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为什么都是佛的法号?

如题所述

在佛教,慈航一词可以形容各位佛菩萨,喻示佛菩萨慈悲救度苦难中的众生。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一起接引往生的众生。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26
说的明白一点,就是多诵持佛的法号可以开发我们自己本具的佛性,也就是可以帮助众生快速地开佛之知见,悟道。这就是多读佛经的功德之处,所有的诵经利益都是自己得,所以诵经到最后要回向。
第2个回答  2012-07-02
不是啊...你是不是看的<佛说佛名经>哦..那本经倒是都是佛号
第3个回答  2012-06-25
佛 菩萨 的名号是依因地发愿修持的功德力而来的都是表法 所以每一尊佛像都由其意思 无奈大都迷信者盲目崇拜 他就像老师依样 立相主要是修行鞭彻提醒自己不可怠惰要勇猛精进 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谓名可召德 比方:【普贤】就是我们的真心,自性真如,如《楞严经》上所说的「如来藏性」,目的是要我们能回头过来明心见性,见到自性的如来藏,行普贤行,如此普贤菩萨的名号功德才算确实明瞭,得到利益,不是随口念念佛号,则功德就不可思议。如果念佛菩萨名号只是有口无心,仍是枉然,不能与佛菩萨感应道交,哪有什麼功德可言!
所谓【名可召德】,我们称颂佛菩萨的名号就应该知道、理解这名号的功德在哪里?以及他真正的意义是什麼?进而才能执持名号不忘。要知念佛就是念心。念佛时当下这一念心要有佛的清净、平等、慈悲的心才行。也就是要学习佛菩萨的心行,而能与之同心、同德、同愿、同行,这才能与佛菩萨相应,故而得其护念与庇佑,如此名号功德才不可思议。
每一尊佛菩萨的名号,虽然不同,各有差别,然差别是「同中之异」,如《华严》裏所说的十普菩萨,那是自性、德能的总称,而名称不同的菩萨是自性、德能的别称。但「总」是别中之总,「别」是总中之别,也就是【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同、异不二】。就以世人所理解的来说,任何一位菩萨都在六道之中示现教化众生,劝人断恶修善、持戒布施,其发心都离不开【四弘誓愿】的范畴;也就是说,菩萨的宏愿虽然相同,但每一位菩萨的行门、所修的法门却各不相同,故教化众生的方式与愿力也不尽相同,这是「别」说。虽然说,原则、总纲与目的一致,但在方法上所用的手段却不同,这即是一般所说的殊途同归。
由此可知,每一尊菩萨的名号都有其特殊的含义与功德利益存在。由名号可显示出其智慧、德行与修学的方法。若能充分的瞭解而依其名号修学就能成就无上的觉道,故每一尊菩萨的名号就是「道场」。举【观世音】菩萨名号为例,我们都知道其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但我们是否瞭解这句名号代表了什麼意义?若不明白而口诵其名,那只是「执事而昧理」,有什麼功德可言呢?!
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是从修学的方法上来说的,也就是观世音菩萨以观世间的音声而能【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观世音菩萨是从听闻音声而觉悟的。观世音又称【观自在】,「观」即是「观照」,观照自己现前这一念心是在迷,还是在悟?若当下这一念心能起觉照,而能照见五蕴皆空,明白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之相,都是幻化不实之相,了不可得,故而能放下万缘,不再分别、执著,能远离世间的五欲六尘、贪嗔痴慢,一切的是非人我之相,以及自私自利的恶习,即能自在无碍,得大解脱。
观世音菩萨能闻声救苦,这是菩萨大慈大悲的本愿: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故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所谓【千处祈求千处应】。能瞭解菩萨的名号,是代表其德能与修学的方法,若依此修行即能与之相应,故而才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若只知其事而不明其理就是本末倒置,缘木求鱼,则修学就落於「心外求法」。那麼,念佛菩萨名号只是有口而无心,充其量也只能与佛菩萨结个法缘,在八识田中种点善根,修一个来世得度的因缘而已,实在没有其他什麼功德利益可言!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