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一定要压韵吗~我没有什么文化,但是我喜欢看诗词,学着写。

喜欢各位给我说说写诗的一些心得
我只觉得写诗只要能代表作者的心声就可以了
望各位大哥大姐指点帮助

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
成平仄两声即可。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
调。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以两
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对于五言来
说,它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我们若要制造
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除了后面会讲到的特例,五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这些句型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
又与第四字相反,如此反复就形成了节奏感。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
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

我们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写绝句时也许还办
得到,写八句乃至更长的律诗则几乎不可能。如何变通呢?那就要牺牲掉不太重
要的单数字,而保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因此就有了这么一
句口诀,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
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
格遵守。这个口诀不完全准确,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
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在后面我们会谈到,但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如何由这
些基本句型构成一首完整的诗。
二、五言和七言
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五言古诗称为五古,七言古诗称为七古;五言律诗称为五律,七言律诗称为七律;五言绝句成为五绝,七言绝句称为七绝。
古体诗除了五古和七古外,还有所谓杂言。杂言指长短句杂混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甚至七言以上的句子。杂言诗一般不另列一类,而是归入七古(即使没有七字句)。
(一)五言律诗:分平起和仄起四种
1、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例句:[唐]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别,入声。
2、仄起首句入韵,首句换"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例句:[唐]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注:竹,入声。
[唐]王维《观 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注:疾,入声。看,平仄两读。第七句是拗句(详见下文)。
3、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例句:[唐]王维《山居秋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石、歇,入声。
〔唐〕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平起首句入韵,首句换"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例句:[唐]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出、国、学、一,入声。
(二)七言律诗:分平起和仄起四种
1、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例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啄、足、白,入声。
毛泽东《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礴、拍,入声。
2、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例句::[唐]李商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十、笛,入声。
3、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例句:[宋]陆游《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那,平声。
4、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例句:[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峡,入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1-24
写诗不一定要很押韵,你要掌握住写诗的条理。你说你想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这样来写诗,那你一定要注意这样写诗不能些的语句直白,要委婉的说出的你感受,比如说你可以借一个东西来表达,要用一些华丽的词汇。诗人的头颅是充满想象的,所以这一点你要具备哦。
纪伯伦是诗中的哲理
泰戈尔是借大自然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或者说些蕴藏在诗中的哲理
莫泊桑是美丽的词汇和自己的心情
冰心是对人们的告诫和自己的心情,(她的诗风和泰戈尔很想,因为冰心从小熟读泰戈尔的诗)
给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
1
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
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
Stray birds of summer come to my window to sing and fly away.
And yellow leaves of autumn, which have no songs, flutter and fall
there with a sign.

2
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呀,请留下你们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
O Troupe of little vagrants of the world, leave your footprints in my words.

3
世界对着它的爱人,把它浩翰的面具揭下了。
它变小了,小如一首歌,小如一回永恒的接吻。
The world puts off its mask of vastness to its lover.
It becomes small as one song, as one kiss of the eternal.

4
是大地的泪点,使她的微笑保持着青春不谢。
It is the tears of the earth that keep here smiles in bloom.

5
无垠的沙漠热烈追求一叶绿草的爱,她摇摇头笑着飞开了。
The mighty desert is burning for the love of a bladeof grass who
shakes her head and laughs and flies away.

6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If you shed tears when you miss the sun, you also miss the stars.
(这个泰戈尔的诗就是说明哲理和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情,你仔细看就可以发现)
诗人的头颅在可以穿越浩瀚的宇宙。
第2个回答  2008-01-24
以上选诗词两义,选编成章,无非是为学习之方便,提高诗词的水平;由于,学识上,你不能说你已经学完了,你只能说你学会了。不管那种知识,学会了还要学精,学精了还要创新,是一种不止境的学习态度。所以,我从开始学诗词后,从学会,就不断寻找学精的方法;后来,我发觉格律是古人有规矩定律的东西,只要读懂了,写诗按规守矩,就可以了。所以,细细思想,诗词格律既然是定规,那么只能在内容上提高水准了。我翻开一些学者所作之书,看到原来,诗词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不光是学格律,还要学习行文造句,更有诗词各种文体等等.....。
虽然,祖国古典诗词,有载的浩如烟海,一年半载是学不完。但是,只要有心,相信会越来越升华的。所认,读写作“十二忌”和“押韵四戒”,就成必经之路,不得不深入思想。古人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种态度,不正是学习的方法吗?所以,开此一篇帖子,共大家一起学习。
我们知道,古人有言“押韵四戒”,又提出作诗“十二忌”,现在先谈一谈后者。在诗词的写作中,理论上有“十二忌”,即:忌直、忌泛、忌平、忌枯、忌生、忌涩、忌俗、忌旧、忌浅、忌露、忌实、忌散。在现代诗词理论的书本篇章,很少谈论到这个问题。或者是这样说,很少人把这个问题,专谈一义。借此时间不是很忙,随笔编写这一章,为爱好诗歌的同志们,分晓一二三。
首先,我们按“十二忌”的顺序,逐忌谈论下去。所谓“忌直”,无非是指在诗词写作,不要太直接。古人有说“凡作人贵直,作诗贵曲”,不无道理,有时候,确实作人不能太直,否则物极必反。比如:在《恋爱的悲剧》中,鲁迅描述阿Q向吴妈求爱,阿Q跪到地上痴痴地向吴妈说“我要和你睡觉”,惊得吴妈魂飞魄散,傻傻地向赵太爷告屈,赵太爷便狠狠地教训阿Q。这就是太直了,以致求爱失败。好比写作诗词一样,不能太直,太直就失去诗的韵味。例如:儋州版“广安堂杯”诗词征文作品,那大七小蔡铨宪写的《赞祖国青年》诗:

青年俊杰有才华,辅国兴家志不垮。
为党红旗飘万代,愿把青春献国家。

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性很好,但艺术性不高,没有感人的力量,其主要毛病就是太直。词句显得有点直白,没有比兴,结构上没有转折,语句标语化、口号化。这样的诗,思想是好的,但缺乏艺术感染力。
现在,再说“忌泛”:很多人写作诗词的时候,泛泛而谈,面面俱到,没注重在某一点上加以开掘、发挥,让人读起来,得不到任何启示。现在以一首诗解剖一下:有一首诗,写祖国人民为国家的统一大业的诗,题为《誓把中华享太平》:

台湾中华一个省,统一祖国理分清。
团结起来力量大,誓把中华享太平。

这首诗从多方面描述祖国统一,是没有任何人能阻挡的,祖国人民对完成统一大业的决心是不动摇的,但写得太泛。几乎没有那一点可以打动读者,启迪读者。我们再读一下,古人写的一首《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是唐代王昌龄写。自秦、汉以来,边疆一直都在无休止地进行战争,月照关塞,自然想到无数征人战死边疆未能回还。只要龙城飞将军李广在,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阴山一步。所以,这首古诗使人读起来,字字生动,让人心志激荡。
再点评“忌平”:古人有言“文似看山不喜平”,文是这样,诗也要如此。平就是没有起伏,没有高峰,没有升华,平庸无奇。大意是指,一首诗如果太过于平,就缺少节奏。所以,诗里既要有音高,又要有音强,还要有音长。那么什么是“忌枯::所谓“枯”就是指语言没有血肉,干巴巴。例如:有一首题为《参观深圳锦绣中华感赋》的诗:

锦绣中华气势宏,名胜古迹集一城。
有闲敢说走天下,不及吾游半日程。

其实,从这首诗去细细解读,你会发觉作者有自己的特殊感受,并想表达一种情感,可惜的是不善于把这些情感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果他能提炼出更美的诗句把“半天游遍天下”这一意旨加以表述,它将不失为一首好诗。所以,大意上诗词的“枯”,很多原因是读诗太少,词汇太少,不善于运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因此《唐诗三百首》原序,蘅塘退士引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就此意义也。
再谈“忌生”:所谓生就是生硬,大意是指让人读了,好象在吃夹生饭,不是滋味。例如“天门雄视几千冬”这句,“几千冬”读起来有点太生硬,如果改为“几秋冬”,不是更好。所以,写诗词注意句子不要过于生硬,此意为忌生之义也。那么,什么是“忌涩”?涩即诗句不顺畅。整首诗句应流畅自然,涩则反是。还有什么是“忌俗”?俗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情趣俗,二种是用词俗。一首嘲笑封建迷信的诗中有这样的句子:“科学无知实为庸”。这样的诗句欠雅,用词太俗。还有一首题为《夜宿和平县》的诗,末两句是:“客家好客飨珍味,暮洗尘衣问暖凉。”这些是情趣俗,显出有点不雅。同时,什么是“忌旧”?旧是指内容陈旧,没有新意,落入前人俗套,似曾相识。
其次,什么是“忌浅”?即诗词立意不高,停留于表象的描述,没有更多的想象和联想,没有深入一层的开掘,这就是浅。有这样一首诗(题为《杭州中秋夜》):

郁郁葱葱九里松,无声丹桂送香风。
今宵雅兴寻幽境,独自排徊月影中。

太浅了,为什么浅?就景写景,就事论事,这是根本的原因。苏东坡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李白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两首古人的诗,其把思路拓开了,展开想象的翅膀;所以,对事物有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分析,诗才有深意,才不流于浅。
再次,什么是“忌露”?所谓露就是不含蓄。意思太露,就没有咀嚼、回味的余地。而“忌实”,指实就太满,易流于板滞,不空灵。张玉田云:“词要清空,勿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其所指者词,然诗亦如此。另外,忌散;散是章法问题,没有起承、转、合的环环紧扣,气脉不能贯通,结构松散。如《草原晚秋》:

倦日徐徐掩柴扉,蓝天暗暗染秋衣。
沉沉暮霭笼牛背,驾驾驱车带草归。

此诗句句独立,气不能贯,是谓松散。所以,作诗所忌并不止于上述十二种;同时,还有“押韵四戒”,上次已讲过,现在放在一起,是为方便学习,另外,读者可于实践中再作总结。

作者:碧玉生 回复日期:2007-9-18 16:24:00

第一点,戒出韵;出韵又叫落韵,是律诗的大忌。古时假人们用韵,各有韵部,一个韵部规定有多少字,押韵的字只能在同一个韵部中去找,不能用其他韵部的字。如若用了,就叫出韵。现在以举例说明:

一东韵:东、聋、中、忠、虫、宫、功、工......;属一东韵部。
二冬韵:冬、农、宗、钟、从、恭......;属二冬韵部。

所以,大家首先写好了一首诗,就用韵书,或《平水韵》,对照一下,从一个韵部找出押韵的字。我们来看元稹诗《行宫》这首诗:“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话说玄宗。”注意了,诗中的“宫、红”为一东韵,“宗”为二冬韵,这就是“出韵”了。

第二点,戒重韵;重韵很好理解,就是一首诗押韵的汉字,不能有相同字。一首诗中,同一个字不能两次用来押韵。如若用了,就叫重韵。这点不需要变通,字重了,换一个就是;如若不换,就不合格律了。

第三点,戒倒韵;我们知道,在很多古典诗歌中,常有因为凑合韵脚,而颠倒词序。我们来看一看刘长卿这首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犯的毛病在那里。最后一句,风雪夜归人,写诗人为了押韵,就把“人归”写成“归人”,这样就词序颠倒了。但是,我查一些书,见到有一些大家说,为押韵而颠倒词序是可以的,因为在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词都能颠倒,比如“杨柳”不能颠倒为“柳杨”、“儋州”不能“州儋”,应避免因颠倒词序而语意全非,不伦不类。

第四点,戒险韵;这点也很好学会。凡是以生僻字为韵,叫险韵。但大家要注意了,借用成语典故可以用生僻字。除此之外,我们就不必要用生僻字来押韵了。古人有以险韵取胜者,那是卖弄才学。其实险韵难押,而且字生僻,欣赏的人也很少,费力不计好。(
第3个回答  2008-01-24
押韵可以不必象古诗那样严格,但是基本的韵律还是应该要的.即使现代诗也是有韵的.
押韵可以造成语音的错落有致,毕竟语言文字其实也是有音乐美的.所以在不妨碍诗歌情感、意象的表达情况下,尽量注意用韵会比较好。
第4个回答  2008-01-24
汗啊,楼上这位仁兄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你看吧....
诗是要压韵的,这样念出来才好听....哈哈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