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文言文有没有说到关于撤军内容的?

如题所述

这段文章出自《战国策-魏策-秦将伐魏》。因为战事发生之前,魏国借得兵力,力量强盛,秦王害怕,向魏国割地讲和,战事并没有发生,所以并没有撤军的内容。
《秦将伐魏》的内容是,秦国将要进攻魏国,孟尝君田文为魏王出谋划策,出使赵国借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出使燕国借兵八万,车二百乘。借的兵多,来得又快。于是“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于是秦王非常害怕,向魏国割地讲和,(魏王)于是归还燕、赵的军队,并加封田文)。
【原文】
秦将伐魏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
  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入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未能克之也,而台已燔,游已夺矣。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9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译文: 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无尽,这样便使老百姓能够养活家小,葬送死者而无遗憾了。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
第2个回答  2022-08-27
孟子哲学中提到,具四端以尽兴。四端指:恻隐、辞让、羞恶、是非。全力扩充四端则尽兴。尽兴以养气,然后成德,最后达到天人合一。所以在符合礼的情况下开放心态。
第3个回答  2022-08-28
孟子哲学中提到,具四端以尽兴。四端指:恻隐、辞让、羞恶、是非。全力扩充四端则尽兴。尽兴以养气,然后成德,最后达到天人合一。所以在符合礼的情况下开放心态。
第4个回答  2022-08-28
孟子哲学中提到,具四端以尽兴。四端指:恻隐、辞让、羞恶、是非。全力扩充四端则尽兴。尽兴以养气,然后成德,最后达到天人合一。所以在符合礼的情况下开放心态。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