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在平定安史之乱后,为何没有撤销“藩镇”永绝后患呢?

如题所述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玄宗末年,是唐朝由胜转衰的转折点,为了平定叛乱,唐朝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国家的财政受到影响,人口也大量的减少。安史之乱的爆发,藩镇割据势力是重要原因,但是安史之乱虽然被镇压了,唐朝并没有废除藩镇割据,为什么不除掉藩镇,以绝后患呢?其实是有一些原因的。

一、藩镇割据产生的历史背景。

唐朝建立之初,采取的是府兵制。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都是主张沿用前朝所使用的府兵制。伏兵平时是不用缴纳赋税的,而且拥有自己的更低。当时的背景是因为唐朝的疆域在逐步扩大,西边的吐蕃,东边的高句丽,北边的突厥,东北的契丹等,对唐朝政权的存在都是极大的威胁,所以府兵制在面对这些强敌的时候,是有些力不从心的。

二、战争频繁,需要更多的防御势力。

府兵制能力受限的时候,跟不上战争的频繁,于是唐朝就采取了募兵制的政策,有设置了是个节度使。这些节度使的设置,就是为了掌管一个地区的兵权,还包括地方的财政,税收,人事任免等等,也可以看做是诸侯。这种节度使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巩固中央的统治。

三、藩镇制度下,节度使的权利增强。

在这种藩镇制度的长期推行下,节度使的去哪里就越来越大,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而且个别会威胁的皇室的安危。在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就是三镇节度使,拥兵十万,因此才有发动叛乱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强制撤掉节度使,影响的可能是很多士兵的利益,他们听命于节度使,可能会引发新一波的叛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28
因为那时候的科技发展还不足以支撑当时的政权控制这么大的版图,因为交通和通讯的原因想要知道那些地方的消息通常需要几个月,如果没有一个专门的人员在那个地方管理可能就会发动叛乱,所以最终只能把他们留下。
第2个回答  2020-08-28
因为这样做的话会损害很多藩王的利益,到时候又会有很多安史之乱重新出来。这对于刚刚稳定的朝廷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并且当时外边的势力也是经常骚扰大唐,还需要这些藩王来保护唐朝的安全。
第3个回答  2020-08-28
因为这样做的话会造成藩王强烈的反弹,刚刚平定安史之乱容易造成危机,甚至威胁到朝廷的统治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