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国古代儒学发展史

要有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写出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宋明理学,清末民初的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要观点,影响

创立——春秋:
孔子:
观点:1、思想核心:仁、礼。2、政治思想: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改良政治。3、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温故而知新。
影响:
积极:1、抑制暴政;2、“仁”对协调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3、教育思想最可贵。
消极(局限性):1、“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2、思想脱离当时实际,未受重视,
发展——战国:
孟子:
观点:1、把“仁”的学说发展为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2、主张人性本善说;3、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舍生取义。
影响: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荀子:
观点:1、荀子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2、“制天命而用之”;3、主张“性恶伦”;4、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影响:基本上继承了儒家思想,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汉:董仲舒
观点:1、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提出“天人和乐”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军权神授”;3、“三纲五常”
影响: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汉代的统治者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
宋: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
观点:1、“理”是世界的本源;2、主张三纲五常;3、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
观点:1、“心”是世界的本源;2、内心的反省。
影响:
积极: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
消极: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明末:李贽
观点:1、改制程朱理学;2、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藐视礼法,追求个性发展,否认孔孟学说;3、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4、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了“天理”的存在。
影响: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明末清初:
黄宗羲:
观点: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
顾炎武:
观点:主张“经世致用”。
王夫之:
观点:提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唯物论思想;认为物质是变化的,而且是有规律的。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影响: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03
春秋: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核心是“仁”和“礼”
战国:孟子奠基,主张仁政,性善论
荀子集大成者,主张礼法并施,性恶论
西汉:董仲舒发展新儒学,主张三纲五常,君权神授
宋明理学: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也
清末民初:李挚否定孔孟之道是万世之至论,主张男女平等
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以天下为己任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0-03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家:
  孔子,仁,为政以德,中庸,性相近;
  影响:创立儒学。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荀子,仁义,君舟民水,制天命而用之(唯物),性本恶;
  影响:发展儒学。
 西汉的新儒学:
  董仲舒,大一统,三纲五常,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确立成为正统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二程,朱熹)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
  陆王心学(陆九渊,王阳明),本心即为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影响:新的发展,构建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
 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家:
  李贽:反对孔子权威,男女平等,童心说。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 。
  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经世致用,后演变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王夫之:循天下之公,物质是第一性,唯物。
  影响:批判继承,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第3个回答  2012-10-03
高二的历史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