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南京六朝石刻详细位置,及交通路线。

如题所述

关于六朝帝王的陵墓的大致情况如下:

1、东吴大帝孙权死后葬“孙陵岗”(今南京梅花山)或称“蒋陵”或“吴王坟”,陵内葬有孙权的潘夫人、步夫人和宣明太子孙登。但是地面上已找不到任何遗迹。

2、东晋皇帝除司马弈葬于吴县外,其余均葬于建康(南京)幕府山之阳和鸡笼山之阳,以及富贵山南麓(东陵),鼓楼岗南麓(西陵),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平葬,不起坟”,因此陵墓位置不易确定。东晋至南朝的帝王陵墓之前,大多有巨大生动的石刻,保存到今天的还有20多处,这些都是我国古代石刻中的代表作品,具有非常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3、刘宋王朝的皇陵,已发现的有宋武帝刘裕的初宁陵,在南京东郊的麒麟门。陵前的神道入口处,保存着造型优美的双翼石兽一对,长、高各3米左右,重达2万多公斤。左边的石兽为双角通称“天禄”,右边的石兽为独角,通称“麒麟”,二者合称“麒麟”。文帝刘义隆陵的石兽,兽身已趋窈窕,装饰华丽。雕刻技巧随体型而异,平整简朴者用方刀法,繁复者用圆刀法,较汉代简便粗放的石雕大有进步。

4、由于南朝萧齐、萧梁两代的萧氏皇帝死后,都葬回其故乡南兰陵郡(今江苏省丹阳市境内),但是王侯一级的陵墓,则多数葬在建康(今南京)地区。在梁代王侯墓前的神道中,通常有一对双翼石兽,身躯肥壮,颈部粗短,作张口吐舌、阔步向前之状,重达1万5千公斤左右,与石麒麟相仿,通常称之为“辟邪”。如果说南朝石麒麟给人的印象是窈窕而秀美的话,那么石辟邪的艺术形象便是健壮而丰满。

南京地区现存的南朝石刻:以萧景墓(尧化门外太平村,即十月村)前的神道石柱,为南京地区保存得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南朝石柱。石柱全高6.5米、拄身高4.2米、座高0.98米、盖高0.51米,柱盖小兽高0.81米、长0.84米。柱额书有“梁故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平忠侯萧公之神道”。

江宁县淳化镇刘家边南的萧正立墓保存也比较完。萧正立乃临川王萧宏之子,官丹阳尹、侍中左卫将军建安敏侯。墓前存有石辟邪、神道石柱各二。柱下陷于土,残高3.86米,柱端长方形柱额一方,上刻“梁故侍中左卫口口口口口口(按:剥落字。应为“将军建安敏侯”六字)之口口(“神道”),上下右读;一为“梁故侍中左卫将口(军)建安口(敏)侯之神道”,上下左读。石辟邪长2.55米、高1.96米,二石辟邪相距16.36米。

南朝王侯墓前神道中的第二列石刻是一对高达6米左右的神道石柱。这种石柱分作柱盖、柱身和柱础三个部分。最上部是一只屹立于莲花纹石圆盘之上的小型石辟邪;中部是具有20余道直线凹棱纹的椭圆形柱身,其上端附有长方形石额一块,刻写着墓主人的官衔和姓氏,通常是左柱刻正书,右柱刻反书,或左柱刻顺读文,右柱刻逆读文;下部的柱础上则蟠曲着一对头部相向、口衔宝珠的螭龙。全柱的造型匀称,比例协调,使人有秀丽挺拔和端庄凝重的感觉。

5、南朝陈的帝王陵已发现的有:南京光华门外上坊附近陈武帝陈霸先的万安陵、栖霞山甘家巷南狮子冲陈文帝陈蒨的永宁陵和西善桥附近罐子山北麓陈宣帝陈顼的显宁陵(尚未确定)。以陈蒨永宁陵石刻最为著名。陵墓前200米处有石兽二,东西相对。双角者为天禄,独角者为麒麟,长度和高度均在3米以上。麒麟角上突起三个圆形物,环目张口,舌尖上翘,须髯下垂,耳如削竹,双翼刻鳞纹,衬以羽翅纹,遍体饰卷毛纹。雕刻手法细腻圆熟,姿态传神,为南京地区同类石刻中精品。它们比西安唐太宗的昭陵石刻,还早一个世纪,是我国石刻艺术史上的瑰宝。

网络资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