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三重境界是什么,那一层是最重要的

如题所述

学习的三重境界如下: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学习的三重境界,每一重都是重要的,因此没有最重要的一层: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涉世之初,我们懵懂,我们彷徨。但我们志存高远。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感。儿童少年还处在这个阶段。他们阅历有限,但是潮气蓬勃。
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句原出自柳永的《凤栖梧》,我们确定了人生奋斗的方向之后,为了寻求真理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我们就会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学习工作,就是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我们这些青壮年绝大部分处在这个阶段。为了家庭事业在不停的忙碌奔波,从不埋怨。
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我们可能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仍一无所获,正值困惑难以解脱之际,突然获得成功的心情。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是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乃恍然间由失望到愿望达成的欣喜。这是种很高也很难得境界。许多中老年人历经世事沉浮,终究也就明白生活是怎么回事,洞察世事,醒悟人生。

“学习的三重境界”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原文如下: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作者简介: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王氏家族的先世祖籍开封。《宋史》有王氏先世王圭、王光祖传,远祖王圭、王光祖、王禀、王荀四世,均以战功显赫,其中王圭、王禀及王荀死于国难,尤以王禀于靖康元年,在太原抵抗金兵,守城御敌而殉国,是一位勋绩卓著的抗金民族英雄。王禀之孙王沆随宋高宗南渡,袭安化王爵,赐第盐官,遂定居于此,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到王国维的父亲王乃誉,已是宋安化郡王三十二世裔孙。海宁旧有安化王祠,始于明弘治年间,嘉靖壬子年毁于火,后又重建,移之邑治之东,今旧祠已不存。王氏家族因抗金名将王禀及袭封前爵、赐第盐官的王沆,在海宁受到当地人民的长期敬仰。王国维对此也深感自豪,撰有《补家谱忠壮公传》。 王国维娶莫氏,生潜明、高明、贞明。莫氏故世,继室潘氏,生子纪明、慈明、登明,生女东明、松明、通明(早殇)。长子王潜明于1926年早逝。1949年以后,3子女留在了大陆,2子2女去了台湾。现在世的有台湾的长女王东明、成都的五子王慈明。而二子王仲闻最为知名,从事诗词校注,但被诬陷为特务,最后服药自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9-20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这是王国维对历史上无数大事业家、大学问家成功的深刻反思,并作出了核心的概括,又巧妙而形象地结晶在文学意象中。他发现,伟人的成功有共同的内在逻辑,而那种逻辑正在这晏殊的、欧阳修的、辛稼轩的三首词三句话中。追问

那一层是最高境界

追答

第一境:遍察世事,遍观文章,遍阅众生;
第二境:为理想而殚竭已力,终无所怨;
第三境:劳思一生,已经气定神闲,勘破世尘时,胸中自有大文章、大学问,回首即是理想之化身也。
在我理解这三层境界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1-29
忘了自我境界

学习的三重境界是什么,那一层是最重要的
学习的三重境界,每一重都是重要的,因此没有最重要的一层: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涉世之初,我们懵懂,我们彷徨。但我们志存高远。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感。儿童少年还处在这个阶段。他们阅历有限,但是潮气蓬勃。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

学习的三重境界
学习的第一层境界是“学”,《论语》开篇即指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意味着获取和理解知识的过程。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开始,学习无处不在。然而,仅仅知道并不等同于真正理解,就像了解蛋炒饭的做法并不意味着会做蛋炒饭。真正的学习在于将理论付诸实践,通过亲身经验来深化理解。学习的第二...

学习的三种境界,分别是什么?
学习的第一个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读书三境界,是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提出的读书理论。读书的三重境界,符合古学的小学,大学的通义。古人...

学习的三重境界的意思
第一重:守。当你刚入一个行业的时候,由于你什么都不懂,所以学习进步最快的方式就是:听话,照做。在你还没有一点功底经验的时候,切不可盲目的创新,而是根据老师的指导按部就班的去做,同时要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子做。第二重:破。当你做的越多,慢慢有了一些经验以后,结合自己的思考,你会在...

“学习的三重境界”是什么意思?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这是一种变化的意象,时序在变,物象在变,世事在变,心态也在变。遥远的天涯路在眼中,无尽的迷惘在心底。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里不仅有躯体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锤炼,甚至如王国维所说的可以“不悔”到这样的地步,即是可以为追求和理想而“...

学习三境界是哪三境界?
学习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一境界为求学与立志之境,此为“知”之大境界。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境界为“行”之境界,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坚忍不拔。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知之、好之、乐之:为学有三重境界
为学有三重境界:①知之者:努力求学,可以做到勤勉,但并不是发自本心,甚至有可能是不得已才努力学习;②好之者:因为对某件事产生了好奇心,有兴趣才去学;③乐之者:把学习当作日常,把求知当作人生的目的,甚至可以说“一天不学习浑身难受”我在上学的阶段属于知之的状态,只知道要学习知识,...

学习的三重境界是什么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学习的三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蔽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做学问的三种境界是什么?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 没有千百度的上下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和理解。(2) 作为一个做学问者,只有在学习和苦苦钻研的基础上,才能够功到自然成,一朝顿悟,发前人所未发之秘,辟前人所未辟之境。此句选自——宋·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

读书的三重境界
哲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人生的三重境界。第一重是一个人刚踏入社会,踌躇满志,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其实是无知者无畏;第二重,通过历练和积累,慢慢找到了自己的优势,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第三重,经过长时间的磨砺,慢慢才发现自己的短处,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这才算有了最宝贵的品质:自知之明。其实...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