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

(19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盖与其权移于下,而作威作福,肆行无忌,何若操之自上,而当宽而宽,当严而严,此朕所恪守前规,不敢稍懈者。——《乾隆实录》材料二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三 尚忆戊戌之岁,清朝方锐意变法,而廷臣之向背不同。某侍御,主于变法者也,疏论礼部尚书许应揆腹诽新政。上令(许)自陈,以为无罪,而某侍御遂为舆论所不直。夫其人躬言变法,而不知其所谓变者,将由法度之君主而为无法之专制乎?……呜呼!——严复《法意》材料四 中国以四五千年的君主国体,一旦改为民主,在世界新趋势虽顺,在世界旧观念则逆。况以一二人为之,则因逆而更难。而孙中山不畏难,不怕苦,不耻屡仆屡起,集合同志,谋举革命,千回百折,备尝艰辛。……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张謇《追悼孙中山的演说》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权从未旁假”的理由。(4分)(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6分)(3)材料三中严复对什么现象发出悲叹?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3分)(4)据材料四,指出孙中山先生“备尝艰辛”还要坚持革命的原因。(4分)(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走向民主的过程中有哪些特点。(2分)


(1)理由:雍正皇帝设置了军机处;从此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2分)
(2)观点:君主制度导致社会动乱、矛盾激化。(或反对君主专制)(2分)
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强化;(1分)
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1分)
思想上,儒学的新发展(或理学、心学走向极端)。(1分)
(3)现象:维新变法中改革派压制不同政见。(2分)
根源:专制主义根深蒂固;国人对言论自由缺乏深入认识。(2分)
(4)原因:推翻专制,实现民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2分)
孙中山先生“为国体改革”是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家。(2分)
(5)特点: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2分)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中的“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可知是皇帝独自专权,所以导致“大权从未旁假”,再结合材料反映的时间“(雍正)以来”可以知道这是指雍正皇帝设置了军机处,使得皇权专制达到了顶峰,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决定。
(2)核心观点:由材料中的“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等可以看出作者实在讽刺、反对君主专制。产生的原因:可从当时(明清之际)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综合分析;
(3)现象:根据材料中的“其人躬言变法,而不知其所谓变者,将由法度之君主而为无法之专制乎?”可以总结出改革派的专制做法。根源:需要结合材料一、二来回答,可以根据材料一说明原因之一是专制制度的影响根深蒂固;根据材料二可以得出原因之二是国人对言论自由缺乏深入认识。
(4)这一题要求根据材料四来回答,所以需要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概括和归纳。根据材料中的“中国以四五千年的君主国体,一旦改为民主,在世界新趋势虽顺,在世界旧观念则逆。况以一二人为之,则因逆而更难”,可以从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的角度和孙中山本人民主思想的角度回答。
(5)结合上述四问和四则材料可以知道,从清朝的专制皇权加强到顶峰,到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再到戊戌变法失败和辛亥革命的失败,中国由君主专制走向民主的进程是非常艰难和曲折的,据此回答即可得出答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