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如题所述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明朝中后期,我国江南一些地区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以丝织业为例,“机户”开设“机房”,雇用“机工”劳动,“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这种手工工场的出现,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的出现。标志资本主义萌芽。到了清朝,手工工场规模扩大了,分工细密了,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了。早期企业,如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张裕葡萄酒公司(烟台)等,主要地区分布在沿海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
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商在华投资建厂和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吸引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这样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诞生了民族资产阶级。

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竞相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清政府为了扩大税务局源也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著名的企业有,张謇——大生纱厂(江苏南通);荣宗敬、荣德生——保兴面粉厂(江苏无锡);周学熙——启新洋灰公司(河北唐山);刘懋赏、冯济川——保晋矿务公司(山西)等。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重大政治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制度上的束缚和障碍。革命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激发了他们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工商实业的方针政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袁世凯窃取政权以后,为了笼络资产阶级,也吸收了其中的代表人物如周学熙、张謇等担任工商总长、财政总长的职务,资产阶级通过手中掌握的权力,制订出若干有利于振兴实业的政策法令,一定程度上为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法律上的保护。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大力提倡“实业救国”,大大刺激了国人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当时,“抵制洋货”、“发展实业”和“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也成为中国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口号。“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思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外部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时机。首先,外国商品输入量下降,从而改善了中国民族工业品的国内市场环境。其次,由于战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部分商品的需求增加,为中国货物出口提供了有利条件。再次,出口增加和国内市场需要,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尤其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的发展。

1912—1919年的8年间(“一战”期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多达13000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1912年到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发展迅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促使资产阶级的壮大,也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然而,一战期间,这是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出现的短暂的春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1、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偏于东南沿海,布局不合理;2、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超过本国资本;在帝国主义的控制下,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3、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这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束缚。一些资本家和地主在向近代工业投资的同时,并不放弃土地或其他封建剥削。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稳定财政、增加收入和巩固统治。1935年以后,就工业各行业而言,普遍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这对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有利因素:①为了防止白银外流,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币制改革”。法币政策的实施,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②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也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利因素:币制改革后官僚资本加强了对民族工业的控制,凭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四大银行(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成为官僚资本聚敛巨额财富的重要工具。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抗战爆发后,不少民族资本家出于爱国热情和使企业免遭日本的掠夺,历尽艰险迁往内地,并尽快恢复生产,对大后方经济发展,对支持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厂矿,或被日本灭毁,或被日军以“委托经营”、“军管理”、“租赁”等形式吞并。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出于抗战的需要,实施战时体制,强化经济的全面统制,加强工业垄断和商业专卖,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和民族资本的萎缩,到1941年,官僚资本已占全国资本总额的一半。

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凋谢萎缩。抗战胜利后美国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在华政治、经济等特权。之后,美国大量对华进行商品输出,排挤了国货。有人称这一条约为“新二十一条”。在国内,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民族工业陷入了绝境,企业纷纷倒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5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较短的埋单仙,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27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原因:样武器也的诱导作用;外商企业的刺激作用;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3分布地区:东南海口地区
4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既昌隆缫丝厂,贻牟机器磨纺
5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很少,绝大部分是轻工业,重工业很少
6评价: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促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但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同时又遭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导致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又妥协的两面性
第2个回答  2012-05-19
历史必修二第十二课不是写的很好嘛,自己去抄咯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