作战时身亡。622年11月,李渊派李建成统兵讨伐刘黑闼,开始双方互有胜负。直到12月25日才将其彻底击溃。平阳公主驻守的娘子关就在前线,当然会率部参战。所以死在此一役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死于此时,则其尸体运回长安差不多要半个月。由于是公主,下葬的准备工作也差不多半个月。则时间上也吻合。

唐朝的女强人很多,公主女强人尤其多。平阳公主开风气之先,之后又有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等。但是论才能和功绩都比不上平阳公主。

穆桂英,佘太君,杨门女将,在丈夫,儿子死后仍然能够挂帅出征,抵抗外敌,受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尊敬。

秋瑾,女,原名秋闺瑾,字璿卿(璇卿),又字竞雄;号旦吾,又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清光绪二十年(1894),其父秋信候任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秋瑾许配给今双峰县荷叶乡神冲王廷钧为妻。光绪二十二年,秋与王结婚。王廷钧在湘潭开设“义源当铺”,秋瑾大部分时间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这年秋天,秋瑾第一次回到神冲,当着许多道喜的亲友朗诵自作的《杞人忧》:“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以表忧民忧国之心,受到当地人们的敬重。
“当大街上只剩下最后一个革命者,这个革命者必定是女性。”这是共产国际女领导人卢森堡的名言。说明巾帼不让须眉,女人对自己的信仰,也许更坚贞,更执著。
我们熟知的女烈士,如赵一曼、投江八女、江姐、刘胡兰等,都是女中之豪杰。但作为中国近代女革命家,首先要数秋瑾。秋瑾比卢森堡小4岁,却比她早牺牲12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22
平阳公主

南北朝统一,但是乱世还没有结束,不久中国又一次陷入了大分裂的状态。这次分裂的时间很短,隋文
文帝的外甥李渊只用了7年时间就击败群雄,再一次统一了天下。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统天下,历史上只有汉高祖刘邦胜过李渊。但是汉高祖击败项羽,当上皇帝后,全国仍然动荡不休。汉高祖直到死前不久还在亲自镇压叛乱。而唐朝却不存在这个问题。之所以会这样,主要因为唐高祖李渊有一群杰出的儿女。这群儿女中功绩最大的就是太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三女儿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当然姓李。可是她的芳名叫什么,正史上却没有记载。中国的史书对待女子的态度至五代为之一变。五代以前,不论何种女子,史书上多半会留下她们的名字。除非像前秦的毛皇后那样由于前秦存在的时间极短,历史纪录未必完整而没有留下姓名的。但是到了宋朝以后,女子的姓名就不再公开纪录在史册中了。越是尊贵的女子越是如此。反而是所谓的“女贼”往往在史书上被直呼其名。纪录平阳公主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一作于后晋,一作于北宋,但无一记载平阳公主的名字和年龄。所以弄得后世写武侠小说的如黄易者只好给她胡乱起个名字叫李秀宁。

唐高祖李渊共有19个女儿,平阳公主排行老三。这19个女儿当然不可能都是一母所生。平阳公主的母亲是李渊的原配窦氏。也就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的母亲。说起这位窦氏,倒也是一位奇女子。

窦氏是京兆平陵(今陕西兴平)人,父亲窦毅是北周的八大元帅之一(窦毅官封上柱国。这个官名没有对应的现代官名。北周设八个柱国大将军统领全国官兵。勉强翻译可译为方面军司令。但是实际上这个官衔的荣誉性大于实际权力。所以和本朝开国时所封的元帅相仿。)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从小就很聪明,深受武帝喜爱,把她留在宫中当自己的女儿抚养。当时天下三分,北周是最弱小的一个。为了取得外援,武帝娶了一名突厥公主当皇后。但是武帝对这个政治婚姻很不满意,经常让突厥公主守空房。窦氏就经常劝说舅舅多忍耐,搞好和突厥的婚姻可以消除北方的威胁,全力对付南方的陈和东面的北齐。

不久,隋文帝杨坚篡夺北周皇位。窦氏恨恨地说:“我恨自己不是男子,无法为舅舅家扫除祸患。”吓得父亲赶紧捂住她的嘴:“不要胡说!这是灭门之罪!”不过窦毅由此认为自己的女儿不是等闲之辈,当然不能随便嫁人。于是到了女儿谈婚论嫁的年纪,就搞了个比武招亲的办法。当然,这个比武招亲可不是象武侠小说里那样摆个擂台让大家上去和窦氏对打。窦毅让人在大门上画了两只孔雀,有意招亲的必须在百步外射两箭。凡是两箭各射中一只孔雀眼睛的,就招为女婿。根据现在的正史记载,李渊是相当平庸的一个人。但是他别的好处没有,箭法倒是相当高超的。几十人来应试,只有李渊两箭都射中了。

窦氏嫁给李渊后成了他的贤内助。李渊的脸上皱纹多,隋炀帝便戏称李渊“阿婆”李渊回到家很不高兴。窦氏问清原因,马上安慰他:“这是吉兆啊,你做的是唐国公,唐和堂谐音,阿婆是一家之主也就是堂主啊。”当时,天子的金銮宝殿也叫做明堂。窦氏指的是李渊将来要做皇帝,取代隋炀帝。

由于长在宫廷,窦氏对宫廷政治颇多心得。李渊养了不少骏马,窦氏就劝他献给爱马的隋炀帝:“皇上喜欢鹰和马,您是知道的,现在应该把骏马献给皇上,不该自己留著,否则会招人诬陷。”李渊开始还舍不得他的骏马,后来真的被隋炀帝责问,才赶紧献了上去。窦氏在四十五岁时去世,李渊这才细细琢磨亡妻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经常给隋炀帝送骏马鹰犬,隋炀帝果然异常高兴,很快升李渊为将军。李渊流著泪对儿女说:“我如果早点听你们母亲的话,早就做上这种官了。”

扯了这许多题外话,只是想说明李渊如此平庸的一个人,为何会有杰出的儿女。

隋炀帝其实并不能算是个标准的亡国之君。其文才武略决不输于历史上任何一位名君,至少不输于李世民。这两个人上台以前都不是太子,都有极好的名声,都立下了盖世无双的功劳,都是靠了血腥的政变才上了台。上台之后初期的文治武功都差不多。问题是,隋炀帝比李世民少了一些纳谏的虚心又多了一些好大喜功。这遂导致他不顾国力开凿大运河,又远征高丽。结果弄得天下大乱。自己也在江都掉了脑袋。

在这乱纷纷的时局中,李渊的胜出机会起初并没有那么大。他的地盘在遥远的山西边境,远离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手下兵力也不足,不过万把人。而且天天要面对突厥的进攻。最要命的是,他的家眷全都在长安,身边只有一个次子李世民跟着。如果他起兵造反,家眷立刻不保。但是皇位的诱惑力超过任何一种亲情,在周围包括李世民在内的众人的怂恿下,李渊于隋大业13年(公元617年)5月起兵。

由于家人都在长安作人质,李渊不敢明目张胆的称王称帝,对外他宣称领兵离开自己的防地是为了到江都去接应被困在那里的隋炀帝。可是他的进军路线不是东南面的江都恰恰是西面的首都长安。这么干连李渊自己都说是“掩耳盗铃”。当然更瞒不过在长安留守的隋朝官员。长安方面立即下令拘捕李渊的家人。逮捕名单中就包括了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绍。

这位柴绍先生在唐朝的凌烟阁24功臣中排名第14,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他还是主将。李贺有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不过大业13年时,柴绍可没有诗中的这股英雄气概。听到捉拿他的命令,他立刻撒腿就跑。跑之前还对老婆说:“你爸爸造反,我想去和他会合。我们一起跑肯定跑不掉,把你留下我又怕你会有危险,你说怎么办?”他的意思是老婆是李家的人,怕带着目标太大,自己一个人逃跑胜算就大一点。平阳公主何等聪明,当然看的出这里面的潜台词。但是她的胆量比老公大多了,立刻说:“你尽管一个人走,我妇道人家,躲起来很容易,到时候自有办法。”于是柴绍就心安理得独自逃走了。

平阳公主说她是妇道人家躲起来很容易不过是为了宽柴绍的心,但是她的确有自己的计划。柴绍离开后,平阳公主立刻动身回到鄠县(今陕西户县)的李氏庄园,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将产业变卖,招兵买马,公开与朝廷对抗。当时天下大乱,长安虽然还掌握在隋室手中,但周围的州县到处都是土匪。其中最大的一股的首领是西域来的胡商何潘仁,手下有几万人。平阳公主派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归降。不知道马三宝使了什么手段,势力远远超过平阳公主的何潘仁居然甘愿做平阳公主的手下。这倒是和本朝太祖初上井冈山时收编王佐,袁文才颇为相似。本朝太祖熟知史实,不知道当时是否想起过这段历史。

言归正传,平阳公主收编了何潘仁后又连续收编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土匪,势力大增。在此期间,朝廷不断派兵攻打平阳公主。平阳公主不但打败了每一次进攻,而且趁机扩大战果,连续夺取了鄠县,武功,周至,始平等县。队伍也扩张到了7万多人。平阳公主收编的这帮手下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如果没有几分真本事,就是男人也镇不住他们。何况兵源来自原来不相统属的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收编的乌合之众变为一支百战百胜的劲旅,取得如此大的战绩,平阳公主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实在是出类拔萃的。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这时他很高兴的发现平阳公主已经为他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他派柴绍去迎接平阳公主。夫妻二人见面,看到妻子如此风光,不知柴绍是否会脸红。接下来,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柴绍属于李世民的部下,与平阳公主平级。夫妻二人各领一军,各自有各自的指挥部(幕府)。平阳公主的这一万多精兵就称为“娘子军”。11月9日,攻克长安。

平阳公主在关中行动的意义对建立李唐王朝来说是怎样评价都不过分的。前面说过,李渊是个很平庸的人。虽然很有野心,却是属于有贼心没贼胆的人。起兵之后稍稍遇到一点小挫折就曾经想打退堂鼓,退回太原老巢。幸亏李世民苦劝,才勉强前进。他在渡黄河以前一直在与隋将屈突通缠斗。后来采取李世民的计策,用少量兵力牵制屈突通,主力直攻关中。如果没有平阳公主在关中接应,这一招就成了孤军深入,是极为冒险的。要是进攻长安不利,则后路势必让屈突通切断,那时就真成了瓮中之鳖了。

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史籍。直到6年之后的武德六年(公元623年)2月初史书上才突如其来地记了一笔她的死讯。而之所以会记上这一笔还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礼与众不同,是以军礼下葬(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为什么会这样,前面已经分析过,中国的史籍一贯看不起女人,尤其看不惯带兵的女人。古籍都是历代一再删削过的。平阳公主的事迹大概就是这样湮没的。不过根据种种史籍中的蛛丝马迹,对这六年的情况,我们还是可以勾勒出一个大概来的。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攻克长安之后,平阳公主继续领兵作战为大唐打江山。李渊虽然攻克了长安,但是他不过大致控制了半个关中。他的四周都是敌人。攻克长安后,李渊立刻面对据有陇西之地的薛举和凉州(今甘肃武威)李轨。从唐武德元年七月薛举派兵大败唐军于浅水原开始至二年二月擒李轨占河西五郡为止,李渊好不容易才安定了关中和西方。才喘了口气,刘武周就抄了李渊的后路,攻占了李渊的老巢山西。李渊命李世民征讨。李世民用了差不多两年时间才打败刘武周夺回山西。奠定李唐天下的一仗是灭王世充。这一役唐军围城打援,把前来援救王世充的窦建德一起干掉了。这几仗柴绍都有份参加。如果说平阳公主这时在长安享清福是不符合她的性格的。作为杰出的将领,她当然是要参加这些决定大唐命运的决战的。窦建德覆灭后,余部推刘黑闼为主,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在漳南(今河北故城)起兵反唐,徐圆朗、高开道亦举兵响应。他们北联突厥,不到半年尽复窦建德旧地。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

娘子关位于太行山脉西侧“井陉”西口,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与河北省交界,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井陉”是晋中和冀中地区之间最近捷的通道,秦末韩信灭赵就是走的这条路线。山西是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屏障,无山西则中原和关中不稳,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敌人从“井陉”进入山西。

由于没有打败刘武周夺回山西前平阳公主不可能驻守在此,所以平阳公主最早也要到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才进驻娘子关。那么她之前都在做什么呢?当然是在打仗。在没有一天不打仗的情况下,李渊怎么可能让平阳公主这样一员良将闲置3年多后又突然启用呢?

平阳公主最后死于何种原因,史书上没有说。李世民生于公元599年。公元617年李渊起兵时他18岁,李建成大李世民10岁左右为28岁,李元吉比李世民小2岁左右为16岁。如果平阳公主是李世民的妹妹,她应该是至少16岁了。再小就不可能为老爹在关中抢地盘了。但是16岁又不太可能。因为除非她和李元吉是双胞胎,否则很少有人能够连续三年每年生一胎的。所以最有可能的是她是李建成的妹妹,李世民的姐姐。李渊起兵时她的年龄应该是20到26岁之间。这样,到公元623年,她的年龄应该介于26至32岁之间,万一她是李世民的妹妹,那么去世时不过22岁而已。古人的寿命虽然不长。但以这样的年龄去世,对于身体强壮的武将来说,生病的可能性好像不大。结合她死时以军礼下葬,大胆推测一下,应该是战死或负了重伤回到长安后创发而死的。

她战死的情况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性是在与突厥作战时身亡。当时中国内乱,北方军阀包括李渊在内都和突厥结盟。利用突厥攻击自己的敌人。突厥也不把结盟当一回事,经常入侵。山西正是突厥经常侵犯的地区。另一种可能性则是在实行消灭刘黑闼作战时身亡。622年11月,李渊派李建成统兵讨伐刘黑闼,开始双方互有胜负。直到12月25日才将其彻底击溃。平阳公主驻守的娘子关就在前线,当然会率部参战。所以死在此一役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死于此时,则其尸体运回长安差不多要半个月。由于是公主,下葬的准备工作也差不多半个月。则时间上也吻合。

唐朝的女强人很多,公主女强人尤其多。平阳公主开风气之先,之后又有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等。但是论才能和功绩都比不上平阳公主。
第2个回答  2009-03-16
唐朝最有个性的女子: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和李世民是一母同胞的姐弟,只是她的故事却不像是真实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儿呀!

当年,她父亲李渊和弟弟李世民在太原起兵了,消息传到长安,她和丈夫柴绍都成了叛臣的家属,危在旦夕。李渊来密函,让他们夫妇速来太原,柴绍就和公主商量怎么个走法。两人一起上路,显然目标太大,分开走又不能保障公主安全,这让柴绍左右为难、委决不下。岂知公主却镇定地一笑,说父亲起兵了,正是用人之际,你速速前去帮忙,我一个女子,很好隐慝,不会成为重点通辑对象,走吧、走吧。柴绍心中不舍,无奈公主坚持如此,他一时也想不出更周全之策,只好自己一个人上路了。

丈夫走了,兵荒马乱、风声鹤唳之际,孤身一人的平阳公主真能把自己藏得好好的,等待自己的父兄、丈夫打到长安再露面,作为一个女孩儿,也算是本领不小了。但她却悄然回到自己乡下的庄园,在男仆马三宝的协助下,散财聚众、收降盗匪、自树旗帜。等到李世民攻打渭北时,平阳公主帅七万部众和他胜利会师。李渊把她和柴绍都划归李世民节度,众所周知,李世民所帅部队是大唐精锐中的精锐,从此,平阳公主随弟弟南征北战,她和柴绍都自建幕府——就是自己有一个军事参谋团,她的仆人马三宝后来也成了一名将军,李世民把他比做自己姐姐的卫青。公主的部队又称“娘子军”,从此这个名号传扬千古。

武德年间,平阳公主不幸去世,李渊破例下令用军乐为她送葬,俨然把她当做一个能征惯战的将军。

李世民和姐姐平阳公主是一对英雄儿女,他们吹起了刚毅智慧的大唐雄风,他们在风云际会的时代相映生辉,是人间真实的传奇。李建成、李元吉,甚至李渊,似乎缺少的就是他们这种超乎凡俗之上的气概。

秦良玉
中国明朝女将。秦良玉,字贞素,四川忠州(今忠县)人。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嫁与石柱宣抚使马千乘为妻,随夫攻打播州(今贵州遵义一带)土司杨应龙。夫死,代领其职,统兵严峻,所部号白杆兵。泰昌元年(1620),为抗击后金军,她遣兄邦屏、弟民屏率兵救援沈阳。次年,邦屏战殁,她出家财为军资,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不久,回蜀攻打土司奢崇明等人,解成都之围,并乘胜收复重庆,因功升都督佥事,充总兵官。崇祯三年(1630),她再次出家财济饷,率兵驰援京师(今北京)。后金军退去,崇祯帝召见赐诗,以褒其功。她回蜀后11年间,曾多次与张献忠农民起义军交战。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后人赞她为摧锋陷阵、崎岖转斗的女中豪杰。
今天北京还有“四川营”这个地名,就是秦良玉留下的。当时全国各地勤王军队中,只有四川的是女将领兵,让各地大开眼界。崇祯皇帝亲自为她写了诗: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古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蜀锦征袍手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胡虏饥餐誓不辞,饮将鲜血带胭脂。
凯歌马上清吟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凭将箕帚扫虏胡,一派欢声动地呼。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北京至今有地名叫四川营,是秦良玉驻扎营房的地方。
后人凭吊四川营址时曾留下“金印夙传三世将。绣旗争认四川营。至今秋雨秋风夜,隐约笳声杂纺声”的诗句。直到今天北京宣武门外当年秦良玉驻兵之处,仍保留有“四川营胡同”、“棉花胡同”一类的地名,

詹西女王与反英大起义
拉克西米·芭伊(1835—1858)亦称詹西女王,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主要领袖之一。原为印度詹西邦土王甘加达尔·拉奥的王后。

在反抗英国殖民者的大起义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詹西女王就是一位。

詹西原是一个小王国,后与英国人签约,成为东印度公司的附属国。1853年王公去世无子,由收养的一个幼儿继承,但东印度公司不承认,将该王国兼并。詹西女王的本名叫拉克希米·拜依,幼年进宫,被封为皇后,詹西王公死时她才19岁,便成为该国的实际统治者。王后多次吁请东印度公司归还国土,均遭拒绝。大起义爆发后,詹西在女王的率领下也宣布起义。后受英军攻打,詹西陷落。女王身着男装,背负养子,率部突出重围,辗转来到爪廖尔,与另一位起义军领袖丹地耶会合,准备利用爪廖尔的有利地形迎击英军。詹西女王在守城的战斗中打得很英勇,最后壮烈牺牲,死时年仅23岁。詹西女王的壮举为印度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她的英勇事迹一直为印度人民所传颂。

起义虽然被残酷镇压下去了,但大起义大大打击了英国殖民主义者,英国人不得不从大起义中吸取教训,调整了对印度的政策。1858年英国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印度政府的统治权直接由英国政府承担,向印度派遗了第一任总督,1877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成为印度女王,印度完全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统治下的印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直接统治地区,称“英属印度”,面积约占印度的三分之二;另一部分是受英国保护的几百个土邦,称“土邦印度”,占印度的三分之一。英国人的殖民统治给次大陆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它对印度传统社会结构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3个回答  2013-03-31
北宋时期,辽东安王兴兵造反,边关紧急。宋王命令王强汇集京师武将,在校场比武点帅。但奸臣王强嘱他的儿子王伦夺帅,以便将来共掌兵权,篡夺朝政。杨家将自破了天门阵,保住宋王以后,只剩下了佘太君、杨宗保、穆桂英、杨思乡、文广和金花等人。佘太君因宋王无道,携子孙辞官回河东,已经二十余年。一天,杨宗保将安王造反、边关紧急事禀报佘太君。余太君惦记国事,不知由谁带兵抵抗,遂派文广前往京城打探。文广、金花在京城看到王伦在比武场上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心中不忿,与王伦校场比武。他们先是以箭穿金钱眼取胜,后又刀劈王伦。宋王问明杨家情况,命穆桂英挂帅,文广、金花为马前先锋。文广、金花归来,将帅印交给穆桂英。穆桂英因对宋王昏庸、听信谗言不满,不愿意挂帅出征,用绳索捆了文广,准备进京辞官请罪。佘太君以国事为重,劝说穆桂英回心转意,打消了她的重重顾虑。穆桂英终于同意挂帅出征,去保大宋江山。出征之日,穆桂英全身披挂,威风凛凛,余太君亲自前来送行,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前往平定安王之乱。时年,穆桂英53岁。
如穆桂英挂帅破天门等英雄事迹千古流传
穆桂英 - 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原为穆柯寨木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以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帅时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此人:穆桂英
参考资料:
第4个回答  2018-07-05

    妇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

    花木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

    樊梨花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巾帼英雄。和花木兰、穆桂英相比,她身上的神话色彩似乎还要浓厚一些。《说唐》、《薛家将》在讲到薛仁贵征西的故事时,无一例外都要讲到这样一位富有叛逆精神并且敢于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古代女子。

    梁红玉(1102年—1153年),宋朝着名抗金女英雄,丈夫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淮安北辰坊人,原籍池州,也就是现在安徽省贵池县。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

    穆桂英是明代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又名《杨家将传》、《杨家将演义》)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府演义》中的人物,后来杨家将相关小说被改编成戏剧和电视剧,穆桂英也因此变得家喻户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