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心理家长知多少

如题所述

怎样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创造一种“听的气氛”。让十几岁的孩子坐下来谈,很不自然。要创造一种自然氛围和孩子们保留特定的时间,晚饭是分享家庭时光的重要机会,但往往被忽略。父母对孩子每晚所讲的内容很感兴趣,孩子就会觉得有种被尊敬的感受。
学习“平行交谈”的艺术。当你在忙时,留意一下孩子在干什么,并与之讨论,这叫平行交谈。这种非对抗性的环境对父母、孩子都很适合。特别是父亲,他们很少意识到这一点,这样可以避开所谓的“冲突”。
作一个顾问,而不是经理。父母给孩子建议,甚至好的建议,他们也会不理睬。他们需要的是顾问、支持者。当你知道孩子犯错了,重要的并不是急切地提出批评,而是帮助他们把事情弄明白。通常孩子们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
建立统一战线。以前父母各执己见时,孩子通常用老办法“爸爸说我能去”来结束。现在孩子长大了,不愿意玩这种游戏了。办法是不要在孩子面前争执,偶尔孩子会听到。你必须保证当着孩子的面解决,标志着危机结束,你们彼此互相支持。
给孩子个人空间。孩子不希望父母完全控制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房间是十分重要的,是他们自己的领地,在那里交谈、吃、玩,虽然有许多闹声,但那是快乐。
抓住你已得到的。当你不能得到许多关于孩子正确的信息时,不管怎样,你该像对待一件礼物一样与孩子一起分享。专家们认为,青春期是你与孩子重新建立相互关系的过程,是打开表达思想的钥匙。当你进入了这种角色,你就能体验到一种新的满足感。

家长如何和青春期孩子互动
孩子此时有自己的秘密、自己的伙伴、自己的生活, 不希望别人干预太多。爸爸妈妈有的时候总把他们看成孩子, 没有把他们看成是一个长大的、独立的个人,所以孩子需要你用商量的口气而不是用命令的口气跟他说话, 当他想沉默一下,你却整天唠唠叨叨的他就很烦你, 特别是当爸爸妈妈去侵犯他的隐私的时候, 他就非常愤怒, 比如说偷看孩子的日记。
现在孩子吃的都比较好, 过早的进入了青春期, 父母压力过大, 过早的进入了更年期, 青春期碰撞了更年期, 所以矛盾非常的剧烈。中学, 尤其初中和高中的一、二年级的孩子, 现在跟父母的矛盾非常大, 所以现在最重要的是沟通。在家庭生活中, 不只是追求分数, 也不是追求上哪个大学, 而是追求一个和谐的环境才能有个良好的心态。所以双方
都要改善, 最重要的父母要改善。不要把那个青春期的孩子当成小孩子, 要看成大人, 然后你有困难可以请他帮忙,
这样他就有成就感, 不要过度的关爱他,过高的期望就是无望, 过度的保护就是无能, 过多的干预带来孩子的无奈, 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

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逆境教育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代人心理普遍脆弱,经不住困难打击,学生离家出走的有之、喝药自杀的有之、报复杀人的有之。。。。。。这说明,孩子抗挫折能力差,心态不健康,《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主编孙云晓说:挫折是一种珍贵的资源,也是一种人生的财富。甚至可以说,痛苦是快乐之门。歌德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家长从小有目的地对孩子进行逆境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逆境是一所最好的学校,每一次失败,每一次打击,每一次损失,都蕴育着成功的萌芽。事实上,每一种逆境都隐含着一种等量或更大的利益种子,有时你虽然身处逆境,说不定其中正隐藏着良机,事实上,逆境会锻炼一个人,会使一个人心理逐渐成熟起来,大量实例证明,大磨难者会成为大成功者,南非前总统曼德拉27年的监狱生活,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三起三落的经历,使他们最终成为了对国家对人类有贡献的伟人。张海迪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到目前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怎样培养孩子们的勇于面对挫折的能力呢?
首先,对于娇生惯养的孩子,父母要试着让他们受些冷落。‘孩子是自己的好’这是我们天下父母的统识,正因为这样的心态,致使我们家长自觉不自觉的把缺点也看成是优点,使孩子养成一些坏习惯。所以,聪明的家长应该在生活中利用一些机会赞扬别的孩子的优点,慢慢让孩子习惯有人比他更优秀的事实。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设置一些困难,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有这样一个故事可供品读:
四岁的杰克正在推一扇沉重的大木门,他的父母却在树阴下注视着他。面对这扇与自己年龄不成正比的木门,杰克也曾哭闹过,但父母却丝毫不理会他,而且院子里的皮球对他的诱惑实在太大了。于是杰克使尽全身的力气去推门。经过半个小时的拼搏,满头大汗的小杰克终于拿到了皮球。父母也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请问,如果你是家长,你会这样做吗?
其次,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多给孩子讲一些英雄人物成功前的挫折故事,多找一些同龄孩子在磨难中成长的文章让孩子看,让孩子认识到生活中随时都可能会遇到挫折。
再次,教会孩子对待挫折的方法,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孩子在学校生活中,在文化学习上,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一定会经常遇到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做家长的应该及时和孩子进行交流,帮助孩子解决遇到的问题,让孩子能正确对待遇到的问题,有个好的心态。
最后,为孩子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能力水平,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成功的喜悦,来激发孩子的信心。再适当地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在克服困难中不断前进,正视‘挫折’。

家长要为孩子的特长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教育属于共性教育,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而有的学生天生具有一些特殊素质,如从小得到充分的后天培养,很有可能成为一个特殊的人才,成为个人生存的条件。童话大王郑渊洁语文学习好,而数学比较差,他爸爸不但没批评他,反而鼓励他,让他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即善于讲故事,编故事,从而树立起他的自信心,最终使他成为了全国著名的童话大王。爱因斯坦的成功更说明了特长教育的魅力和价值,他有一位了不起的父亲,是他老父亲发现了他的天赋并培养了他,使他最终成为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由于有生理缺陷、举止缓慢、性格孤僻,不爱同人交往,从小就受人歧视,谈不上什么天赋超常。3岁才会说话,7岁读小学,成绩决不出众,属于中下水平。10岁时,他的语言学和拉丁文考试根本就没有及格,因而被学校勒令退学,理由是‘低能’、‘缺乏起码的培养前途’。为了儿子的教育问题,他父亲是焦头烂额,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舍弃常规教育,对爱因斯坦进行特长教育。他叔叔发现,爱因斯坦具有超常的数学天赋,于是老父亲就对他开始了数学教育。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此,爱因斯坦开始了自信的学习生活,继而取得了一个个胜利,为人类做出了伟大贡献。爱因斯坦老父亲的话语,我们家长应该牢牢记住:‘条条道路通罗马,只要在一个方面你比别人强,拥有优势,你就会成为人生的胜利者。’所以我们家长要认清当前社会的竞争激烈性,做个聪明的家长,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优势和长处,使这一优势和长处成为孩子自信的支点。但可悲的是很大一部分家长根本不知道自己孩子的优势和长处是什么,那也就不会有培养计划和措施了。
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这种理论打破传统的将智力看作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认识,而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等八种智力构成。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八种智力,只是这八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在哪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加德纳认为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他们都没有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但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如果考虑这些差异,如果考虑学生个人的强项而不是否定或忽视这些强项的话,教育如果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那么,经验就会产生最大的功效。所以,我建议我们作家长的,要有意识地观察孩子,及早发现孩子的优势和长处,并制定可行的计划加以培养。
孩子的优势智慧,你发现了吗?
孩子的优势智慧,你培养了吗?

家长不要两眼只盯着“分数”
现在,学校以及家长往往都以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评判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这种标准是完全靠不住的。决定学生命运的不是分数与名次,而是人格。家长首先要从思想上弄明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人能体面地活下去,能让人过比原来幸福和快乐的生活,让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使整个民族繁荣富强起来。现在的分数和名次能让孩子未来幸福吗?能提升孩子未来竞争力吗?很难说,家长应该好好观察一下社会现实,作出科学的选择。每逢期末考试过后,周围邻居经常问:你考了多少分,在班里排第几名?家长更是如此,关心得更细---这次考了多少分,比上次多了多少分,上升了几个名次。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变成分数的奴隶。所以,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总是问:你考了多少分?在班里排第几名?更不要让孩子成为分数的奴隶,家长要重视的是孩子的品德、行为、习惯、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在孩子的童年播下美德的种子,培养其健全的人格,让孩子收获一个完美的人生。考试本来是为了衡量一个学生在一段时间的效果好坏的标志,但现在成绩却被老师和家长视为“珍宝”,成绩代表了一切,说明了一切。成绩好上天堂被老师家长捧上天,而成绩坏下地狱,老师家长同学瞧不起,这是非常不人性的。分数本来是评估学生成绩的,只具有相对的合理性,它只表明孩子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一个方面——智,而且只是智的一个方面——笔答卷子的能力。所以家长要明白:充满功利色彩的教育,只能培养出一批只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只有死知识而无活思想、只有高文化而无高修养的人来。
好好学习取得好的分数,考上个好大学,毕业以后找个好工作------这是20世纪的产物。现在已经不时髦了,家长要一只眼睛盯着孩子,另一只眼睛盯着多变的社会,要创造条件培养真正的社会人。后学历时代已大摇大摆地来到我们身边,现在是学力比学历更重要。此时,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教育思路,不能走老路了,条条大道通罗马。硕士生贬值了,而一些“没多少文化”的高级技工却炙手可热。博士生也在贬值,在很多企业,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的薪金呈金字塔倒挂的格局。这也体现了21世纪的显著特点之一-----多变。人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标准变了,企业在选拔人才时不在只看学历的标签,而是要“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看能力。我们不要再和过去那样,只关注孩子考试、关心孩子成绩了。

家长要学会赏识孩子
家长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成年人一样,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但是我们的家长在实际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往往是违背了这一规律,致使家庭教育效果不尽人意。在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父母都是天生的教育家,本能看到孩子的优点。当孩子上学后,父母开始怀疑孩子了,认为孩子不行,目光总盯在孩子的缺点上。习惯于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尤其是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人孩子的优点比较(这是大错特错的家庭教育行为)。总觉得别人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是蠢才;别人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总认为提醒孩子看到别人的成绩,能激发自己孩子的上进心,结果却事与愿违。正确的方法是:永远不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肯定他、鼓励他。一个孩子长大要经受人们无数次评价,不管别人说什么,父母的评价永远是基石。孩子的无形生命好比一棵果树,果树有果枝(优点),有疯枝(缺点),父母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缺点的疯枝上,疯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颗粒无收。父母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优点的果枝上,果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必将是桃李满树。(孩子自我意识形成的三个关键时期:三四岁、十岁左右、十四岁)。
家长如果静心反思一下,在一天、一周内,你对孩子说的话中,有多少是肯定的话、相信的话、激励的话、赞美的话,如果统计一下的话,反面的语言一定会比正面语言多。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常说的3句话是:(1)听话(2)好好学习(3)没出息。全是要求的话,伤自尊心的话,而没有教育激励的话,赞美的话。特别是单元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后,当家长看到试卷后,你对孩子的态度是怎样的呢?家长要知道,你的态度会影响孩子的发展,你如何看待“你的孩子”,就会如何对待他们,你如何对他们,他们就会如何报答你。诗人对这个问题做了精彩地回答:“如果你认为他很糟,那么他会变得比原来更糟;如果你认为他可能最好,事实上,他就会真的变得最好。”但现代父母希望孩子进步快,老说孩子慢;希望孩子细心,老说孩子粗心;希望孩子胆大,老说孩子胆小;希望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家长消极的语言,家庭消极的环境,孩子的心态怎么能积极呢?父母若期待孩子成人、成才、成功,最佳的办法就是:永远作孩子的欣赏者,培养孩子的自信,欣赏孩子的才华。无数成功家庭教育得出的结论是: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请家长必须要相信这一点。
赏识教育倡导者——周弘,用赏识的眼光看待自己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20年来创造出一系列不平凡的奇迹:女儿3岁半一句话不会讲,6岁却能认识2千多汉字;8岁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一千位,打破吉尼斯世界记录;小学阶段连跳两级;10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16岁被辽宁师范大学录取为中国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生;17岁被评为全国最年轻的自强模范;20岁赴美留学攻读心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荣膺首届海内外中国妇女‘十大时代人物’。周弘是怎么赏识女儿的?——当三岁半的女儿刚开口说话,把‘水’说成‘堆’时,全家人欣喜若狂。——当女儿用颤抖的小手画出第一幅杰作,几根蚯蚓般的线条时,全家人欢呼不已。——当女儿刚学会应用题,10道仅做对一道题时,我却对着这道题惊呼:‘太了不起了,这么难的题目你竟然做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啊,连碰都不敢碰呢!’——当女儿刚开始写作文,晚上吃饭的时间,就是一家人共同欣赏她作品的时候,每当出现了一个好句子,他们就热烈鼓掌,拍手称快,于是激发了女儿写作的兴趣,于是女儿找到了作家的感觉。
另外,夸奖教育法也是一种‘造就伟人’的好方法。多多夸奖,才能使孩子们的能力像初生的嫩芽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因为孩子只有被褒奖和认同的时候才能够往正面方向前进,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童年的往事对我们会有所启发。这位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小时候却是个成绩糟糕的孩子。他从小就被人认为是个呆头呆脑的笨小孩,4岁时才会说话。上学后情况也没好转,每次考试都是倒数第一。他的老师和校长都武断地断言:这孩子将来肯定不会有出息的。他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失去了信心,甚至想干脆退学算了。然而,只有他身为机电工程师的父亲,在大家都看不起他的孩子,孩子也怀疑自己笨的时候,他不但没有任何指责和抱怨,反而想方设法地鼓励他,激发他的信心。有一次,父亲为他买了一盒积木,然后让全家人围坐在他的身边,每搭好一层大家就给他一阵热烈而真诚的掌声,并且大声喝彩:‘太棒啦!’‘搭得有多好啊!’‘真是个能干的好孩子。’就是在这些掌声与喝彩声中,他的自信一点点地重新凝聚起来了。随后,他的父亲开始教他拉小提琴-------父亲是个很不错的业余小提琴演奏家。他告诉爱因斯坦,音乐是治疗人生伤痛与绝望的最佳良药,有了它,在灰暗的人生也将充满光亮,再悲观的人生也会变得积极。在父亲的培养下,爱因斯坦很快显示出了自己的音乐才能,他的小提琴拉得极为出色,并经常登台表演。这时,大家对他的看法完全改变了,赞美之声如同雨点一样落到他的头上。这种情况下,他的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儿子,其实你真的很棒啊!你要记住,任何时候也不能对自己失去信心。’爱因斯坦的父亲就是用这种夸奖教育法,最终造就了一代科学巨匠。
教育孩子,应该始终坚持以鼓励为主,戴着放大镜看他们的优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6-09
家长会知道些,但大部分会包容,矫正什么的
第2个回答  2015-06-09
都是过来人,谁不知道,只是不愿意拆穿罢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