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在各个时期的称谓是什么

如题所述

夏、商、周时期被称为拳勇、手搏、角力、斗勇。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技击、相搏、手战。

秦汉三国时期被称为武艺、角抵、手格。

两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讲武、武艺、相扑、拳法。 

隋唐时期被称为拳捷、试扑。

宋、元时期被称为摔跤、打套子。  

明、清时期被称为白打、使拳、使艺、拳法、把式、对力、对拳。  

近代被称为国术、武术、国技、把式、功夫。

扩展资料

少林功夫

少林功夫是中国著名的武术流派之一,其历史悠久,影响深广,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少林拳”、“少林棍”在中国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少林功夫起源于古代嵩山少林寺,并因而得名。嵩山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嵩山少室五乳峰下。它创建于南北朝时期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四九五年),是孝文帝为安置印度僧人跋陀前来嵩山落迹传教而建。

跋陀禅师主持少林寺后,四方学者闻风皆至,徒众数百。这样,大量的民间武术者都充当了少林寺的杂役。在跋陀主持少林寺时,就已经有一些会武术或其它技能的青少年子弟被剃度为少林寺小和尚了。

象惠光和尚,十二岁时在洛阳城天街的井栏上反踢毽子,一口气能连续反踢五百次,跋陀感到很惊奇,就把他剃度为小和尚,作为自己的弟子。跋陀的弟子僧稠当小和尚时,体质羸弱,常受一些会武术的小和尚的戏弄,后来便发奋练武,居然练得拳捷骁武,体健身灵。

跋陀禅师为创建少林寺,翻译佛经,传授佛法作出了巨大贡献,少林拳谱中还有跋陀传授方便铲和一路大刀的记载。

传说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五二七年),印度高僧达摩来到嵩山少林寺传授佛教的禅宗,面壁九年,静坐修心,被尊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

当年达摩终日静坐,不免筋骨疲倦,又加上在深山老林,要防野兽和严寒酷暑的侵袭,在传经时他又发现好些弟子禅坐久了,昏昏欲睡,精神不振。为了驱倦、防兽、健身、护寺,达摩等人仿效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锻炼身体的各种动作,编成健身活动的“活身法”传授僧人,此即为“少林拳”的雏形。

此外,达摩在空暇时间还练几手便用铲、棍、剑、杖等防盗护身的动作,后人称之为达摩铲、达摩杖、达摩剑,以后,他又吸取鸟、兽、虫、鱼飞翔、腾跃之姿,发展“活身法”,创造了一套动静结合的罗汉十八手。

后来经过历代僧徒们长期演练、综合、充实、提高,逐步形成一套拳术,达百余种,武术上总称“少林拳”。

其中起过重要作用的是元代少林派拳术大师白玉峰、觉远上人、李叟等人,他们精心研究少林拳法,注意拳法的整理和传授,将少林拳中的“罗汉十八手”发展为七十二手,以后又发展到一百七十三手,第一次系统地整理出一套少林拳法。

隋末唐初,少林寺方丈为了保护庙宇的安全,从寺僧中选出身强力壮、勇敢灵巧或善于拳击械斗者组织成一支专门队伍。最初,他们的任务是护寺,以后,寺僧参与了政治活动,寺养僧兵,形成武僧。

客观形势要求武艺向精湛的技击方面发展,开始了有组织的、严格的僧兵训练,操练棍棒。每日晨光曦微,武僧们同起而习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长年不断刻苦练习武艺,对少林武术的发扬、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功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0

武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称谓:春秋时期称为武艺;战国时期称为手搏;汉唐时期称为技击;明清时期称为武技;民国时期称为国术。

“武术”最早见于南朝刘宋颜延之四言诗《皇太子释奠会作》, “偃闭武术, 阐扬文令”, 此“武术”亦指兵家。“武术”一词在民国初盛行。

1、“武艺”一词难考,孔子六艺之“射、御”算武科,周王朝官学,出自《周礼·保氏》。

2、“手搏”一词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汉书·艺文志》的兵技巧类中,记有“手搏六篇”(已亡佚)。说明汉时手搏已发展为具有多种方法相搏的专门技能。

3、“技击”最早见于《荀子·议兵》, 指战国时齐国的一种兵制,“齐人隆技击,其技也”。

4、元末明初,武术开始普遍用作搏击技术的称谓。

5、1927年,张之江向民国政府申请设立中央国术馆,建议将武术改称“国术”,一是标示武学的中国文化个性,二是表达政治意义———强种强国,御侮图存。以后台湾地区沿用“国术”至今。

扩展资料:

中国武术名词原本未统一,历朝历代亦有不同的名称代表,如:武艺、手搏、技击、把势、武技、功夫、白打。技击、武艺、武术在明朝以前多为兵家指称。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被后人称为“武术”的人体活动方式,史料中或记作“技击”,或通称为“武艺”,有时又写成“技勇”等。

民国17年3月15日奉国民政府第一七四号令批准备案的中央国术馆,在此时将中国武术名称统一称为国术,这是有其重要的意义,此时许多武术团体也组团到海外表演与推广武学,最著名的一件事是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参加表演。

民国时期,普遍采用“国术”、“武术”两词,建国后,“武术”之名才成为了一个固定的概念。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7
“武术”作为一个名词,目前史料中最早见于南朝人颜延之的《皇太子释奠会作》,其曰:“偃闭武术,阐扬文令”,但文中的“武术”乃指军事而言。
作为一个属于体育文化范畴、并包含多种价值功能的技艺名称,“武术”一词大约起于清末1908 年7月的《东方杂志》第6期上引载了同年7月2日《神州日报》的一篇文章,文章名曰“论今日国民宜案旧有之武术”。文中作者鉴于当时国势荏弱,因而呼吁“欲求强国,非速研究此术不可。”这是目前所见到的最早记载,此前有否,尚待新资料的发现。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被后人称为“武术”的人体活动方式,史料中或记作“技击”,或通称为“武艺”,有时又写成“技勇”等。民国时期,普遍采用“国术”、“武术”两词,建国后,“武术”之名才成为了一个固定的概念。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3-30
技勇、国术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