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高一历史答案简要分析从秦朝唐朝明朝的相权变化过程

如题所述

高一的话应该从课本着手吧,毕竟是为了考试而做的答案。多谢课本上出现过的话,以下的答案为参考,可能话没那麽简洁,理解最重要。其他可以从课本相应章节找到类似的语句答案。
相权在中国历史上是逐渐被削弱的,这对应着中国封建王朝高度的君主集权制的渐渐加强。
1.秦朝称为“丞相”。开始实行一相制,也曾置左右丞相。汉朝也承袭秦朝设置丞相,但是在、历史具体实践中,相权逐渐变得很强大难以驾驭 。
2 唐朝 三省六部的政事堂制确立,三省握有实权,宰相的权利开始分散。
3 虽然你没写宋,但是在宋朝还是有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的,(“宋太祖又采取灵活方式,降低宰相的待遇。在他刚登皇位时,宰相上殿奏事,太祖都让座献茶”,商谈国事。后来宰相范质上殿奏事,太祖照例赐座,可开始奏事时,太祖说:“我最近眼睛有些昏沉,请把奏章拿近来我看。”范质便离开自己座位,走近太祖,太祖暗中吩咐宦官,把宰相的座位撤去。从此以后宰相见,也只能站着和皇帝说话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 有实际上宰相的权利。且这两个位置通常不止一人担任,所以相权更加分散开来了。
4 终于说到最有魄力的朝代,我们的劳动模范朱元璋,找了个借口杀掉胡惟庸这个宰相时候,借故永远取消了宰相这一个官职,并立下祖训,子孙后代永不再立宰相这个官职。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执掌国政。
在接下开就是后话了跟题目多大关系,因为朱元璋的决定是国家所有的政务事无巨细全由皇帝处理,他自己劳动学习刻苦,可是子孙就没那么有能力了,所以出现了后来的内阁,最初是由官位很低的人来组成的皇帝个人智囊团帮助皇帝出主意,解决国家各种问题,后来随历史的发展,内阁这一势力甚至超出了相权对于皇帝的威胁。这是朱元璋所没能想到的。
好了,打了好多啊!其他具体的可以去百度搜词条 相权 丞相等再理解,我就不当搬运工了,上面都是我自己的理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21
一句话概括就是不断的加强中央集权.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
唐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唐高宗后,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三省制的建立,使相权分割,减弱了对皇权的威胁.
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
至此,皇帝独揽大权,皇权开始走向高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6-22
相权不断减弱,皇权不断加强。
秦朝时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
西汉设内朝与丞相所在的外朝抗衡,东汉设尚书台;
魏晋南北朝三省制初具雏形;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
元朝实行一省制(“相权不断减弱”过程中的一次反弹);
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和三省,皇帝下直接设六部,后又设殿阁大学士(这是“秘书班子”非正式行政机构);明成祖设内阁;(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新的高度)
清朝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第3个回答  2012-06-21
秦朝设立丞相,辅助皇上处理国家大事,但后来发生李斯篡改诏书,擅自废立的事情,之后的朝代避免重蹈覆辙,汉朝承袭秦制,但后期出现大司马,大将军,使丞相被架空。到隋朝设立三省六部,分担各自事宜,上设宰相统领,但权力已大大削弱,唐朝沿袭隋朝。而到明朝,自从发生胡惟庸案后,朱元璋对丞相十分忌惮,于是出现了内阁大学士,作为军师,但又没有实权,相权完全掌握在皇权手中。
第4个回答  2012-06-21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
唐朝设三省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相权不断消弱,君权不断加强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