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手下都有哪些谋士武将?

如题所述

谋士:

1、朱升(1299~1370年),安徽休宁人,字允升,号枫林。元末的1357年举乡荐,为池州学正,弃官隐石门,朱元璋得知朱升遁居石门,亲自到朱升家去拜访他。朱升就给他提了包含了一整套策略的三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言策”是明王朝开邦定国的国策。朱元璋南征北战十余年,终于在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都于南京,朱升被征召入京充当谋臣,先后被授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翰林学士,并与诸儒编修《女诫文》、《斋戒文》。明王朝建立后,朱升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退隐。

2、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省青田县人,祖籍陕西保安(志丹),南宋抗金将领刘光世的后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明太祖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保持国家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授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正德时追赠太师,谥文成。和宋濂、方孝儒合称“明初散文三大家”,亦和宋濂、高启合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武将:

1、徐达 (1332年—1385年),字天德,汉族,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民族英雄,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东北)人,农家出身。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善于安抚将士,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无不感激他的恩德愿意报效尽力,因此,兵锋所向无不克敌制胜。更能严格约束部队,所攻克大都会二处,省会三处,府城县城一百余处,市井安然,百姓不受战乱之苦。《明史》记载徐达的病死,而据野史徐祯卿《翦胜野闻》记载,徐达是被朱元璋毒死的。王文龙《龙兴慈记》载,徐达因病无法吃鹅,朱元璋赐给徐达蒸鹅,徐达吃完后死。

2、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朱元璋对常遇春很爱重,认为常遇春的功勋“虽古名将,未有过之”。洪武二年(1369年)得暴病卒于军中,年仅四十岁。朱元璋闻丧大为震悼,赐葬钟山之下,并亲自出奠。封子常茂为郑国公,岁禄二千石。常茂隶宋国公冯胜北征纳哈出,不奉约束,被削爵,安置在广西龙州,又别封次子常升为开国公。建文末,以抗靖难师安置云南临安(今云南建水),忧死。

3、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今安徽明光),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的名将、谋臣,明朝开国第三功臣。

1383年(洪武十六年)冬季,李文忠得病。太祖亲临探视,并命淮安侯华中负责医治。1384年(洪武十七年)农历三月,李文忠去世,终年四十六岁。太祖怀疑华中下毒,便降低华中的爵位,将其家属逐至建昌卫,其他医生及妻子儿女都被斩首。太祖亲自写文致祭,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位列第三。

4、傅友德(—1394年),明朝开国将领。汉族,宿州相城人(今安徽淮北),迁居砀山(今属安徽)。元末参加刘福通义军,随李喜喜入蜀。后率部归朱元璋,从偏裨升为大将。

蓝玉案后,傅友德因为跟蓝玉走的很近而且战功赫赫,更被朱元璋猜忌,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大宴文武,朱元璋忽然提起说对傅友德的儿子有些不满,傅友德起身告罪,朱元璋责备傅友德不敬,朱元璋命他提取二子首级,立刻,傅友德提着二儿子的头颅来到朱元璋的面前。朱元璋说“你怎么忍心。”,傅友德说:“不就是要我们父子的人头吗”,最后在朱面前自刎死,朱元璋当即暴怒不已,下令傅家所有男女全部发配辽东、云南。

5、廖永忠(1323一1375年),巢县(今安徽省巢湖)人,楚国公廖永安之弟,明朝开国将领,爵至德庆侯,后因逾制被明太祖赐死,明安宗追封庆国公。

廖永忠早年与汤和共讨方国珍,平定浙东;后俘陈友定,平定福建;与朱亮祖攻克广州,平定广东;攻克象州,平定广西;明灭夏之战中,充南路军右副将军职,取得夔州之战胜利,为最终消灭夏政权铺平道路。当初,韩林儿在滁州,朱元璋派廖永忠前去将他迎回应天,至瓜步时船翻而死,朱元璋因此归罪廖永忠。到大封功臣时,朱元璋对诸将说道:“廖永忠在鄱阳湖作战时,忘我抗敌,可谓奇男子。但却派与他要好的儒生窥探朕意,所以封爵时,只封侯而不封为公。”当杨宪为丞相时,廖永忠与他关系密切。杨宪被杀,廖永忠因功大幸免。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因僭用龙凤等违法之事被赐死,终年五十三岁。

扩展资料

朱元璋简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或称洪武帝,明朝开国皇帝,汉族,朱姓,讳元璋。曾名朱兴宗、朱重八,投军被郭子兴取名元璋,字国瑞,生于濠州钟离县 。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统称“太祖高皇帝”。在位三十一年,因年号洪武也俗称洪武帝。太祖之后的皇帝除明英宗(二度在位)、清太宗(改国号)外,皆实行一世一元制。

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为僧据说法号如净。25岁(1352年)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先后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其他起义军,统一南方,后北伐灭元,建立大一统的皇朝,国号“大明”。

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同时立《大明律》,用严刑峻法管理百姓与官僚,禁止百姓自由迁徙,严厉打击官吏的贪污腐败,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清洗权贵势力及他认为对他的朝廷有威胁的人、并废中书省,由皇帝直领各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驾崩后传位于嫡长孙朱允炆为明惠宗。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朱元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8

朱元璋手下的谋士和武将:

1、谋士:刘基、朱升、李善长、胡惟庸、吕昶、王广洋、宋濂、方孝孺等;

2、武将:徐达、常遇春、汤和、邓愈、李文忠、沐英、胡大海、傅友德、朱文正、冯胜、石良、耿君用、耿炳文、郭兴、郭英、周德兴等。

拓展资料:

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即明太祖,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

1344年,朱元璋入皇觉寺。1353年,参加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改为应天府。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朱元璋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统一中国;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经过洪武朝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葬明孝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6-16
一、下属:
1、谋士:刘基、朱升、李善长、胡惟庸、吕昶、王广洋、宋濂、方孝孺等;
2、武将:徐达、常遇春、汤和、邓愈、李文忠、沐英、胡大海、傅友德、朱文正、冯胜、石良、耿君用、耿炳文、郭兴、郭英、周德兴等。

二、简介:
1、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2、李善长(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
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奉命监修《元史》,编写《太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
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可谓位极人臣。
3、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4、徐达 (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为左相国。二十七年(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中原,推翻元朝的统治。
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以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洪武十八年卒,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5、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5-28
徐达:明代开国第一武将,配享太庙,位列功臣榜第一,用兵如神,多用谋略,生前封公,死后封王;对朱元璋极为恭谨,在外交战,每策必报朱元璋。常遇春:明代开国第二武将,配享太庙,位列功臣榜第二,勇猛异常,战无不胜,攻克北京后不久暴亡;对朱元璋极为忠心。另外四个是:李文忠、冯胜、李善长、邓愈。
至于谋士,最著名的就是刘基, 其次朱升、李善长、胡惟庸、吕昶、王广洋、宋濂、方孝孺 也是比较有名的
第4个回答  2012-05-28
谋士:刘伯温、朱升、李善长、胡惟庸、吕昶、王广洋、宋濂、方孝孺··········
武将:徐达、常遇春、李文忠、耿炳文、汤和、邓愈、沐英、胡大海、傅友德、冯胜、朱文正、石良、耿君用、郭兴、郭英、周德兴···········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