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津的来源典故

如题所述

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公元前489年,吴伐陈,楚救陈,驻军城父(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城父镇)。当时楚昭王因为救陈正在城父,而不在郢。楚国大夫叶公沈诸梁等驻守在负函,孔子及其弟子于是自东向北,经今平桥区五里店镇来到负函,拜见叶公沈诸梁。

春秋晚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积极传播儒家学说,争取当权者的支持,以实践自己“仁爱”和“德政”的治国思想,谁知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重用他。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孔子一行在赴楚国负函途中,眼看目的地就要到了,可是前面有一条河流挡住了去路。

那条河不是太宽,远远望去,河道蜿蜒曲折,水如银带,近看河水清澈见底,与另一条河流在此汇合。这天傍晚,孔子师徒走到这里,就是找不到渡口。没有渡口怎么过河呢?

正当孔子和他的弟子为过河犯愁之际,他们看到不远处田野里有两位老人正在低头锄地。这两位老人正是当时隐居在这里的高士长沮和桀溺。于是,孔子派大弟子子路前去向两位隐士请教渡口的位置。

两位隐士看到子路走过来,又看到不远处坐在车上的孔子。还没等子路说明来意,长沮手也不停地问子路:“那位坐在车上的人是谁?”“他是我的老师孔丘。”长沮抬起头,用嘲笑的口吻问:“是鲁国的孔丘吗?”“是的。”“哦,他不是生而知之吗?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里呀,还来问我们这些种地的人干吗?”

子路讨个没趣,又转身去问另一位隐士桀溺。桀溺停下锄头,问:“你是谁?”“我是仲由。”“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吧?”“是的。”“告诉你,当今天下大乱,犹如滔滔洪水,谁能改变这样的世道呢?

你与其跟着那个总是躲避坏人的人到处游历,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开乱世的人,做个隐士吧。”桀溺说完话,又忙着锄地,再也不理会子路了。

子路没有打听到渡口,只好把长沮和桀溺两位隐士的话转述给老师。孔子听后,心里相当难受。过了好一会儿,孔子若有所失地告诉他的弟子:“人是不能同飞鸟走兽为伍的。鸟是飞的,在天空中可以自由飞翔;兽是山林中的,可以无忧无虑地行走。

人各有志,只有各走各的路好了。可是,我们不同世上的人打交道,还同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符合正道,我也没有必要这么辛苦周游列国力图改变这个乱世了!”后来,在一位农夫的指点下,孔子和他的弟子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终于找到了渡口,过了河,并顺利到达负函。

后人为了纪念孔子及其弟子路过这里,便把子路“问津”的河流叫子路河,“问津”处所在的乡镇叫子路镇,还有一个村子命名子路村,一条街道命名子路街。子路镇、子路村、子路街、子路河都是因“子路问津”这个典故而得名。

明清时期,曾有人在子路“问津”处立过三块石碑,以示纪念孔子师徒在这里留下的轶闻。这三块石碑,遗憾的是丢失了一块,现存两块。一块是明朝的,存于罗山县青山镇五里村;另一块是清朝的,存于罗山县青山镇洪河村。

扩展资料:

公元前497年(鲁定公十三年),五十五岁的孔子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到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孔子六十八岁时返回鲁国,致力于教育和文献整理工作。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历时十四载,先后到过卫、曹、宋、郑、陈、蔡、楚、齐、周等诸侯国

期间,孔子及其弟子经历了很多耐人寻味的事情,影响深远的便是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孔子六十三岁时,在陈蔡绝粮被困七日之后前往楚国负函(今平桥区长台关乡城阳城一带)途中产生的历史典故“子路问津”、“指点迷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问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子路问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6

据清朝乾隆年间《罗山县志》记载:“桀溺畈,在问津处北,相传桀溺旧居于此。”孔子及其弟子在“绝粮”事件之后,从新蔡经息县来到罗山县“子路问津”处,向南通过九里关可到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公元前489年,吴伐陈,楚救陈,驻军城父(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城父镇)。当时楚昭王因为救陈正在城父,而不在郢。楚国大夫叶公沈诸梁等驻守在负函,孔子及其弟子于是自东向北,经今平桥区五里店镇来到负函,拜见叶公沈诸梁。

春秋晚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积极传播儒家学说,争取当权者的支持,以实践自己“仁爱”和“德政”的治国思想,谁知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重用他。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孔子一行在赴楚国负函途中,眼看目的地就要到了,可是前面有一条河流挡住了去路。

那条河不是太宽,远远望去,河道蜿蜒曲折,水如银带,近看河水清澈见底,与另一条河流在此汇合。这天傍晚,孔子师徒走到这里,就是找不到渡口。没有渡口怎么过河呢?

正当孔子和他的弟子为过河犯愁之际,他们看到不远处田野里有两位老人正在低头锄地。这两位老人正是当时隐居在这里的高士长沮和桀溺。于是,孔子派大弟子子路前去向两位隐士请教渡口的位置。

两位隐士看到子路走过来,又看到不远处坐在车上的孔子。还没等子路说明来意,长沮手也不停地问子路:“那位坐在车上的人是谁?”“他是我的老师孔丘。”长沮抬起头,用嘲笑的口吻问:“是鲁国的孔丘吗?”“是的。”“哦,他不是生而知之吗?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里呀,还来问我们这些种地的人干吗?”

子路讨个没趣,又转身去问另一位隐士桀溺。桀溺停下锄头,问:“你是谁?”“我是仲由。”“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吧?”“是的。”“告诉你,当今天下大乱,犹如滔滔洪水,谁能改变这样的世道呢?

你与其跟着那个总是躲避坏人的人到处游历,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开乱世的人,做个隐士吧。”桀溺说完话,又忙着锄地,再也不理会子路了。

子路没有打听到渡口,只好把长沮和桀溺两位隐士的话转述给老师。孔子听后,心里相当难受。过了好一会儿,孔子若有所失地告诉他的弟子:“人是不能同飞鸟走兽为伍的。鸟是飞的,在天空中可以自由飞翔;兽是山林中的,可以无忧无虑地行走。

人各有志,只有各走各的路好了。可是,我们不同世上的人打交道,还同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符合正道,我也没有必要这么辛苦周游列国力图改变这个乱世了!”后来,在一位农夫的指点下,孔子和他的弟子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终于找到了渡口,过了河,并顺利到达负函。

后人为了纪念孔子及其弟子路过这里,便把子路“问津”的河流叫子路河,“问津”处所在的乡镇叫子路镇,还有一个村子命名子路村,一条街道命名子路街。子路镇、子路村、子路街、子路河都是因“子路问津”这个典故而得名。

明清时期,曾有人在子路“问津”处立过三块石碑,以示纪念孔子师徒在这里留下的轶闻。这三块石碑,遗憾的是丢失了一块,现存两块。一块是明朝的,存于罗山县青山镇五里村;另一块是清朝的,存于罗山县青山镇洪河村。

扩展资料:

公元前497年(鲁定公十三年),五十五岁的孔子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到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孔子六十八岁时返回鲁国,致力于教育和文献整理工作。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历时十四载,先后到过卫、曹、宋、郑、陈、蔡、楚、齐、周等诸侯国。

期间,孔子及其弟子经历了很多耐人寻味的事情,影响深远的便是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孔子六十三岁时,在陈蔡绝粮被困七日之后前往楚国负函(今平桥区长台关乡城阳城一带)途中产生的历史典故“子路问津”、“指点迷津”。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问津: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尔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长沮、桀溺一起耕田,孔子路过,让子路问路。长沮说:“驾车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是鲁国孔丘吗?”“是。“他天生就应该知道渡口在那里。”子路再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我是仲由。”“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是。”“天下到处局势混乱,谁和你们去改变?你与其跟随政见不同的人(指孔子),还不如跟随避世的隐士呢(指自己)。”他边说边不停地播种。子路回来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说:“人不能和鸟兽同群,我不同人打交道而同谁打交道?天下太平,我就用不着提倡改革了。”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7-16
基本信息  词目:问津
  拼音: wèn jīn
基本解释
  [make inquiries;have interest in] 打听渡口,引申为探求途径或尝试
  使子路问津焉。——《论语·微子》
  遂无问津者。——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
  这是一个词语,本意是打听渡口,现比喻探问或尝试。
详细解释
  1. 询问渡口。
  《论语·微子》:“ 长沮 、 桀溺 耦而耕, 孔子 过之,使 子路 问津焉。” 宋 陆游 《郊行》诗:“ 桐君山 路无多远,元自知津莫问津。” 清 曹寅 《渡潞河题壁》诗:“水流沙阔岸无尘,策马东来此问津。”
  2. 寻访或探求。
  晋 陶潜 《桃花源记》:“ 南阳 刘子骥 ,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寻师讲道,结友问津。” 唐 方干 《上越州杨岩中丞》诗:“试把十年辛苦志,问津求拜碧油幢。”
  3. 比喻探问价格或情况(多用于否定句)。
  阿英 《津平日记选·一九四九年四月十五日》:“一般售价,至少高过 沉市 十倍,不敢问津。” 冯骥才 《雕花烟斗》:“他落魄了,被人遗忘了,无人问津了。”
编辑本段文言文原文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尔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
  耰(优):播种。
  辍(绰):停。怃(五)。
  问津:问路。津:原指渡口。
译文
  长沮、桀溺一起耕田,孔子路过,让子路问路。长沮说:“驾车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是鲁国孔丘吗?”“是。“他天生就应该知道渡口在那里。”子路再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我是仲由。”“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是。”“天下到处局势混乱,谁和你们去改变?你与其跟随政见不同的人(指孔子),还不如跟随避世的隐士呢(指自己)。”他边说边不停地播种。子路回来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说:“人不能和鸟兽同群,我不同人打交道而同谁打交道?天下太平,我就用不着提倡改革了。”
扩展阅读:
1

词语解释:汉典
2

文言文:开放分类:
词语,问津 “问津”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来源:百度词典):
1.to make inquiries (as about prices or the situation); to show interest 2.to ask in which direction to go
第4个回答  2012-07-13
问津: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尔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长沮、桀溺一起耕田,孔子路过,让子路问路。长沮说:“驾车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是鲁国孔丘吗?”“是。“他天生就应该知道渡口在那里。”子路再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我是仲由。”“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是。”“天下到处局势混乱,谁和你们去改变?你与其跟随政见不同的人(指孔子),还不如跟随避世的隐士呢(指自己)。”他边说边不停地播种。子路回来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说:“人不能和鸟兽同群,我不同人打交道而同谁打交道?天下太平,我就用不着提倡改革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