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了千年的科举制废除于哪年?

如题所述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慈禧太后下诏书,宣布自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开始废除科举。

光绪三十一年(1905),许多封疆大臣,如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端方等人联名奏请立停科举。 八月,光绪帝下诏“立停科举以广学校”,自丙午(光绪三十二年,1906)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样,科举制度至此完全废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08
605-1905

隋朝—科举制度起源阶段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后隋炀帝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去士。这种分科考试,以试策取士的办法,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这标志着科举制度已诞生了。 唐朝—科举制度完备时期 唐王朝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考试的科目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只有明经、进士两科是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 宋朝—科举制度改革时期 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进士科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 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即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 宋代科举,把《易官义》《诗经》《书礼》《周礼》《礼记》称为大经,《论语》《孟子》称为兼经,定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好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 明朝—科举制度鼎盛时期 明代,科举制度鼎盛时期。 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了科举的必由之路。 只有进入学校,成为生员,才有可能入监学习或成为科举生员。明代的府学、州学、县学、称作郡学或儒学。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进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俗称秀才。 生员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院试合格者称生员,然后分别往府、州、县学习。考取生员,是功名的起点。 清朝—科举制度灭亡时期 清代的科举贯彻的石民族歧视政策。在雍正前分满汉两榜取士,旗人在乡试、会试中享有特殊的优待,只考翻译一篇,称翻译科。 正式的科举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测试的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里选择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
第2个回答  2012-07-08
科举制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被废除
第3个回答  2012-09-08
科举制度正式废于1906年 近现代史书上有
第4个回答  2012-07-08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