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 简答题: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的基本历程

帅哥美女们帮帮忙吧!急啊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1.背景: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尤其是农业问题堪忧)
斯大林逝世。(1953年)
2.改革措施:
经济上:①农业方面(改革的突破口)②工业体制改革。扩大地方权力,但没有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
政治上: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苏共“二十大”)
3.评价:
(1)进步性: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2)局限性(失败原因):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也只是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小修小补。改革后期,各种矛盾日益突出,改革最终失败。

对斯大林的批判在客观上看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但对斯大林缺乏科学的认识,把斯大林的一些错误,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没有认识到错误的产生固然有个人因素,但根源在于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这种对斯大林的一味否定,又引起思想的混乱。加上他作风缺乏实事求是精神,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与目标,这一切导致他改革的失败。
赫鲁晓夫上台不久,苏联的党政大权又集中到他一人身上,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也开始了,例如: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刊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

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两个阶段)
1.背景:赫鲁晓夫的改革混乱。
2.过程:
前期改革:
(1)重点内容:改革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
(2)成就:改革使苏联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也大为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后期改革:走向停滞
原因: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勃列日涅夫过分追求稳定,改革的步伐逐渐缓慢下来,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

3.改革失败的原因
(1)是仍然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
(2)是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这种过高估计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进一步阻碍了改革进程。
(3)这一时期苏联推行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加重了经济负担。
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对外进行了一系列侵略扩张活动。1968年8月,出兵入侵捷克斯洛伐克。1969年3月和8月,侵犯我国东北领土珍宝岛和新疆的铁列提克地区。70年代中期,苏联推行进攻性的国际战略,加紧苏美争夺。1978年12月,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1979年12月,出兵阿富汗。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先经济后政治)
1.背景:经济全面滑坡,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经济、政治、民族关系、国际关系)
2.过程
经济改革: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加速战略”,困难重重,难以奏效。于是将改革的重心转向政治领域。
政治改革:
(1)内容:
①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②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
③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
(2)影响:改革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使整个社会处于失控状态。政局不稳、思想混乱、民族问题严重、民族分裂运动愈演愈烈。

3.评价:突破旧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却没有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导致苏联解体。

四、苏联解体
1.时间:1991年12月25日
2.标志:《阿拉木图宣言》签署
◆苏联解体有两层含义:
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
二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

综合探究
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点?
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都在政治、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结果都失败了。
异:赫’改革侧重农业,勃’改革侧重重工业,戈’侧重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前两次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但后者肃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由于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16
一,赫鲁晓夫,1953年9月7日-1964年10月14日 期间执政,赫鲁晓夫执政后,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的重工业经济体制,改善国家的经济状况。他以农业为突破口,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央集权和计划经济的旧体制,也没能有效地推行政治体制改革。二,勃列日涅夫,1964年10月14日 - 1982年11月10日期间执政,勃列日涅夫的政策总体趋向于保守和僵化,由于超高的军费开支和失败的计划经济,苏联经济已经停滞。三,安德罗波夫,1982年 11月12日 - 1984年 2月9日期间执政,在执政一年零三个月期间,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工作,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调整,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福利事业方面取得的进展作出了贡献。整顿劳动纪律和完善经济机制的试验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获得了苏联群众的支持。但健康原因未允许他完成这一任务。四,契尔年科,1984年2月13日 - 1985年3月10日期间执政,他执政仅13个月,虽然未能改善苏联国内外面临的困境,但保持了苏联政局的稳定,做了一些具体工作。在他执政期间强调政策的继承性,因此基本上保持了安德罗波夫时期的对内对外政策。五,戈尔巴乔夫,1985年 3月11日 - 1991年 12月25日期间执政,戈尔巴乔夫在国内实行改革和公开化政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均失败,这最后导致了苏联的瓦解。
第2个回答  2012-08-15
赫鲁晓夫改革
重点在农业,结果:失败
勃列日涅夫改革
重点在工业,结果:失败
戈尔巴乔夫改革
先进行经济改革,后来转移到政治领域,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