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110、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11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112、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

113、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战国策·秦策)

114、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战国策·赵策)

115、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燕策)

116、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战国策·齐策)

117、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策·赵策)

11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1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吴越春秋)

12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12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122、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12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124、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12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126、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12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128、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12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 列传)

13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131、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13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东方朔传)

13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134、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 (汉·辛延年·羽林郎)

135、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传)

13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

13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13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39、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黄琼传)

14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传)

141、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

142、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

14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14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曹操·短歌行)

14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146、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曹植·七步诗)

汉乐府《长歌行》
作品简介: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11
文出《世说新语-文学》:
【原文】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①。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②。其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③;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④!”帝深有惭色。
【注释】
①义帝:魏文帝曹丕,足曹操的儿子,逼迫汉献帝让位,自立为帝。东阿王:曹植,字子建,曹丕的同母弟,天资聪敏。是当时杰出的诗人,曹操几乎要立他为太子。曹丕登帝位后,他很受压迫。一再贬爵徙封,后封为东阿王。大法:大刑,重刑,这里指死刑。
②“煮豆”句:大意是,煮熟豆子做成豆羹,滤去豆渣做成豆汁。羹,有浓汁的食品。漉(lù),过滤,菽(shū),豆类的总称。
③”其(qí)在”句:大意是,豆桔在锅下烧。豆子在锅中哭。然,通“燃”,烧。
④“本自”句:大意是,我们(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根所生,你煎熬我怎么这样急迫!按:曹植借豆子的哭诉,讽喻胞兄曹丕对自己的无理迫害。
【译文】
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第2个回答  2008-02-12
110、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造成大乱子。

11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比喻用对方的言论、方法或缺点来反驳或攻击对方。

112、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
丢失了羊再补上羊圈,不能认为迟了”,就是说亡羊补牢,还来得及!

113、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战国策·秦策)
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夜里睡觉不用闩上门。形容社会风气很好。

114、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战国策·赵策)
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115、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燕策)
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趁着双方争执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同“渔人得利”。

116、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战国策·齐策)
攻打城池,没有攻不下的。形容英勇善战,百战百胜。

117、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策·赵策)
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 女子为欣赏喜欢自己的人而打扮

11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风声萧萧地吹呵,易水寒气袭人,壮士在此远去呵,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

11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吴越春秋)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12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12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南方的土山上有一种鸟,三年不鸣不飞,但一飞便可冲天,一鸣便能惊人。后世遂用“一鸣惊人、一鸣、一飞鸣、冲天翼、三年翼”等比喻有才华的人,平时默默无闻,一旦施展才华,就能做出惊人的业绩。”

122、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原指众口所责,虽坚如铁石之物,亦告熔化;毁谤不止,令人难以生存,而遭毁灭。后喻舆论作用极大,众口一词,积非成是;流言可畏,能颠倒是非,致人於死地。

12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124、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12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燕雀哪里会懂得鸿鹄的凌云壮志呢,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126、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意思是说,张良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利。这说明张良心计多,善用脑,善用兵。

12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好药虽苦却有利于治病,忠诚的话虽不顺耳却对端正行为有帮助。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12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人终有一死,要么比泰山更重(死得有意义),要么比鸿雁的羽毛还要轻(死了都不值一提)。

12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 列传)
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再愚笨的人,也会有考虑周全的时候

13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用来比喻日积月累,积小为大,积少成多的意思。

131、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13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东方朔传)
水因为太清,缺少水生植物以至于水底缺氧,所以没有鱼可以存活.人太精明会使得旁人感到敬畏,而予以疏远.

13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134、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 (汉·辛延年·羽林郎)
就是人生有变化,不论富贵贫贱都不能忘记情义啊

135、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传)
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13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
经历了强烈的风之后才知道哪些草强健 气温低的年份最能发现什么植物凋谢得晚,最耐寒。

13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败,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

13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139、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黄琼传)
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14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传)
用来说明人们做事,如果不下决心,不亲历险境,不经过艰苦的努力,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141、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
对贫穷卑贱的知心朋友不能忘,共患难的妻子不可抛弃。

142、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
有志气的人不喝偷盗来的水。 清廉的人,不受不敬的人给的食物

14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14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曹操·短歌行)
山越高越好,水越深越好;周公”两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

14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意思是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

146、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曹植·七步诗)
我们都是一母所生的同根兄弟啊,你又何苦苦相逼呢?
第3个回答  2008-01-26
曹子建的“七步诗”
西晋灭亡以后,中国被分为两块,划江而治,形成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南朝有一个叫谢灵运的人,文采非常的好,他写的山水诗,人们争着传看。当朝的皇帝很欣赏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谢灵运骄傲地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成语“才高八斗”由此而来,形容人的文才极高。
那么“才高一斗”的谢灵运,他所称的“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原来曹子建是曹操的儿子,非常的有才华,深受曹操喜爱,和曹丕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兄弟两人因王位的关系,曹丕非常恨曹子建,后来曹丕耍手段取得了王位,就想置他弟弟于死地。有一次找个理由把他抓了起来,想以除后患,于是对他说:“虽然我们是兄弟,可是也是君臣啊,你怎么胆敢看不起我,不尊重礼法呢?以前我们的爸爸在的时候,经常夸你的文章好,我怀疑你是找人替你写的,如果你能走七步作出一首诗来,我就饶你不死,如果做不出来,哼哼!”正好旁边有一幅画,两头牛在打架,结果一头打不赢,掉到井里淹死了。曹丕于是以这个作题目,让他弟弟七步内作出来,曹子建在朝庭上走了七步,果然作出了一首,作得还挺好。曹丕一皱眉头,又想个坏主意耍赖,说:“你七步内作出来我还是嫌慢了,你能在我话音落下后马上作出来才算数,就以兄弟为题吧。”曹丕是皇帝啊,谁感反对,放个屁手下都要说是香的,曹子建应声答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他以豆萁来比如他们兄弟,意思是说我们都是一母所生的同根兄弟啊,你又何苦苦相逼呢?这下连曹丕自己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终于饶了他弟弟。
皖南事变的时候,蒋介石不去打日本人,却要灭本是同根的新四军,周恩来在“新华日报”发表号外,引用的就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来呼吁人民看清楚真相,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曹操还有一个儿子叫曹冲,也很聪明,小朋友你们知道他的故事吗?
四十四 数字成语故事之七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8-02-10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解说】东汉刘秀即位为光武帝后,派大将冯异率军西征,敉平赤眉军。赤眉佯败,在回溪之地大破冯军。冯异败回营寨后,重召散兵,复使人混入赤眉,然后内外夹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后,汉光武帝刘秀下诏奖之,谓冯异初虽在回溪失利,但终能在渑池获胜。可谓在此先有所失,后在彼终有所得,当论功行赏,以表战功。
【释义】① 东隅:指日出处,即早晨,喻初始。② 桑榆:指日落处,即夜晚,喻最终。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败,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语。

词 目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使用频率 较少使用
发 音 :shī zhī dōnɡ yú,shōu zhī sānɡ yú
释 义 :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这个时候遭到损失或失败,在另一个时候等到补偿或成功。
出 处 :《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示 例 :谷城之变,朕还是不肯治他的罪,仍望他“~”。(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
近义词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英 文 :lose at sunrise and gain at sunset
用 法 :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
曹子建的“七步诗”
西晋灭亡以后,中国被分为两块,划江而治,形成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南朝有一个叫谢灵运的人,文采非常的好,他写的山水诗,人们争着传看。当朝的皇帝很欣赏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谢灵运骄傲地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成语“才高八斗”由此而来,形容人的文才极高。
那么“才高一斗”的谢灵运,他所称的“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原来曹子建是曹操的儿子,非常的有才华,深受曹操喜爱,和曹丕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兄弟两人因王位的关系,曹丕非常恨曹子建,后来曹丕耍手段取得了王位,就想置他弟弟于死地。有一次找个理由把他抓了起来,想以除后患,于是对他说:“虽然我们是兄弟,可是也是君臣啊,你怎么胆敢看不起我,不尊重礼法呢?以前我们的爸爸在的时候,经常夸你的文章好,我怀疑你是找人替你写的,如果你能走七步作出一首诗来,我就饶你不死,如果做不出来,哼哼!”正好旁边有一幅画,两头牛在打架,结果一头打不赢,掉到井里淹死了。曹丕于是以这个作题目,让他弟弟七步内作出来,曹子建在朝庭上走了七步,果然作出了一首,作得还挺好。曹丕一皱眉头,又想个坏主意耍赖,说:“你七步内作出来我还是嫌慢了,你能在我话音落下后马上作出来才算数,就以兄弟为题吧。”曹丕是皇帝啊,谁感反对,放个屁手下都要说是香的,曹子建应声答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他以豆萁来比如他们兄弟,意思是说我们都是一母所生的同根兄弟啊,你又何苦苦相逼呢?这下连曹丕自己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终于饶了他弟弟。
皖南事变的时候,蒋介石不去打日本人,却要灭本是同根的新四军,周恩来在“新华日报”发表号外,引用的就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来呼吁人民看清楚真相,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曹操还有一个儿子叫曹冲,也很聪明,小朋友你们知道他的故事吗?
四十四 数字成语故事之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