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中的"秋"字是"秋天"的意思吗?

如题所述

多事之秋
成语释义: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成语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

“为什么不说多事之春、多事之夏、多事之冬,独独说多事之秋呢?”
与季节有关的多事无非就天气变化之类,所以无论哪个季节,老天爷总是要多事的。冬天万物休息,老天爷无论如何弄风播雪、寒洒大地,人们尽可躲进温暖的房子中享受生活,老天爷的多事对人们并天多大影响,可以说没有什么多事之言,多事的人就是没事找事。夏天万物生长,人们除了努力耕耘、汗滴禾下土外,决不可能心存幻想,老天爷多事人也得干,不多事人也得干,也难说多事。而常言说得好,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播与秋收同等重要,春天多事与秋天多事,对于一个农耕民族来说,几乎具有同样巨大的影响。那么,我们古人为什么唯独对秋天的多事印象如此深刻,只留下一个“多事之秋”的成语呢?

“多事之秋”一词大概源于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原话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在这句话中,明显是用秋季形容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是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必须谨慎行事,否则一步走错,即无生理。
有人说,多事之秋的说法与我国古代多在秋天兴兵有关。我国古代的执政者,特别是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国君主,多讲究在秋天发动军事行动,在不违农时,不伤民力的前提下获取军事利益。军事行动自然决定国家的生死存亡,那么常常在秋天进行军事行动的特点,似乎成为“多事之秋”一词最好的注解。秋季发动军事行动到战国以后就已经不太被执政者所遵循,因为在春秋早期各诸侯国多没有常备军队,多数情况下,是在军事行动开始之前才从平民百姓中征集兵员和军事物资,合编成军队。《子孙兵法》称:“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合而舍”,就是说在作战之前才编练成军的方式,这种军制方式决定了军事行动必须在秋收后农闲时期进行。从春秋后期开始,各诸侯国相继建立常备军队,秦汉帝国相沿成习,到诸葛亮所处的三国时期,蜀、魏、吴三国也各自拥有强大的常备军。在常备军制情况下,军事行动对农时的依赖性大大降低,决定军事行动,主要注意的是天时对军事行动本身是否有利,而不一定选在秋季进行。所以,秋季用兵并不能完全合理地解释“多事之秋”一词的来历。

还有人认为“多事之秋”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悲秋的文人心理有关,秋天常常是引起人们忧愁的季节,“愁”字就是人们“心”上的“秋”嘛!有人这样解释,秋天草木凋零,生机勃勃的世界即将进入死寂一般的冬眠状态,与一个人年老体弱、风烛残年相似,触景生情,人们因而伤感。唐朝诗人刘禹锡写道:“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宋朝诗人辛弃疾有诗:“而令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清末民族女英雄秋瑾的绝命诗也写道:“秋风秋雨愁煞人”,说的都是这种现象。现代医学证明,在人的大脑中有个叫松果体的腺体,分泌一种叫做“褪黑激素”的物质,这种物质诱导人们入眠,还使人消沉抑郁。褪黑激素会抑制人体中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作用,使后者的生理浓度相对降低,而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等又是唤起细胞工作的激素,它们相对减少后,人们就会情绪低落,多愁善感。松果腺体分泌褪黑激素的生理过程受阳光调节,阳光照射可减少松果腺体的褪黑激素分泌量。秋凉之后,常常天气阴沉,阳光少而且弱,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相对增多,人们因此而产生伤感情绪。实际上这只是合理解释了人们悲秋的心理原因,并没有解释“视秋为生死存亡关键时刻”的原因,悲秋表现的是人们情绪低落的心理状态,而“多事之秋”更多的是表现人们对未来命运惴惴不安的一种忧虑,前者是提不起精神,后者则是不知怎么办。

“多事之秋”来源于我国民间对秋天的感受和认识。我国是农耕民族,衣食住行,几乎都来自气候的恩赐。庄稼无水不收,但秋天农作物渐渐成熟,已不再需要太多雨水,阴雨天气频繁反而会影响作物成熟,造成籽粒空瘪,品质下降。到收割的时候,更是需要晴朗天气,以便于凉晒打场,连绵秋雨则妨碍人们收获,甚至毁掉丰收在望的庄稼。不幸的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好属于秋雨型气候,特别是中原一带属于季风气候,秋天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入侵,与逐渐退缩的暖湿气流交汇而形成降雨天气,因而秋季降雨常占全年降雨总量的六成以上。唐朝诗人李贺的名句“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旧天惊逗秋雨”,说的就是这种气候特点。这种多事的秋天无疑是人们最担心的事情,因为秋天的收获是一家人全年的口粮所在。对于春夏季节的灾害,人们至少还可以通过补种一些生长期短的小秋作物挽回一些损失,而秋天的灾害则再无机会补救,一旦遭遇,全家人就只好准备背井离乡逃难了。这可能是人们关注“多事之秋”的真正原因吧?多事之秋中国人的最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1-30
本意是秋天,用到成语里面泛指时间了,准确的说是一段时间。
第2个回答  2008-01-30
二楼的说的准确,正解!

补充一点:在古代,秋天是事务最多的季节,秋收、国库统计、大罪之人秋后问斩、官员的升降、过冬前的准备等等等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01-30
二楼的不准确。


年 [year]
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将传于王。”——《史记》

指某一时期、某一时刻 [period of time]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效命之秋。——《史记·魏公子列传》
不问之秋。——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又如:千秋(很长久的时间);秋丁(旧时农历八月第一个丁日是祭祀孔子的日子)
第4个回答  2008-01-30
本意是秋天,用到成语里面泛指时间了,
准确的说是一段时间。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