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是否有明教?明教起源?

如题所述

历史上有明教。

明教的起源:

明教正式名称为摩尼教,又作牟尼教,发源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为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所创立。

受基督教与伊朗祆教马兹达教义所影响,是一种带有诺斯底主义色彩的二元论宗教。主要教义为二宗三际论,崇尚光明。

摩尼教约于六至七世纪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复由新疆传入漠北之回纥,而盛行于该地。唐代宗大历三年,应回纥之请,于江淮等地建立摩尼寺。

唐武宗会昌五年灭佛时,摩尼教亦遭严重打击,转而成为秘密宗教,并吸收道教及民间信仰,从而改称明教。

明教因相信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来临,故敢于造反,屡有反政府之举。自北宋末年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皆曾发生明教造反之事。

其后明教又与弥勒教、白莲社相结合,而演变成明代末年之白莲教。明教一词至清代虽已不复见于文献,但明王出世之说,犹流传于民间。

扩展资料:

明教不是因为明朝才叫明教的,而是历史上早就有了的东西。如金庸写的那般,起源于波斯帝国。后传入大唐。

女皇武则天的时候。后来唐武宗毁佛运动中,这明教也被当成毁灭的对象,给收拾了。其余的教众就这么躲来躲去,一直躲到了元朝末年元顺帝的时代。

当时有个四方流浪的和尚叫彭莹玉的。话说这和尚也破有点儿口才,到处向人们宣扬一种非正宗的佛教思想,久而久之,随着信众的不断增多,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后来,他索性直接移花接木,把自己的宗教跟唐朝传入的明教扯在了一起,自然就成了所谓的明教,同时,也信奉起了明王。而这个彭莹玉,则在实际上成了当时明教的所谓教主。

当然,在那个年代,打着明教旗号到处做乱的并不只彭莹玉一家。彭莹玉在南。往北到了河北的地界儿,还有另外的一个明教,这个明教也是改头换面而来。

当时在河北境内有一种民间组织叫白莲教的,教众众多。教主,当然也不姓张,而姓韩,叫韩山童。韩山童算是当地的一个乡绅土豪,平日里靠家财集结众人,宣传迷信思想。

到了元顺帝时期,天下乱象横生,黎民叫苦不跌。这个白莲教也就瞬间膨胀起来,在众多信众的拥护下。

教主韩山童就有了密谋造反做皇帝的想法,于是,他也把自己的教派改成了明教,也学着彭莹玉信奉起了明王。自己也就当之无愧的成了北方明教的教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有的.明教源于西域波斯国,唐时传至中土。当时称为袄教。唐皇在各处敕建大云兴明寺,为明教的寺院,明教教义是行善去恶,众生平等,若有金银财物,须当救济贫众,不茹荤酒,崇拜明尊。明尊即是火神,也即是善神。只因历朝贪官污吏欺压明教,明教教众不忿,往往起事,自北宋方腊方教主以来,已不知有多少次了。
在北宋期间的四大寇:方腊、宋江、王庆、田虎,其中之一的方腊便是第一代教主。在南宋建炎年间,王宗石教主在信州起事。绍定年间有余五婆教主在衢州起事,理宗绍定年间有张三枪教主在江西、广东一带起事。

只因明教素来和朝廷官府作对,朝廷官府便说明教是"魔教",严加禁止,明教在官府的逼迫之下为求生存,作事不免隐秘诡怪,以避官府的耳目。正大门派和明教积怨成仇,更是势如水火。明教这么大的一个教,教众之中也不免偶有不自检点、为非作歹之徒,仗着武功了得,滥杀无辜者有之奸淫掳掠者有之,所以明教的声誉便如江河之目下。但自大宋亡于蒙古鞑子之手后,明教更成了朝廷之死敌,明教更把驱除胡虏为已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02-21
明教原名叫摩尼教,来自异国他乡——波斯。曾广泛流传于世上的摩尼教,如今不仅在世界各地,就在它的发源地,也再也寻不到它任何的踪迹。史学家们只有面对史料,追寻他曾有过的辉煌。连一处完整的遗存遗址都让人找不到,这实在让人很难理解,历史就是这般,让今人感到有很多的无奈。
1991年的春天,一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15个国家“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在泉州,在晋江--草庵,让所有的考察成员惊奇,摩尼光佛的石雕却这般完整地在这里静静的呆了几百年。考察团总领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安迪博士当场就激动地向世人宣布:“这是’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的最大发现和最大成就,也是21世纪最伟大的发现。”草庵是世界上绝迹已久的摩尼教遗迹。由此,晋江--草庵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注的焦点,成了史学家们研究的热点。尔后,在首届世界摩尼教学术讨论会上,这尊摩尼光佛的石雕,成了大会的吉祥物,成了大会的会徽图案。
由此,草庵的摩尼光佛之光,历经近千年,终于穿过历史的尘封,光耀无比,被世人所认知。晋江摩尼草庵定格于历史瞬间,成了人类的永恒珍藏。
据史料记载,摩尼(216-276年)波斯人,生于南巴比伦安息王族家庭,他以拜火教为信仰基础,吸收基督教、佛教和古巴比伦的宗教思想,于公元三世纪中叶创立了新的教派--摩尼教。公元6、7世纪摩尼教传入中国。摩尼草庵规模不大,但人文内涵与自然环境构成和谐的整体,很有独到之处。来到草庵,总会有一种不平凡的感觉:在这里,好像时间留住了永恒,自然容纳了瞬间。
华表山双峰突起,耸峙角立,宛如华表,屹立在晋江市罗山乡的苏内村。世界上惟一保存完好的摩尼教草庵,就建在山麓的一块平台上。据道光《晋江县志》和《闽书》记载,草庵建于元至元五年(1339年),因为此庵初建时系草构,故称“草庵”。摩尼系音译,中文意思为“明珠”,其教义崇尚光明,反对黑暗,所以又称“明教”。《闽书》云:“其教曰明,衣尚白,朝拜日,夕拜月。”唐会昌年间(841-846年),有呼禄法师入闽传教,先在福州传授教徒,后又游方泉州,最后客死泉州,葬于清源山下。北宋时,摩尼教又从福建传播到浙江的温州等地;元代,在泉州盛行。1980年在草庵前出土的刻有“明教会”字样的黑釉碗,后来又在瓷灶宋代古窑址出土“明”字碗残片,可知宋元时泉州有不少的摩尼教徒。明初,明太祖认为其教义上逼国号,就摈其徒,毁其宫,摩尼教从此一蹶不振。
相传华表山下曾有一个名叫〃前港〃的港口,清宣统三年(1911年)社店人在“前港遗址”挖井,至5丈处,发现有用黄麻与竹皮编织的船索,45年之后村人再次挖井,又有同样的船索出土,而且清人蔡永蒹在《西山杂志》中也有“元大德时邱明瑜航海至湖格,登摩尼寺”的记载,因此有人推断泉州摩尼教应当是从海上传来的。“前港”的有无,虽属史无可稽,址无可寻,但这并不重要;宋元时泉州为“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摩尼教也有可能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落户晋江的。
草庵以巨石为壁,周围壑幽林茂,山气清爽,庵前有一联云:“神灵体正胜佛国,地寂境幽似西天。”又有石刻柱联:“万石峰中,月色泉声千古趣;八方池内,天光云影四时春。”点明周围景色和摩尼教的抱负。草庵在明代以前美轮美奂,后几经荒废,现存的草庵是1922年重建的,为单檐歇山式石构建筑,面阔三间,宽6.7米,进深二间,长3.4,米檐下用单挑华拱。门联为“草积不除,便觉眼前生意满;庵门常掩,毋忘世上苦人多”,为弘一法师第一次至草庵时手书。数年后,弘一法师在致安海文化人俞少川的短札中解释道:“眼前生意满者,生意指草而言。此上联隐含慈悲博爱之意。宋儒周程朱诸子文中常有此类之言,即是观天地生物气象,而兴起仁民爱物之怀也。”庵前有石砌庭院,周围是苍松翠柏,这小巧玲珑的“草庵”更显得庄严肃穆了。
庵的正厅依崖刻有浮雕摩尼石佛,石佛周围刻一直径为1.98米的圆形佛龛。佛龛内摩尼佛端坐在莲花坛上,高1.52米,宽0.83米,面庞圆润,眉弯耳大,长发披肩。颚下有长须,身着宽袖无扣僧衣,双手迭放在大腿上,掌心向上。佛像的脸、手、身三部分巧妙地利用天然石色的不同,使面部呈青草色,手显粉红色,身为灰白色,背雕毫光四射的纹饰,所以世称“摩尼光佛”。据传有泉州18位读书士子住于草庵勤奋读书,常见此显现佛的形象,说是文殊菩萨的显影,因此在摩尼光佛坐像两侧有弘一法师手书木刻对联“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显影”,“史乘记载于此有名贤读书”。
庵前原有龙泉岩寺院,右有巨石一堵,上书“悟涧”二字,左下有1922年增建的〃意空楼〃二楹,是为记念瑞意、广空二位大师倡导重兴之功。“意空楼”横匾是弘一法师第二次来庵时题写的,同时他还写了《重兴草庵记》。在佛龛的左上角阴刻一段文字“谢店市信士陈真泽立寺,喜舍本师圣像,祈荐考妣早生佛地者。至元五年戌月日记”。五行楷书,34字,字径2.5X2.5厘米。在右上角还有阴刻比较粗糙的文字“兴化路罗山境姚兴祖,奉舍石室一完。祈荐先君正卿姚汝坚三十三宴,妣郭氏五九太孺,继母黄十三娘,先兄姚月涧,四学世生界者。”这些文字价值性很高,是目前世界惟一摩尼光佛造像和庵寺建筑年代可借的文字佐证,非常可贵,同时也是研究泉州明教的第一手历史材料。
的确,摩尼草庵落成之后,在泉州活动的摩尼教因历史变迁,其宗教性质由早期崇尚光明,政治性明显,到后期转入地下活动,并逐渐丧失了其政治色彩,较多地吸收佛、道的存身之道,在迎合公众功利需要的情况下,以实用为出发点,而完全走向世俗化。
曾广泛流传于世上的摩尼教,后来为何又会完全归于寂灭,这实在让人很难理解。其中必有深刻的原因,在此我们虽然不能完全明白其根本原因,但有一种情况我们却应该有所理解,那就是在世上归于寂灭的摩尼教,为何偏偏在泉州会有例外而独秀一枝?史学家们归纳起来,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首先,统治者实行宽容政策,使草庵得以公开兴建并发展。如北宋政府,“礼待摩尼教徒,与他教相同”。其次,泉州古代大文化的特点是,大包容,无偏见,摩尼教可以在泉州大文化的包容之中,不受排挤而得以生存。再次,明朝太祖朱元璋采用明教的“明”定国号,但是又担心明教威胁他的统治,即所谓“又嫌其教门上逼国号,摈其徒,毁其宫”,封杀摩尼教。全国摩尼教瞬间灭亡,只有泉州的摩尼教未被灭绝,这的确是不幸中的大幸。其直接原因抑或是泉州地处海疆,明王朝鞭长莫及;又抑或是泉州文化具有包容性,无法执行排他性的宗教政策;又抑或是摩尼草庵僻居荒野,不起眼,有幸逃过厄运;又抑或是在泉州,摩尼教有群众基础,在危难时刻能得到群众的保护。所以明初明教极盛一时又转入秘密活动,融合于道、佛教的民间崇拜,但仍于明正统年刻摩尼教的教义信条(称“四位-体”)于摩崖上。
第3个回答  2006-02-21
历史上的确有明教,而且就是在元朝末年兴盛的.它是波斯人传到中国的,唐朝就有了.元朝末年是个很兴盛的组织,号称大明王要拯救百姓,朱元璋就是顺应这个口号,自封明王建立的天下.
第4个回答  2006-02-21
历史上的确有明教,而且就是在元朝末年兴盛的.它是波斯人传到中国的,唐朝就有了.元朝末年是个很兴盛的组织,号称大明王要拯救百姓,朱元璋就是顺应这个口号,自封明王建立的天下.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