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宋王谓相唐鞅曰:“

如题所述

一、译文

宋王对宰相唐鞅说:“我杀过的人非常之多,但是群臣越来越不害怕我,原因是什么呢?”唐 鞅回答说:“大王您所降罪的人,都是不好的人。降罪给不好的人,所以好的人就不害怕您。大王要是想让群臣都害怕您,不如不分好坏而杀之,那么这样群臣就害怕了。”没过多久,宋君杀了唐鞅。唐鞅的答复,还不如不答复。

二、原文

宋王谓其相唐鞅曰:“寡人所杀戮者众矣,而群臣愈不畏,其故何也?”唐 鞅对曰:“王之所罪,尽不善者也。罪不善,善者故为不畏。王欲群臣之畏也, 不若无辨其善与不善而时罪之,若此则群臣畏矣。”居无几何,宋君杀唐鞅。唐 鞅之对也,不若无对。

三、出处

《吕氏春秋》中的《审应览》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吕不韦重要的巨著,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前夕。其书“基本上以道家为宗,取各家之长而弃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  。”是秦汉道家的代表作之一  。

吕不韦是秦国一代名相,任职于战国末年。吕因散尽家财帮助在赵国为人质的嬴异人立嫡有大功劳,在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后,被任用为秦国丞相。

二、作品赏析

《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

三、作者简介

吕不韦(公元前290-公元前235),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人。为秦王政的相国,是当时较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门下有食客三千人。吕不韦使他们各抒所闻,共著成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万言,号日《吕氏春秋》,又称《吕览》

《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吕氏春秋》文章大多,篇幅不长,但自成体系,组织严密,思想深刻,说理生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审应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01

一、译文

宋王对宰相唐鞅说:“我杀过的人非常之多,但是群臣越来越不害怕我,原因是什么呢?”唐鞅回答说:“大王您所降罪的人,都是不好的人。降罪给不好的人,所以好的人就不害怕您。大王要是想让群臣都害怕您,不如不分好坏而杀之,那么这样群臣就害怕了。”没过多久,宋君杀了唐鞅。唐鞅的答复,还不如不答复。

二、原文

宋王谓其相唐鞅曰:“寡人所众矣,而群臣愈不畏,其故何也?”唐鞅对曰:“所罪,尽不善者也。罪不善,善者故为不畏。王欲群臣之畏也,不若无辨其善与不善而时罪之,若此则群臣畏矣。”居无几何,宋君杀唐鞅。唐鞅之对也,不若无对。

三、出处

中的《审应览》

思想特点

《吕氏春秋》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规模宏大,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十二纪每纪五篇共六十篇,八览每览八篇(《有始览》少一篇)共六十三篇,六论每论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

十二纪按照编写,文章内容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逻辑排列,属于应和天时的人世安排,体现了天道自然与社会治理的吻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6-06
原文:宋王谓其相唐鞅曰:“寡人所杀戮者众矣,而群臣愈不畏,其故何也?”唐 鞅对曰:“王之所罪,尽不善者也。罪不善,善者故为不畏。王欲群臣之畏也, 不若无辨其善与不善而时罪之,若此则群臣畏矣。”居无几何,宋君杀唐鞅。唐 鞅之对也,不若无对。 翻译:宋王对宰相唐鞅说:“我杀过的人非常之多,但是群臣越来越不害怕我,原因是什么呢?”唐 鞅回答说:“大王您所降罪的人,都是不好的人。降罪给不好的人,所以好的人就不害怕您。大王要是想让群臣都害怕您,不如不分好坏而杀之,那么这样群臣就害怕了。”没过多久,宋君杀了唐鞅。唐鞅的答复,还不如不答复。
第3个回答  2012-05-28
宋王对宰相唐鞅说:“我杀过的人非常之多,但是群臣越来越不害怕我,原因是什么呢?”唐 鞅回答说:“大王您所降罪的人,都是不好的人。降罪给不好的人,所以好的人就不害怕您。大王要是想让群臣都害怕您,不如不分好坏而杀之,那么这样群臣就害怕了。”没过多久,宋君杀了唐鞅。唐鞅的答复,还不如不答复。
宋王 是 残暴好杀;乐于采纳意见
老唐 是 作茧自缚 搬石砸脚 自作自受
第4个回答  2012-04-08
宋王告诉 宰相唐鞅说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