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对古代政治方面的影响

如题所述

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模式选拔优秀人才的考试制度,所以应当是今天世界上普遍盛行的公务员考核选拔的前身与鼻祖。
科举制度早在隋唐时期即已出现和成型,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而得名。隋文帝废除被世袭垄断的九品中正制,在地方上设立州学和县学,每年推选学习优秀的生徒,到朝廷进行考试,根据成绩录用。到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科举制度的创立,为庶族地主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地主阶级政权的政治基础。科举制为历代统治阶级所沿用。
科举制度作为政府任用文官及选拔人才的制度,最直接地影响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政治体制的运行和发展。科举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正是历代帝王为削弱士族对皇权的制约而采取的良策,是对官僚贵族化的有力抵制。科举制度完善的过程也正是中国封建官僚体制完善的过程。北宋对科举制度的改革,促使汉唐以来的选仕制度完善和定型,标志着可操作化的选仕制度的确立,也标志着封建官僚体制的成熟。
科举向全社会开放,其直接的意义是奠定了文官全面治国的基础,取消宗室、豪门、宦官的特权,消灭了士族得以滋生的土壤。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政治由此进入无土庶之分的完善的科举官僚政治阶段,以血缘身份而定政治地位的宗法氏族残余逐步肃清,汉魏六朝的贵族门阀政治、唐代半官僚半门阀政治至此告终。
应该肯定的是:科举制度的实行,较之汉代选举制和魏晋九品中正制,显得客观公正、严格认真。
当然科举考试亦有不少流弊,且愈到后期愈腐朽,如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成为科举的附庸,受教育与仕进利禄直接挂钩,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科学思想的传播;考试偏重经籍文辞,忽略德行才能,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思想的自由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09
科举制度一般认为在历史上起了一定的作用,打破了世袭贵族的一统天下,使平民有了晋级的可能,只是后来弊端太多。这个观点是值得推敲。在没有科举制度之前,也并不是没有英雄出世,大家都熟知的诸葛亮被举荐是个典型例子。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学术发展难有的高峰时期,也是各种人才层出不穷的时期,各阶层都有不少人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人物,有些甚至是出身很“低贱”的。 ( ) 在科举制度盛行的历朝历代,在社会剧烈变动时期,从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到清朝的开国皇帝哪个是科举出身呢?清王朝在没有接受科举制度之前是何等“威风”,而后来确定了科举制度后是庸才满朝,导致内忧外患不止。中国历史上虽经多次改朝换代,科举制度都保留了下来,也出现过几次相对稳定二、三百年的王朝,这可能说明对维护王朝的官僚制度起了一定作用,但能说这是一种进步的作用吗!? ) 柏杨先生把科举制度喻为阻碍中国前进的“暗礁”,这一点是很有道理的。历史上就不用说了,从中国改革开放的二十年来看,凡是改革中问题最多的领域,莫不是“科举制度”最多的地方;改革最成功的部门,也是没有或是很少有“科举制度”的地方。农村相对来说“干部”较少,最早进行农村改革的人也并没有被封为“人才”,但农村经济的改革为全国的改革奠定了 ( )基础。相反,国家企事业和国家行政部门几乎囊括了所有通过考试而选拔出的“人才”,但改革就困难得多。
第2个回答  2012-07-08
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2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新局面。同事,科举制还有国际影响,19世纪的英国文官制度的产生就受到了中国科举制的启示。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科举制的实行也抑制读书人的思想,成为中国专制统治的一种工具,如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清朝后期科举制走到了死胡同。1905年,中国废除了科举制。
第3个回答  2019-06-05
科举制度从隋朝开始实行道1909年被废除经历了近1300余年的历史。结合封建王朝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科举制度是通过考试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一个比较公正的考试。它结束了自西晋开始直到隋唐近300余年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能够使更多的庶族地主子弟出来做官,掌握国家政坛。结束了世卿功勋独掌朝政的局面。但是科举制度完全是通过所谓四书五经的考试来选拔人才,压抑了人们的创新意识,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可以说中国近代的落后与科举制度有着不可推卸的关系
第4个回答  2012-07-09
积极:
1有一定的公平性、合理性,这种先进的选举制度巩固了中国的专制统治。
2.提高了官员的素质,为专制统治提供了大量人才。
3.在社会上兴起了好的向学风气。
局限:
1.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家经典,压抑了人们思想,是专职王朝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