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枢密使分走的相权是

如题所述

宋代采用了 设官分职的制度,有官位的没有职位的人,在朝堂之上占了3分之1,这些人只拿俸禄,没有实权,实权都在有职位的人手里。 宋代设了两院三司,两院又成两府,东府与西府,东府下设三省,中书、门下、尚书,中书门下的一把手叫中书门下平章事,副手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副宰相(总理、副总理),到了后来,蔡京时期,蔡京既是太师位列九卿之首,官位最大,又掌管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总揽宰相大权,职位等同"三公". 到了南宋时期,皇帝在尚书省增设了 左右仆射,相当于宰相,说白了 就是北宋 中书门下省掌握了宰相的权利,到了南宋尚书省掌握。
说说西府,文立东、武站西,西府就是枢密院,枢密院就相当与国防部,后来的秦桧、岳飞、韩世忠都做过 枢密使和副使。 由于东西两府是国家的最高政务、军事机关,所以宋人又称两府 为 “政府”。
所以楼主说的枢密使分走的是相权是不正确的!
值得一提的是,水浒传里边的太尉,是国家最高的军事机关,等同于国防部。宋朝一共有三个人做过太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文彦博还有童贯。 恰恰是宋徽宗时期废除了太尉这一官位。注意 太尉在宋朝是 官位不是职位,只是一个虚名没有实权,因为有枢密院,所以太尉只是这几个人的兼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12
宋代枢密使分走的相权是军队调动的权力。枢密使一职设置始于唐末,常由宦官充任,到宋代沿用枢密使一职,为枢密院长官,负责调配全国各地的军队,但仅有调动之权而无带兵之权,欧阳修、包拯等都曾在枢密院任职。
第2个回答  2012-05-11
宋朝的相权被极大的弱化了,不仅宰相的人数大增,还主要分成了俩大类,参知政事和枢密使,各有正副数人,前者主要负责政事民生,后者负责军事,都直接向皇帝负责。宰相再也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第3个回答  2012-05-22
军权
第4个回答  2012-05-20
军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