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康?怎样才算奔小康?

如题所述

1、小康的来由:“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民亦劳动止,汔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辞海》中,“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
2、“小康”的引人:是邓小平首先用“小康”来诠注中国的四个现代化。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实际勾画了中国1980年到21世纪中叶的发展道路,不仅预言了中国发展所能实现的目标,还确定了分步实施步骤,十六大报告对于今后20年的描绘,正是根据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把他的规划的第三步加以具体化。
3、小康的标准和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1991年国家统计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这十六个指标把小康的基本标准设定为:(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尔系数50%;(10)成人识字率85%;(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12)婴儿死亡率31%;(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14)电视机普及率100%;(15)森林覆盖率15%;(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用综合评分方法对这十六个指标进行测算,根据其结果我们可以豪迈地向世界宣布:一个12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在新的世纪我们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的区别: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的区别有两点:
第一、首先是范围不一样。上个世纪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建设小康重点在解决温饱,提高物质文明水平,而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决不是单纯的物质文明,还应包括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
第二、标准不一样。如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那么按此目标,人均GDP就要超过3000美元,符合世界银行各国收入水平四类划分标准中的中上等国家水平。
可以肯定的是,在对全面建设进程进行检测和量化时,不仅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统计临界值,而且要全面反映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
5、全面小康社会:十六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2-28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礼记·礼运》."小康"相对于"大同",后者指的是高度和平,极其富裕,显然,前者不及后者.现在有人按生活改善程度,分四个阶段:饥寒——温饱——小康——富裕.我国解放前是饥寒,目前是温饱,本世纪末实现实现小康."小康社会"的说法是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到的.通常指20世纪末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至1000美元.但对"小康水平",不能仅仅理解为单纯的经济指标.相反,它是社会综合指标体系的具体体现,既有经济含义,也有社会含义;它既包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丰富;还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后,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将有明显提高,衣食住行尤其居住条件将有较多改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体育,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人民健康水平继续提高.

什么是奔小康?
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个要求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到本世纪末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生活资料更加丰裕,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

“奔小康”是啥意思 ?
指积极努力地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使生活水平达到“小康”。“小康”其实是一个较模糊的概念,小康”一词源于《礼记》,是与“大同”比较而言的一种生活比较殷实,可以安然度日的社会经济状况。现今,所谓小康标准即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国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它是指在目面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使...

在贵阳什么水平,才算奔小康?4个条件都要满足!
在贵阳,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才能算是奔小康水平:稳定的收入来源、适宜的居住环境、基本生活设施齐备、一定的生活品质和享受。稳定的收入来源是奔小康的基础。这意味着你需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或是经营着一份能够带来稳定利润的生意。你的收入应该能够满足你和你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还能有一定的结余用于储蓄...

在贵阳什么水平,才算奔小康?4个条件都要满足!
在贵阳,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才能算是奔小康水平:稳定的收入来源、居住条件良好、教育医疗有保障、一定的生活品质和休闲娱乐。稳定的收入来源是奔小康的基础。这意味着你需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或事业,能够持续地为你带来经济收入,保障你和家人的生活需求。良好的居住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包括有一个安全...

什么是小康?怎样才算奔小康?
第一、首先是范围不一样。上个世纪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建设小康重点在解决温饱,提高物质文明水平,而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决不是单纯的物质文明,还应包括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第二、标准不一样。如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那么按此目标,人均GDP就要超过3000美元,符合世界银行各国收入水平四...

全面小康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做全面奔小康)
就我国人均收入来看,经过近八年的精准扶贫,我国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指刚刚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是不全面的,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对精神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关注不够;是不平衡的,指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分布是不平衡的。什么叫做全面奔小康 答:改革,改革开放40年国家的经济迅猛的发展...

改革开放奔小康是什么意思?
奔小康,意味着全体人民过上相对富裕、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是中国奉行的发展目标,旨在实现人民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全面提高。奔小康既包括经济方面的小康,也包括社会福利、教育、医疗、住房等多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里,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数亿人口摆脱了贫困,...

奔小康是什么意思
奔小康的意思是努力改善生活条件,达到较富裕的水平。小康,一个汉语词汇。拼音读作xiǎo kāng,小康是指为中国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一种生活状态。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小康(或中产),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

为什么农村都要奔小康???
小康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色彩的概念。据考证,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其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说,人们有劳有逸,日子就能好过。后来儒家把比大同社会较低级的一种社会称之为小康。按《礼记》的描述,所谓大同社会就是“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给这些档次排个先后:小资、小康、富裕、中产阶级
先后顺序为:富裕,中产阶级,小资,小康。富裕阶层:指的是个人可投资资产在10万美元(约63万元人民币)至100万美元(约630万元人民币)之间的中国中产阶级群体。这部分人群中很大一部分被通俗地称为“高级白领”。其中,个人可投资资产包括个人持有的流动性资产,如现金、存款、股票、基金、债券、保险...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