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二圣是什么关系?

如题所述

宋朝二圣是父子关系 如果不喜欢厚重的历史书 可以看下《两宋演义》起点网
《两宋演义》第一节宋帝北伐
“万岁,万岁”
“吾皇万岁”
一声又一声的欢呼呐喊就像海上的波浪,一层盖过一层,十万将士的高呼,震耳欲聋,一般人肯定会觉得五腹六脏都快震碎了,不过晋阳城头的大宋皇帝却是听着如痴如醉。是的,中原再一次统一了,是他将一个个分裂的小国收归中原王朝的统治,而脚下则是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的首都,城下排列的则是陪伴他南征北战的虎狼之师。
“陛下”
殿前都虞侯曹保国的一声启奏打断了大宋皇帝的思路。
“爱卿有何事,直说无妨”
“陛下,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乘此破竹之势,何不再击契丹,直取燕云,以创千秋之绩,立不世之功?,臣料想东京的娘娘会更加仰慕您。”
这话正符合皇帝的心意,皇帝当然也知道他所说的娘娘是谁,不禁回顾起去年攻破南唐之后的情景,当时俘获了后主李煜还有他的小周后,自己多次将小周后召入内宫,或许真的是美女爱英雄,渐渐的小周后越来越仰慕自己,每次回府都会痛斥那个亡国之君一通。李煜的词倒是不错,自己也频频欣赏,有篇《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不多时,便被御史中丞种师衡打断:“陛下,今破太原尚未赏三军,大军劳师远征,虽得胜却疲惫不堪,不如稍作休整,之后再图燕云。”此时军队中的很多将领也不愿出征,只是无人敢说。
皇帝脸色顿时转为严肃,甚至可能还带点怒气:“朕心已定,你不要扰乱军心。”当即下诏令枢密使曹彬调发各地屯兵。此时军队中的将领们,赶紧以大军云集,粮储不及为理由劝谏。皇帝却下诏发京东、河北诸州军储,限期运抵以备供应。
次日,皇帝便率禁军从太原分路东进,翻越太行山,数日行军后抵镇州(河北正定),进入河北平原。当时有些较远的州没有按时送达武器装备和粮秣,皇帝大怒,要斩其节度使,被臣下谏阻。接着,招募百十个老百姓为向导,渡过拒马河而进入辽境,辽易州刺史,涿州判官相继献州投降,于是大军推进很快,最后直逼幽州城南,驻扎在宝光寺。南京(今北京,宋称幽州)留守,封燕王韩匡嗣以儿子韩德让为权知南京留守事,以耶律学古为权知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自己赶紧去京都面见辽主,上报敌情请求援军。
宋军先锋指挥使潘美、杨业去巡哨城北,忽然在沙河遇到一队辽兵人马,乌泱泱不知多少,而此时二将手下则只有本部亲兵。杨业本是北汉名将,前不久旧主投降,自己也就跟着归属了宋朝。此时此刻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时机于是回复潘美,令其抓紧回营召集大队人马,自己则率本部突袭,趁辽军不备扰乱其阵型,言毕,双脚一夹,便挥舞着破阵银月枪,鞭策着乌丸红鬃马奔驰而去,背后的三百沙陀铁骑兵则紧随其后。
冲入敌营一通厮杀,忽然一员大将策马迎面而来,只见他身着兽面吞头连环铠,手挥左右金刚鞭,大喝一声,向杨业的头上砸去。杨业招架不及只好将头一低,头上的卷沿荷叶盔应声落地。杨业急忙策马逃走,那将也策马来追,不多时骑到人马稀少之地,杨业便回身挺枪一刺,对方翻身落地。原来这将是辽国统军使萧讨古,跟随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在城北屯扎以策应幽州城池。此时潘美引军到达,而后诸军齐集,大败奚底、讨古及乙室王撒合军,斩获甚众,生擒五百余人。
辽南院大王耶律斜轸(又译“色珍”)当时屯兵得胜口(河北昌平天寿山西北),看宋军锐气正盛,不敢与之直接冲突。
宋军大营中熙熙攘攘,沸沸扬扬,原来是皇帝聚集众将设宴嘉奖本次立功的先锋。正当皇帝向诸将夸奖杨业的神勇时,潘美启奏:陛下,此诚非懈怠之时也。我看幽州附近的人马虽是据险而守,却仅能声援幽州。不如留一军与之对峙,大军包围幽州,随后合力攻城。
皇帝深以为然,便令定国节度使,领兵万余攻城东南面;河阳节度使率兵万余攻西北面;彰信节度使率军攻东北面;定武节度使攻西南。诸将领命自去部署兵力不提。
正当大家再次开怀畅饮时,忽听一声“报~”,一名斥候走进营帐,跪地向皇帝启奏。具体所奏何事,敬请下回分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