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手抄小报内容

如题所述

中秋节的手抄小报内容:

1、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5、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6、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7、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8、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9、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0、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中秋待月》
  【唐】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0-06
吴刚伐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
唐朝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
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
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
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
今夜清光似往年。
第3个回答  2012-10-04

在这里找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10-04
在小报左边那一面画上两幅图:
第一幅:一家人一起看月亮;第二幅:一家人一起吃月饼。
在小报的右边那一面上写上中秋节来历.习俗.诗歌:
来历: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是家人团圆的节日,人们都会在这个传统佳节里团聚,之后,这天就成为了中秋节。中秋节也称为 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习俗: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正是春华秋实,一年辛勤劳动结出丰硕果实的季节。届时家家都要置办佳肴美酒,怀着丰收的喜悦,欢度佳节,从而形成我国丰富多彩的中秋饮食风俗。在这个节日里,我们都喜欢吃月饼,是因为中秋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风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尝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别有风味。月饼作为一种形如圆月,内含佳馅的食品,在北宋时期就已出现。诗人兼美食家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而作为一种食品,称为“月饼”,则始见于南宋《武林旧事·蒸作饮食》。当时,杭州民间就有“又月饼相馈,取中秋团圆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饼已成为中秋节日美点。
推荐诗歌: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最后,你可以在边上画上一些花边,贴上一些装饰,就更美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