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读佛经有一事不明,请教各位高僧大德

在下读了《佛说罪福报应经》,里面有一段经文说“二国之间有一大树。名尼拘类。高二十里。枝布方圆覆六十里。其树上子数千万斛。食之香甘其味如蜜。甘果熟落人民食之。众病皆除眼目精明”这尼拘类树据有人猜测可能类似于榕树,众所周知,榕树生长由气根蔓延成林,这也正是独木成林的典故,可以勉强解释经文里的枝布方圆覆六十里,可高二十里在下就无论如何不能理解了,由于地球重力,怎么可能有这么高的树呢?在下在此不探讨义理。所以不需用不必执着细枝末节这类的虚词敷衍在下,只说为什么佛经里描述的有些东西和人常识不符。
在下又百度了一下找了尼拘类树的资料“尼拘律树(梵名nyagrodha),又称尼拘类树、尼拘罗树、尼拘屡树、尼拘卢陀树、尼拘陀树或诺瞿陀树。意译为无节、纵广、多根。多产于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南亚地区。尼拘律树的形状类似榕树,树干端直高大,叶呈长、椭圆形,叶端为尖形,枝叶繁茂,覆地广大。有下垂的气根,到达地面后又长出气根而向四周扩张生长。果实类似无花果,大如拇指头,内含无数的小种子。材质坚硬耐用,经常用于建筑物的支柱或各种器具的横木等。”说明了在印度是有这种树,但我怀疑这种树能有二十里长,一里500米。二十里就是一万米,真不可思议,如果这里的长度单位不是500米。或许另有所指如5米,那么或许就能解释得通。不过在下不敢妄自揣测。

您好,在下提及几种可能性。
1.佛经夸张化。 在佛陀入灭之后,大乘佛教兴起,为了要对抗印度教的压力而采用夸张化的手法。这点在古印度的史诗记载中并不少见,尤其是在数目的表达上。举例,84000法门是指佛陀所教导的不同类型的各种种类的法门,但现在很多人却认为真有这么多,甚至是外道也包括其中。这也是一种夸张化的表达手法。
2.翻译问题。 翻译者使用非正版的经典来翻译,古印度的长度计算和中土有所不同。
3. 传播问题。 虽然在下不知道您说的这经典,而经典早期是用口耳传诵。但难保有心人(并非指比库)在当中做手脚。伪经也并非没有,有时候并非口耳传诵时期出了问题,而是在有了文本之后,保存不当而导致的种种问题。
4.测量问题。 这种大树尺寸的问题更多人是用目测,并不是详细测量。但在目测的准确度有多少呢?

这几种可能性提供给您参考。 在下的看法是佛典记载中是有相当多的细节问题,比如说尺寸,数量,背景,地表描述等等。 但修行方面则是没有问题。 所以并非是佛典就不可以怀疑,佛陀并非如此说过,反而支持我们去怀疑,去确认(卡拉玛经)。呵呵,比如说大乘佛典中的7宝,其中有一种并非佛陀时代所有物。 慢慢来吧,很多问题如果不盲目相信的话,会发现不少。 佛陀所宣说的‘不疑’并非指不怀疑经典,而是经由确认,修行,实践去达到对三宝不动摇的信心。其中的确认就包含经,律,论的问题。 比如说经典和律藏记载不符,法师所说和经典或者律藏不符等等问题。

详细的请看佛陀的四大教法
07 到已,佛陀即住在波□城之阿难陀神舍。彼告诸比丘说:「诸比丘,我将宣说四大教法,且专心谛听!」「是,世尊。」诸比丘回答说。

08 薄伽梵说:「诸比丘,若有比丘作如是语:『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导师之教言,我从佛亲口闻受。』诸比丘对该比丘所言,不应称赞,也不应藐视,应了解其每字 与音节,而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既较对以后,若其不与经律相符,则其结论应为:『诚然,此非佛陀之教言,而是该比丘之误会。』因此,诸比丘,汝等应拒绝 之。若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以后,彼能与之相符,则其结论应为:『诚然,此是佛陀之教言,该比丘善了解之。』诸比丘,此是第一大教法,应当学。

09 「复次,诸比丘,若比丘作如是语:『于某寺宇有僧伽及其长老与导师居住,我从其僧团亲口听受: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导师之教言。』诸比丘对该比丘所言不应 称赞,也不应藐视,应了解其每字与音节,而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既较对以后,若其不与经律相符,则其结论应为:『诚然,此非佛陀之教言,而是该比丘之误 会。』因此,诸比丘,汝等应拒绝之。若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以后,彼能与之相符,则其结论应为:『诚然,此是佛陀教言,该比丘善了解之。』诸比丘,此是第 二大教法,应当学。

10 「复次,诸比丘,若比丘作如是语:『于某寺宇住有众多博学多闻、深具信仰、深入于法、精娴□尼及通晓律尼的僧团长老。我从诸长老亲口听受:此是法,此是 律,此是导师之教言。』诸比丘对该比丘所言,不应称赞,也不应藐视,应了解其每字与音节,而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既较对以后,若其不与经律相符,则其结 论应为:『诚然,此非佛陀之教言,而是该比丘之误会。』因此,诸比丘,汝等应拒绝之。若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以后,彼能与之相符,则其结论应为:『诚然, 此是佛陀之教言,该比丘善了解之。』诸比丘,此是第三大教法,应当学。

11 「复次,诸比丘,若比丘作如是语:『于某寺宇住有一博学多闻、深具传统信仰、深入于法、精娴□尼及通晓律仪的比丘。我从该长老亲口听受:此是法,此是律, 此是导师之教言。』诸比丘对该比丘所言,不应称赞,也不应藐视,应了解其每字与音节,而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既较对以后,若其不与经律相符,则其结论应 为:『诚然,此非佛陀之教言,而是该比丘之误会。』因此,诸比丘,汝等应拒绝之。若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以后,彼能与之相符,则其结论应为:『诚然,此是 佛陀之教言,该比丘善了解之。』诸比丘,此是第四大教法,应当学。「诸比丘,此是四大教法应当学!」

12 薄伽梵在波□城阿难陀神舍住时,亦向诸比丘如是宣说圆满法语:「此为戒,此为定,此为慧。修戒则定有很大利益与果报;修定则慧有很大利益与果报;修慧则心从漏得解脱--欲漏,有漏,见漏及无明漏。」

佛陀教导我们要理智的,确认的方式去判断某法师,居士或者家人所传达的是否符合佛陀教导。因此不要因为是法师就盲目的相信,而要经过经藏,律藏的确认。

善哉,善哉,善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07
如果您是把佛经当故事来看了,这类问题多了去了,能纠结死人。如果不当故事来看,这些问题也就非是问题了。

另外,以前看过有说,佛经中讲到 南瞻部州 方是现在的地球,其余 北俱芦州 东胜神州等,是另外人居所。供参考
第2个回答  2012-04-03
佛陀通过修行,能够了解我们所不了解的事物。比如鬼道、地狱、天宫,都不是跟我们一个次元空间的事。比如东胜神州、西牛贺洲、南瞻部洲、北俱芦洲实际是宇宙中其他星球。所以尼拘律树不能以我们人类的思维考虑。
第3个回答  2012-04-11
这个问题你要注意下 一个是佛经翻译时代与长度单位 及印度当时的单位 也许那个时候的长度算法与现在并不一样 这要找历史学家问问。不能用现代的算法算当时的算法,
第4个回答  2012-04-15
佛陀真诚,绝无妄语。只是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此有彼无,彼有此无。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阿弥陀佛
第5个回答  2013-02-08
可以每天读一遍《金刚经》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