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起源是指什么的内容

如题所述

  关于中国人及其文化的来源,长期存在外来说和本土说、一元论与多元论的争辩。以往由于受到当时政治背景和流行学说的局限,科学发现也不充分,因而很难得有说服力的认识。如关于中华文明的种种西方起源说,就带有明显的虚构、编撰和假想成分。而且,从18世纪法国人约瑟夫?德?古尼(甚至更早的17世纪)开始,止于20世纪初叶的安特生之前,所有西来说的立论都是站在西方文化中心论的立场之上(包括古埃及文明中心说和西亚古文明中心说等)。考古学发展起来以后,有的研究也不免有种种偏见和浅见。
  当前,中国境内古人类学的材料已相当丰富和系统,旧、新石器时代(特别是万年以来)的考古发现在中华大地上已是「遍地开花」。这些系统而又丰富的发现,文化性质明确,内涵清楚,相互关系也易于得到证明,用来与中国文献记述的远古神话传说互相印证,已经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鲜明的本土特点和多元特点,以及新石器时代以来由多元向一体发展的特点。
  传统史观认为,中华民族是从黄河中下游最先发端,而后扩散到边疆各地,于是有了边裔民族。司马迁综合春秋、战国诸说,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这样表述:由于共工、欢兜、三苗、鲧有罪,「于是舜归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这种史观影响甚大,直至近现代也还有一些学者相信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中下游。过去史家总是用「礼失求诸野」的观点来推测区域间文化发展变化的关系,把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当作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心。这就是本土起源说中的一元说。 一元说的论点已被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所推倒,中华文明不是从黄河中下游单源扩散至四方,而是呈现多元区域性不平衡发展,又互相渗透,反覆汇聚与辐射,最终形成为中华文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02
当时政治背景和流行学说的局限,科学发现也不充分,因而很难得有说服力的认识.如关于中华文明的种种西方起源说,就带有明显的虚构、编撰和假想成分.而且,从18世纪法国人约瑟夫?古尼(甚至更早的17世纪)开始,止于20世纪初叶的安特生之前,所有西来说的立论都是站在西方文化中心论的立场之上(包括古埃及文明中心说和西亚古文明中心说等).考古学发展起来以后,有的研究也不免有种种偏见和浅见.
  当前,中国境内古人类学的材料已相当丰富和系统,旧、新石器时代(特别是万年以来)的考古发现在中华大地上已是「遍地开花」.这些系统而又丰富的发现,文化性质明确,内涵清楚,相互关系也易于得到证明,用来与中国文献记述的远古神话传说互相印证,已经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鲜明的本土特点和多元特点,以及新石器时代以来由多元向一体发展的特点.
  传统史观认为,中华民族是从黄河中下游最先发端,而后扩散到边疆各地,于是有了边裔民族.司马迁综合春秋、战国诸说,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这样表述:由于共工、欢兜、三苗、鲧有罪,「于是舜归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这种史观影响甚大,直至近现代也还有一些学者相信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中下游.过去史家总是用「礼失求诸野」的观点来推测区域间文化发展变化的关系,把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当作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心.这就是本土起源说中的一元说.一元说的论点已被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所推倒,中华文明不是从黄河中下游单源扩散至四方,而是呈现多元区域性不平衡发展,又互相渗透,反覆汇聚与辐射,最终形成为中华文明.
第2个回答  2012-06-22
关于中国人及其文化的来源,长期存在外来说和本土说、一元论与多元论的争辩。以往由于受到当时政治背景和流行学说的局限,科学发现也不充分,因而很难得有说服力的认识。如关于中华文明的种种西方起源说,就带有明显的虚构、编撰和假想成分。而且,从18世纪法国人约瑟夫?德?古尼(甚至更早的17世纪)开始,止于20世纪初叶的安特生之前,所有西来说的立论都是站在西方文化中心论的立场之上(包括古埃及文明中心说和西亚古文明中心说等)。考古学发展起来以后,有的研究也不免有种种偏见和浅见。
第3个回答  2012-06-29
关于中国人及其文化的来源,长期存在外来说和本土说、一元论与多元论的争辩。以往由于受到当时政治背景和流行学说的局限,科学发现也不充分,因而很难得有说服力的认识。如关于中华文明的种种西方起源说,就带有明显的虚构、编撰和假想成分。而且,从18世纪法国人约瑟夫?德?古尼(甚至更早的17世纪)开始,止于20世纪初叶的安特生之前,所有西来说的立论都是站在西方文化中心论的立场之上(包括古埃及文明中心说和西亚古文明中心说等)。考古学发展起来以后,有的研究也不免有种种偏见和浅见。
第4个回答  2015-05-01
起源:
  华夏文明源自大地湾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华夏族父系Y染色体主体是O3a5及其支系,母系线粒体单倍群主要为M7c、F 和B4。六千年前,华夏族学会了种植小米的农业技术。粮食渐渐充足,不再像游牧民族那样缺乏食物,使得华夏族的人口很快的增长。于是华夏族开始为生存空间而扩张,向四方的其它民族掠夺土地,土地的争夺也发生在华戎之间。但是对华夏族更有吸引力的是东方适于农作的肥沃土地。
  华夏族的祖先黄帝和炎帝在中原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爆发了阪泉之战,炎帝部落战败,并入黄帝部落,炎黄联盟初具雏形。华族从而占据了中原,开始创造华夏文明。在中原更东的山东一带,还有许多小部族,被称为夷族。华人称夷族为“东夷”,而被赶到南方的三苗为“南蛮”。
  汉族于先秦时期自称华夏,从汉朝开始又逐渐出现“汉”的自称。因此,华夏族有了另一个名字:汉。但原先的称谓“华夏”并没有消失,而是与“汉”这个称谓一起使用至今。二十世纪之前使用得最多的称谓是”华夏人“。比如汉朝多以”华夏人“自居,而明朝即以“汉人”自居也以“华夏人”自居,两个词为同义词。总之,汉族和华夏族作为整体族称是自从汉朝到现在最普遍的。

参见百度百科: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